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剖腹产即剖宫产,是妇产科手术的一种。剖腹生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母亲性命及健康造成损害,采用手术方法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以分娩出胎儿。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2-3年子宫瘢痕的肌肉化程度最佳,所以术后2-3年是剖宫产术后再生育的较好时机。应尽量避免两年内再孕,因为剖腹产后子宫壁的刀口在短期愈合不佳,过早怀孕,新鲜的瘢痕在妊娠末期或分娩过程中很容易从原子宫切口处胀破,而造成腹腔大出血甚至威胁生命。 麻醉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区域麻醉(腰部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或全麻。 术前准备 1.腹部准备与一般开腹手术相同。 2.如为选择性剖宫产手术,手术当日晨禁饮食。 3.术前放置保留导尿管。 4.早期破膜或有感染的孕妇,术前应用抗生素。 5.术前两小时禁用呼吸抑制剂。 6.术前备血。 7.术前评估:对重症孕妇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做好术前讨论并记录,决定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 适应证 剖宫产手术适应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妊娠晚期的急、慢性胎儿窘迫或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宫腔者。 4.胎位异常。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一胎儿非头位;复杂双胎、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多胎妊娠。 7.脐带脱垂。 8.胎盘早剥。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其他:巨大儿、产道畸形、外阴疾病、严重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妊娠合并肿瘤等。 禁忌证 剖宫产缺乏明确的禁忌证,一般认为腹壁化脓性感染、异常胎儿、死胎,缺乏合适的设备和助手等,且实施手术的危险性大于不手术的可能后果。 手术步骤 1.子宫体剖宫产术 子宫体部剖宫产术或子宫上段剖宫产术,又称古典式剖宫产术,是取子宫体部正中纵切口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适用于因各种原因如子宫下段严重粘连、子宫下段形成不良、子宫下段有肌瘤等原因导致不能施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但由于剖宫切口在子宫体部,该处肌肉组织厚,切开及缝合均不易,且出血多,术后粘连发生率高,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机会多,故当今甚少采用。 2.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指妊娠末期或临产后,经腹腔切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推开膀胱,切开子宫下段娩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由于子宫下段是子宫峡部的伸展和延长,下段宫壁肌层薄,弹性、韧性及伸展性较好,血窦少,肌层交叉分布,切口易于扩大,切口撕拉出血少,子宫壁层腹膜以疏松结缔组织与下段肌层相连,较易分离,术后病率低,是最常用的剖宫产术式。 3.腹膜外剖宫产术 腹膜外剖宫产术系指打开腹壁,不打开腹膜,将围绕膀胱的腹膜予以分开,显露子宫下段,并予切开而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剖宫产术。腹膜外剖宫产成功与否其根本在于掌握在腹膜外正确分离膀胱子宫反折腹膜。操作比较复杂,且容易损伤膀胱、输尿管及形成血肿,子宫下段显露也不够充分,娩出胎儿较困难不能同时探查盆腹腔,故不宜作为剖宫产的常用及首选术式。 术后并发症 1.术中并发症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子宫异常出血、脏器损伤、羊水栓塞。 2.术后并发症 术后病率与感染、腹壁与子宫切口感染、子宫腹壁瘘、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术后护理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阴道流血及腹部伤口情况。 2.应用缩宫剂。 3.术后平卧6小时即可改为半卧位,鼓励早期下地活动。一般术后24小时即可起床下地走动。 4.输液。 5.留置尿管12~24小时。 6.抗生素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 1.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时不要用力过大,要逐层切开,以防误切子宫损伤胎儿。 2.打开腹膜时,注意避免损伤肠管和膀胱。 3.刺破胎膜后要及时吸尽羊水、夹住开放血窦,以防羊水栓塞。 术后饮食 手术后一般不需禁食,但在肛门尚未排气前暂进流质饮食。排气后改进半流质饮食。逐渐恢复普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