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回顾】肺阳理论与临床再认识

 风声之家 2022-01-30

杏林 / 足迹

开启夏日新篇章

图片

历代医家及医籍在论及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 言及肺气、肺阴、肺津者较多, 提及肺阳者不多,一般以肺气替代肺阳, 或肺气肺阳混提。近来不少学者根据中医理论的完整体系及临床实践, 提出肺阳的客观存在性[1-4], 并从古医籍研究、临床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找到了一些依据。笔者就肺阳理论谈点粗浅认识, 望同行斧正。

1 肺阳的概念

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五脏各有气血阴阳,肺阴、肺阳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五大系统之一的肺系之中的,是肺的正常生理的本质属性。阴阳本是相对而言的,但有着必然的联系, “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有肺阴必然有肺阳, 肺阳是客观存在的。肺的生理病理只言肺气、肺阴而不言肺阳, 是欠完整的, 亦与临床不符。肺阳是肺气中具有温煦、宣发、推动、兴奋等作用的物质部分。其生成与先天之精气、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肺阴所化之气, 以及心阳、脾阳、肾阳的资助等方面有关。肺阳的温煦、蒸腾气化可助肺中之津的敷布、排泄, 是肺主治节、主水、主宣发、主肃降的动力。

肺阳、卫阳同固腠理

卫阳为机体阳气的一部分, 由水谷精微化生, 运行于经脉之外, 由肺气所宣发到达肌表, 从而护卫肌表, 成为机体抗御外邪的屏障。卫阳可调节汗孔之开合, 保证体温的相对恒定, 保证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平衡, 并有温养肌体、润泽皮毛的作用。肺阳为肺本脏之阳气, 与肺阴相对, 有温煦、宣发、推动等作用, 其温煦、蒸腾气化是肺中之津敷布、排泄的动力。卫阳依赖肺阳的宣发, 肺阳充足则宣发卫阳有度, 肺阳不足则宣发卫阳不足, 肌表抗御外邪能力降低。如卫阳虚则可致外邪犯肌表而影响到肺的宣发、肃降,伤及肺阳。故肺阳、卫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共同固密腠理, 防御外邪入侵。

肺阳根于肾、养于脾


肾所藏之精为生命的原始动力。肾精所化之气为元阳之气, 是人身阴阳的根本, 并经三焦敷布于全身。“三焦者, 原气之别使也。”肾阳为诸阳之本, “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之阴阳促进肺之阴阳的生成, 肺阳根于肾阳, 肺阳靠肾阳的温煦、蒸腾气化以行上焦之水。肺的宣发作用, 使阳气能到达肌表而护卫肌表。肾阳亏虚可致肺阳虚, 而出现咳喘、胸闷、畏寒肢凉、呼吸短浅、呼多吸少、自汗、乏力动辄加剧、咯吐大量稀白痰、脉迟缓无力等肺阳虚证。同时肺为主气之枢, 脾为生气之源。脾气健运则水谷精微化生充足, 肺阳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养( 即土生金) , 肺由此方得以发挥主气司呼吸的作用。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并使之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肺阳的充盛是能否合成宗气及引起其盛衰的重要条件。肺阳要发挥功能效应必须依赖脾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的不断供养。临床上肺阳虚可致气不化津, 水津不归正化则可停聚为痰饮; 脾阳虚不能运化亦可见水液停留, 变生痰饮, 临床上可见咳嗽气喘, 痰多色白, 舌淡、苔白滑,脉滑等症。即“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肺阳病证辨治

肺阳病证有虚有实。
实者感受阳邪有余入侵于肺, 如外感风热、温邪, 导致肺阳郁闭, 宣发失职, 或不能行水而停留为痰饮, 表现为胸闷、咳喘, 治当以辛宣为主, 可选用麻黄、苏叶、薄荷、桔梗等。若为水湿停留则可用越婢加术汤。如肺阳郁闭不主治节, 则不能助心行血, 可致心脉瘀滞、心阳闭阻, 临床当宣肺行气活血, 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对于肺阳虚证, 近来有不少学者结合临床及实验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有学者提出了肺阳虚的诊断标准[2]
主证:
①久咳, 声低气怯, 痰涎清稀, 日痰量在 100ml 以上, 或夜间及清晨咯痰 50ml 以上;
②喘息, 气短;
③背畏寒;
④舌质淡, 舌体胖边有齿痕,或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润;
⑤脉虚弱无力, 或沉迟无力, 或迟缓。
次证:
①反复感冒, 怯寒, 自汗;
②面色白或颜面虚浮;
③胸部憋闷。
诊断条件: 主证中①、③项为必备, 再加上主证 1 项或次证 2 项即可诊断为肺阳虚证。上述诊断标准可作为临床参考。
对肺阳虚证的治疗总宜温补。如外寒内饮证见咳嗽, 咯吐大量泡沫痰, 或喘, 背恶寒, 舌苔白滑, 脉浮紧, 当温肺阳而化饮, 可用小青龙汤。如肺系疾病久治不愈, 肺阳受损, 出现咳喘, 短气, 头晕, 乏力, 形寒肢冷, 小便数, 或咳而小便出, 可选用甘草干姜汤合金匮肾气丸或真武汤。

病案举例

5.1 肺阳郁闭证案
吕某, 男, 56 岁, 工人。2006 年10 月 19 日初诊。
患者患肺心病多年, 每年冬季反复, 发时胸闷、痰多、咳喘、烦躁。经抗炎化痰治疗不效, 1 个月后加重。来诊时见胸闷有窒息感伴喘息, 舌苔厚腻, 脉滑。X 线片、血常规均无异常。
辨证为肺阳郁闭证, 立宣肺、行气活血之法。
方选血府逐瘀汤化裁,
处方:生地 10g, 桃仁 10g, 枳实 10g, 红花 10g, 赤芍1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紫苏叶 10g, 桔梗 10g, 柴胡10g, 前胡 10g。水煎 2 次, 去渣取汁 450ml, 每次150ml, 每日 3 次口服。来诊 3 次, 随症加减 18 剂而愈。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5.2 肺阳虚证案
陈某, 男, 65 岁, 农民。2004 年 11月 21 日初诊。
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 每年气候变化易发。发作时咳嗽, 咯痰清稀, 畏寒背冷, 短气, 头晕, 乏力,小便次数多, 舌苔白滑, 脉浮紧。
辨证属肺肾阳虚, 立温阳散寒之法。
方选小青龙汤合真武汤加减。
处方:法半夏 10g, 干姜 10g, 白芍药 10g, 甘草 10g, 五味子 10g, 茯苓 10g, 炒白术 10g, 细辛 4g, 炙麻黄 6g,肉桂 5g, 制附片 5g。水煎 2 次, 去渣取汁 450ml, 每次150ml, 每日 3 次口服。服药 12 剂后, 症状消除。
参考文献
[1] 柯新桥.再论肺阳.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4, 8(1) : 11
[2] 王鹏, 董祥, 任中代, 等.肺阳虚证诊断标准初探.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4, 6(1): 26
[3] 程畅和, 朱向东.论肺阳和肺阳虚证.中医药信息, 2003, 20(6): 5
[4] 沈承玲, 孙塑伦, 高颖, 等.肺阳的概念及其与肺气的关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 11(2):103

    文献来源:江苏中医药2007年总第39卷第11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欢迎阅读 | 欢迎关注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