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胡十大传世名曲,你听过几支?点进来的有耳福了

 昵称8J5Ln 2022-01-30

图片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原本叫“嵇琴”和“奚琴”。最早记载嵇琴的文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宴荣山人池亭诗》:“竹引嵇琴人,花邀戴客过。”

图片

二胡发展至今,演奏艺术越发成熟,下面这大名曲是中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分别是:二泉映月》宵》松》、《山鸟语》寒春风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宝佛》光明行》
这十首曲子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这篇就展开为大家讲讲这些名曲以及背后的故事,相关的曲目也可点开一饱耳福!



01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
这是一首知名度相当高的二胡曲目,它的创作者二胡家阿炳更是借此一曲成名,享誉全国。
此曲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而且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
阿炳运用二胡五个把位的演奏,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压抑悲怆的情调,继短小的引子后,旋律呈微型流动,恰似作者端坐在泉边沉思往事。
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出现六次,它从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阿 炳

图片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而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各种技法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
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挥发。
此曲缠绵情深,如泣如诉,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02

《良 宵》



良宵-二胡
原名《除夜小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于1928年除夕之夜创作的二胡独奏曲。
该曲共分两个部分,以优美的旋律,轻松的情绪,抒发了作者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多年来,此曲仍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现出的欢乐和激情,达到乐器性能的极致发挥,是二胡曲中的精品。



03

《听 松》




听松
又名《听宋》,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其内容似乎是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
乐曲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堪称音乐珍品。



04

《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
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
其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寨》)。
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
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05

《寒春风曲》




寒春风曲
《寒春风曲》,二胡独奏曲,阿炳编曲,此曲为《二泉映月》的姊妹篇,旋律刚劲明朗,色彩多变。
通过对初春寒风的描绘,表现了阿炳苦难坎坷抗争的一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阿炳自己说此曲是道家失传了的《梵音》曲调,而根据中国音乐教育家杨荫浏研究的结果是阿炳自己的作品。



06

《月 夜》




月夜(二胡与洞箫) (翻奏: 箫歌)
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并于1924年定稿的二胡独奏曲。
《月夜》这首作品对二胡左手技法的运用较为丰富,并对江南地方音乐曲调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其江南水乡韵味浓郁,同时,又借鉴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
《月夜》被称作”东方小夜曲“,这部作品无论从立意角度还是演奏技法上来说,都是一部佳作,乐曲表现出的音乐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直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的音乐创作



07

《流 波 曲》




流波曲
由盲人艺术家孙文明于1952年冬季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有着定弦方便、技巧独特等诸多特点。
乐曲情绪深沉,节奏平稳,速度变化较小,旋律富有叙事性,采用民间传统的循环变奏结构,配以孙文明自创的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06

《病 中 吟》




病中吟
《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二胡独奏曲,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
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
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
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



09

《三 宝 佛》




三宝佛
乐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扬琴家严老烈改编为广东音乐《旱天雷》,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
乐曲的其他部分婉转悠扬,节奏流畅,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细致处理,使音乐更为动听。


10

《光 明 行》




光明行
《光明行》创作于1930年前后,发表于1932年。
该曲是刘天华在遭受到幼女夭殇、次子病故、经济奇窘等接二连三的挫折与不幸的逆境中产生的。当时也正值中国革命走向低潮的时期,他目睹国乐沉沦,下决心“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此曲在二胡创作上是非常大胆的。
虽然吸收了西洋音乐的一些先进因素,如在音调、转调、旋律的进行、音乐的结构及演奏技巧等方面,但整个乐曲仍然保持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它是一首真正具有中国气派的进行曲,也是一首借鉴西洋音乐来提高和丰富民族音乐的典范作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