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张慧∣成功是成长,失败亦成长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01-30

成功是成长,失败亦成长

中山市东区竹苑小学∣张慧

忙忙碌碌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不经意间就把2021年给放走了。回首2021年,我有很多想做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它们成为了遗憾;也有很多做了但没想过结果的事情,它们给了我惊喜。这一年里,我有一些小成功,也有一些小失败,就在这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我获得了新的成长与不凡的收获,更加清醒地认清楚自己的专业水平,也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节漏洞百出的课

今年我在校内执教了一些课例,也参加了一些课例评比,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却是一节漏洞百出的课。12月初,在黄伟祥名师工作室跟岗,跟岗的部分成员要执教课例,我选择了《小数的意义》。这一节课不好上,尤其是近几年很多大师也执教这节课,大家的观点不一致,课堂的角度也不同。我听了几位名师的课,查阅了近20篇文献,从中找到了我最喜欢的那种形式,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课堂进行了重构,也算是上出了我自己的风格。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眼光不高,设计的课堂也就没有高度,另一种是眼高手低,设计了自以为比较新颖的课,但是却无法落地。这次课例研磨,我是这两种情况中的第二种,想上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却没有很好的落地。感谢这一节漏洞百出的课,我得到了一个启示,下个学期,我从第一周开始,每半个月面向科组上一次公开课,一个学期下来,我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一篇充满希望的论文

2021年1月我发表了2021年的第一篇论文后,这一年里我都基本没有再发表一篇论文。暑假期间,因为疫情,我一路向北的旅行被打乱,带着遗憾回到中山后我开始写论文,期待自己在九月十月能够发表一两篇。遗憾的是,暑假虽然投稿几篇,但是九月十月却无一篇录用,那一段时间我感到十分挫败。自我调节心态后,我仔细分析了原因,其中有几个因素是硬伤。一个是我今年没有进行阶段性的课堂研究,没有真正上好哪一节课,没有打磨精品。第二个是我今年写的论文不多,按照论文组的要求写了论文,但是总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修改,多半是荒废在修改的过程中了。好在12月时能够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发表了一篇,也算是让我又找回了一些希望。我为自己2022年的论文发表许了一个新的愿望,希望2022年的论文发表数量能够达到2021年的2倍,这样,我4个季度要每个季度发表一篇,共4篇。愿望是容易许的,但说了就要做,万一实现了呢。

一场酷似约会的分享

这个学期和娜娜约了几次去他们学校做分享,都因为各种事耽搁了,最后终于在11月初有机会与实验中学的老师分享我的论文写作心得。面向高中老师分享,我心中实在没有底气,准备了很久,每页PPT都经过了详细的推敲与修改,最后经过郭哥和姗姐的把关后,终于能顺利完成1个小时的论文写作分享。对于有些人来说,分享或者讲座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他们平时就有很多积累,讲起来也是滔滔不绝,但是对于我来说,分享其实是自我挑战,我总觉得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平平,能够分享的就只剩下好心态了。这次分享并不完美,缺少高度,也缺少深入思考,但是这次分享中郭哥、娜娜和姗姐的鼓励,让我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让我走出自己不敢迈出去的一步。

一个充满未知的课题

2020年申报的市级课题终于在2021年初开题了,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课题研究的我敢于尝试。开题以后,课题组的成员们做了一些规划,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缺少经验,大家的研究不成系统,影响力也不大。我尝试从郭老师那里学一些做课题的方法,发现课题研究在郭老师的眼里是非常简单的,因为他读过很多书,思维层次非常深,于是我开始围绕着自己的课题开始阅读。我跟着黄石生的课题组一起编写报告、汇总资料,发现做课题确确实实要总结一些成果启发别人,也要有一些论文发表和课例获奖拿出来让人信服。看着看着,我又找到了自己论文研究的新方向——2022年,我要努力发表论文,围绕着课题研究发表论文。

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又忙了一整年,我付出了,也收获了。像姗姐说的,有的收获是看得见的,但是更多收获其实是看不见的,无论是否显性,收获都是可喜的。2022年,我为自己立下了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2022年里,我要多读,借知识武装头脑;多思,以思考丰富实践;多写,用文字记录成长。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只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2022年,我要继续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