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97年,因怀疑殿试徇私,士子们砸了礼部。朱元璋急忙调查主考官刘三吾,得知他非常公正,却沉着脸说他...

 新用户0935snDB 2022-02-02
1397年,因怀疑殿试徇私,士子们砸了礼部。朱元璋急忙调查主考官刘三吾,得知他非常公正,却沉着脸说他是反贼。

几年前,功臣蓝玉犯案,朱元璋竟查出万余官员与此案相关。于是,大批官员被杀,导致了众多官位虚空。

为此,朱元璋很是重视用来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这年科考,朱元璋为挑选主考官费尽心思,千挑万选才选中刘三吾。

谁知,发榜没多久,学子们竟闹起来了。大批落榜之人聚在一起,先是砸坏了礼部的门,后又到街头沿路喊冤,见了官员的轿子就拦。

殿试是科考的关键一关,皇上为座主。出题阅卷和考场巡视,虽不是全程参与,但均有涉猎。

而此次考试,在奉天殿进行,为防夹带,入殿前检查严格。作为考场的12个小间也被帘幕隔得严严实实。

因为是殿试,监考官们正襟危坐,不敢懈怠。被朱元璋选中的主考官刘三吾也一向刚正不阿,阅卷认真。

可学子们却信誓旦旦,说殿试背后一定有内情。因为中举之人全是南方之人,而北方之人一个也没有。

愤怒的学子们被情绪裹挟,越闹越厉害。各种流言漫天飞,越传越玄乎,矛头直指主考官刘三吾。

朱元璋为平息此事,特意选了12个精干之人,组成调查组调查殿试是否有人舞弊。

他们受令重新阅卷,在此期间吃住全在宫中,不能与外人接触。经过20余日的殚精竭虑,调查小组当众宣读结果:刘三吾并未舞弊,且很是公正。

其实,朱元璋也相信刘三吾的为人。只是事到如今,却不得不劝说刘三吾:“你该从北方学子中取上一两名的。”

一向强硬的朱元璋为何仅因为学子们闹,就要息事宁人?这背后其实另有隐情。

自宋元起,由于战乱动荡,大批士子南迁。南方的学术氛围就渐渐高于北方。

明朝为了改变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在北方建立许多学府,北方文风才渐渐恢复。

可由于蓝玉犯案,朱元璋处死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北方官员。

北方许多读书人因此纷纷逃避科举,使本就虚空的北方士族越来越少。这次科举考试,北方报考之人竟少了30%。

朱元璋能从一介布衣成为天子,就不是那种只会强硬不会迂回的人,他明白如今情景,要做的正是安抚北方的读书人。

但刘三吾也是个读书人,他也有他的原则,皇帝发话后,刘三吾沉默了一会儿说:“自领命以来,诚惶诚恐,为国家举士,只看优劣,不分南北,方为公平。”

朱元璋怒了,对他来说公平的意义在于能否因此解决问题,至于刘三吾的原则屁也不是。

且他已屡次暗示明示,这个刘三吾却依旧不上路。于是,刘三吾成了故意搅乱科场的“蓝玉余党”,成了有罪的“反贼”。

即便有官员为之鸣不平,请求重新调查,也被治了罪。

于是,70多岁的刘三吾因为刚正不阿,被发配西北。

之后,朱元璋自己阅卷,取了52人贡士,竟全来自北方。这一次,再没人敢反对。

然而,这种局面却依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直到后来出现了南北榜。

也就是南北方各自排名,然后再部分各取优胜者。

自此,科举取士才慢慢走向正规。大家心中的不平慢慢消解,事情才得以解决。

社会是个复杂而庞大的集体,而公正公平是它能正常运转的基石。

解决问题,从不是因为牺牲了一方就会成就大家,反而是各自欢喜,方得始终。
#蕉下读史# #那些刚正不阿的名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