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的散文(通用14篇)

 小桥流水1i79ra 2022-02-02

  年味的散文 篇1

  回家,是过年最温暖永恒不变的主题。

  家,是我们心灵疲惫的港湾,是游子心底最真挚最温暖的牵挂,是灵魂的灯塔。而过年,正是重温亲情温暖心灵的好时段。

  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家人在忙碌及闲适中相互问候,每天笑脸相迎,没有了往日的吵闹,也没有了来自儿女一个个的对生活或工作的抱怨牢骚,不再想什么患得患失,也不再忧虑什么流离失所,在鞭炮声中,心也跟着一天天地生动起来活跃起来,在五光十色的绚丽中,寒冷和寂莫逃之夭夭,有的只是无尽的欢笑无声的温暖无边的被年笼罩的氛围。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跟父母亲人敬一点酒,略表心意,此刻,隔代人曾有的隔阂,在彼此的把杯敬酒间,都不复存在,重温着亲情,没有了代沟。

  看着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察觉到母亲的白发年次增多了,脸上的皱纹也越发多了,面容也不再清秀,想着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也是有着一头漂亮的秀发,漂亮的容颜,而今,时间快的令人揪心。

  一种心酸涌上心头,我犹豫了一下,仍是不由自主地从后面抱住了母亲,母亲转过脸来,刹那的吃惊后,也是一脸的幸福的茫然,我也惊奇于自己的举动,我们有过多久,没有过这种亲昵了,是啊,这是我积蓄在心里多年的情感、一直说不出来的对母亲的愧欠,在此刻尽情地渲泄着煽情着。

  仿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我的童年,亲切与慈爱一涌而来,一时之间,我们都有点猝不及防,短暂的过后,便是更多的温馨满屋。

  知女莫如父,知父莫如子,我们无需过多的言语,彼此就这样理解着,在酌一两小口那叫做亲情的酒中,我们不需要太多沟通,只是一个眼神,或一个久违的肢体亲近,便一切都释然了,只是一种物质在流淌在全家人心中,那就是亲情,因为过年,我们的心会连的更紧,会懂得了更多,珍惜着更多。

  年味的散文 篇2

  “腊八祭灶,年夜来到。小闺女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婆要个破棉袄,老头没啥要,要个破草帽。”这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时和小伙伴们跳皮筋时常念叨的一首儿歌,如今依然耳熟能详。记得小时候,每当腊八这一天,勤劳的母亲总会早早地起床,在地锅里用红豆、绿豆、花生、芝麻、玉米糁、麦仁等熬上一锅腊八粥,害怕糊锅,母亲就不停地用勺子在锅里转着圈子搅动,虽然是寒冬腊月天,母亲却忙活得满脸汗珠,她的脸上洋溢着满是喜悦的表情。看着色彩鲜艳的粥,闻着浓浓的、香香的味道,让我不觉垂涎欲滴,我和妹妹总会美美地喝上两大碗。

  小时候,我盼着过年是有私心的,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好吃的,像白面馍、炖肉、炸丸子……过年还可以穿上新衣服,这是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家里的孩子多生活条件差,从小到大我总是拾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穿。一件棉袄,大了穿破了才舍得给弟弟妹妹;一双棉鞋因为脚长得快,总是在大拇指的地方穿出个大洞,也舍不得扔掉,母亲便在灯下把它缝了又缝,穿在脚上依然感觉很暖和。小时候,只有家里穷,买不起衣服,才会在衣服补丁摞补丁。可过春节那就不一样了,家里条件再不济,做父母的想方设法也会让孩子穿上新的衣服,过年时喜气洋洋的。

  腊月里,母亲会亲手为我们每人缝两件新衣服,春节那天,罩到破棉袄、棉裤上。她的线筐里放满了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棉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停在爱的港湾。小孩子是没有多少耐心的,母亲还没有做好鞋,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拿着没有做好的鞋样,在自己的脚上比划来比划去的,看看哪一双是自己的鞋子。鞋子一完工,母亲总会高兴地招呼我:“巧儿,来试试你的棉鞋,看看合不合脚?”我高兴得一穿上就不愿意再脱下来,如获至宝,爱惜得不得了。

  父亲也像个孩子似的慌着过年。一向不下厨房的他,每到春节都是最称职的厨师,忙里忙外的。他去赶集买年货、发面、炖肉……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不轻易做饭,只有家里来客人了,父亲才会卷起袖子到厨房里露两手。父亲的厨艺顶呱呱的,绝对不在母亲之下,每听到我们的夸奖,父亲脸上总会露出少有的笑容。

  父亲最拿手的是写春联,他的一手好毛笔字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每年春节前夕,我们家总是门庭若市,热闹得不得了,这个说:“叔,麻烦你给写副对联呗!”那个说:“老哥,我把笔墨纸都准备好了,烦请给写一副对联!”并顺手给父亲送上一支香烟,父亲忙得没有空吸烟,把烟夹到耳朵上,就忙活开了。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喜欢向他来讨要笔墨,父亲是个热心肠,他总是来者不拒。如今,人们都用上买的对联,想要什么字体、什么花样,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父亲的墨宝也束之高阁了,这让父亲多少有些失落,但他依然如孩子般喜欢慌着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记得第一年上班,我每月工资并不高,自己吃吃花花也没有几个钱了,但毕竟是自己亲手挣的钱,不用再向父母伸手要钱了,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回家过年,我把自己挣的钱给母亲和父亲一人买了一身新衣服,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这是我巧姑娘买的衣服,不大不小正合身!”父母是多么容易满足啊,他们为儿女付出那么多,儿女哪怕只有一点点回报,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年味的散文 篇3

  年,中国传统节日,每年春节来临的时候,要在家中把东西整得干干净净,还要在大门上贴对联,窗花等等,到了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烟花在天空展开,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出朵朵花蕊瞬间星空如千万颗星星。

  关于年的故事也有许多,我最最喜爱年怪的故事了,这是一个美妙的传说:从前大家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只怪物,据说它是“年怪”,两只眼睛亮晶晶的,全身火红的,还是在过年时出现的,直到有一天,村民忍不住了,发觉年怪怕烟花爆竹,大家就回家,放烟花,点爆竹,一片欢乐的笑声和那“噼噼啪啪”的烟火声终于吓走了“年怪”。

  过年时候还有许多讲究呢!如吃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吃完年夜饭后,每年都有那必不可少的春晚这“菜肴”。正月初一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拜年可分级别的,就像给长辈拜年要说一些关于身体健康的词语,给父母拜年要说一些有关事业上的词,我们小朋友们最最开心的就是拿压岁钱,有了它可以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了……

  这就是我们的年,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年。

  年味的散文 篇4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过年。此时我的心情格外的开心。伴随着我的兴奋,天空中响起了各种各样的炮竹声。

  这几天,我充分体验到了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早晨,外公忙来忙去。将近中午,外公从柜子里拿出一副对联,打开后对我说:“知道吗?每逢过年家家都要贴春联、挂灯笼,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我仔细地读着大红纸上的鎏金烫字,上联是:人和家顺福星照;下联是:心想事成鸿运开,横批是:万事如意。预示着癸巳蛇年好运多多,万事如意。

  贴完对联后,外公又拿出一个大红灯笼,可是一试验灯泡没亮。外公让我下去买一个灯泡重新安上,这一切都准备得十分妥当。

  爸爸出车跑长途,三十早晨四点钟才赶回来。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在外公家吃团圆饭。席间,大家有说有笑,畅谈着一年中的趣闻趣事,其乐融融……

  夜间十一点钟,我们又来到奶奶家吃年夜饭。每年奶奶都要给压岁钱。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奶奶给的压岁钱是以往的好几倍。吃着年夜饭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解放前,有一个叫刘二爷的,家境贫寒,孤身一人。每逢春节都吃不上一顿饺子,邻居很同情他。每逢过年都给他端过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如今,每家每户的餐桌上,美酒飘香,菜肴丰盛,大家尽情地享用美食。享受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我感到中国年是世界上最好的节日。

  年味的散文 篇5

  “瑞雪兆丰年。”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下雪了,真开心!正因为这场雪,才有了过年的感觉。虽然这雪阻碍了交通,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回家过年的向往和决心。我们也一样,手里提着年货,踏上了回家的班车,一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喜悦,准备回家过年。

  下车了,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好像被一层白色的银装所覆盖,我穿过银白色的田野,走过那座难忘的小桥,来到我家门前,屋顶上唯一没有被雪覆盖的烟囱,冒着一缕缕炊烟,屋檐下挂着一条条腊肉。大年三十,奶奶在厨房里蒸馒头、包粽子。妈妈准备年夜饭。爷爷在门口贴对联、挂灯笼。大伯伯在清扫门前雪。爸爸在房前屋后种下了石榴树和柿子树,向往着春天能够开花结果。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麦田里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放炮竹,开心到了极致!年夜饭前,需要放炮竹,越响越好,这样可以赶走“年”兽。然后点蜡烛祭祖,给逝去的先人烧香、叩头。希望先人能够保佑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保佑爸爸事业有成。最后吃年夜饭,在吃饭的过程中,爷爷奶奶便会递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压岁钱。

  年夜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春节文艺晚会,聊着家常,吃着点心。一直到凌晨,我们走出家门,点燃烟花,望着天空中满天飞舞的烟花,我想:明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年味的散文 篇6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年味的散文 篇7

  我站在老屋门前的石阶上深深的吸了口气,吐息间鼻中充满了潮湿的泥土味儿,再嗅嗅,还有一分枯草的淡香,这是一股很特殊的味道,不是城市中所熟悉的烟尘味却又让我亲切无比。

  这是一种专属于农村的味道!阔别一年,我又站在了这块养育了我的先辈们的土地上。贪婪地呼吸着这带有泥土气息却令人无法割舍的空气。

  两个小时前,也就是大年初一的凌晨五点钟,我还带着起床气在停车场抱怨父亲为何要这么早起赶回老家。我认为与家人亲人一起共度除夕就是“过年”,为何还要花费精力赶回老家?但,这一刻,我好似明白了点什么。

  听,那是什么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穿过薄薄的晨雾,微微的细雨,从远处传来了那久违而又熟悉的鞭炮声。久居城市中的朋友们,有多久没有听这样激烈热情的声音了?它霸道地敲击着你的耳膜,敲击着那新年的钟铃!

  “走喽,上坟qi(去)喽”父亲站在远处的田埂上向我招手。回到老家,父亲的乡音也不自禁的冒了出来。

  上坟是新年里必做事件之一,也是我最烦恼的事,看着眼前没有边儿的泥泞,我不禁苦笑,是谁刚才还在享受这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

  我伸出脚踩了踩那被春雨浸润的土地,完美的印出了个鞋印,爱护新鞋与祭拜祖先不可两全,我咬了咬牙,踏了下去。雨水真是给扫墓活动增添了诸多麻烦,泥土遇上水不仅会粘鞋还会变得湿滑,待会儿还要徒“脚”穿过无数不过一人宽的田间阡陌小道,想想便觉得困难重重。幼时失足坠入水田里的悲惨经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愈发使我的腿脚发软了。

  但我不能也不会就此放弃,有泥土才是农村,粘上泥土才算归了根,才算过过“年”。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有墓园而我的祖先们的墓碑却在田野里?那些坟墓坐落在田与田之间,最多只有2排,所以分的很散,每年上坟都要在狭长的田埂上走好久。老人们说,上一次坟就要围着村子绕上一个整圈。后来我才懂了这句话,先人们去世后也不愿离开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要继续守护这片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土地。

  即使要很早就从床上爬起,即使要走很多的路,我却从未错过大年初一的扫墓。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嗅嗅这哺育我们的泥土的味道。

  现在的农村已萧瑟了许多,即使是春节,也没有很热闹,村里近半数的人家都紧闭着大门,而锁早已锈蚀不堪。我明白了父母的用意,虽然我们早已安家在城市,但我们仍应铭记我们的根还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不该也不愿拔起。

  那淡淡的泥土味儿,就是我的年味。

  年味的散文 篇8

  每个人的心里,年味儿都各有各的味儿。有兴奋的、有难忘的,甚至有的是难过的,而我觉得年味儿总是令人开心的。

  一说到开心的年味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年和小伙伴玩的情景。最有趣的就是在老家玩捉迷藏,我目光扫视着那个大箱子,立刻躲了进去。哈,果然是个好地方,居然没被小伙伴发觉,我躲在里面不禁暗自偷着乐。经过他们的全面搜索无果后,终于无奈的喊到:“出来吧,我们认输了!”这时,我才得意扬扬,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冲到他们面前,笑的前俯后仰。当然,过年除了和小伙伴尽兴的玩耍,更开心的是爸爸妈妈不用工作,可以天天陪我玩,这可是平时都不可能享受到的待遇啊。

  大年三十晚上吃啥?年夜饭呀,还没开始吃饭我都已经开心地像只活蹦乱跳的小鱼。为什么这样开心呢?因为今天请来了很多“嘉宾”,大家一起吃年夜饭,最令我快乐无比的是我可以参加到做年夜饭的队伍中去。奶奶唱主角,妈妈当配角,我充其量是个跑龙套的。今年的年夜饭是特别丰盛,有丸子、猪蹄、红烧肉、烤鱼、牛肉……数不胜数,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就在灶边每个菜尝一口,肚子都快撑破了。

  过年最有意义的要数收红包啦!这可不是用来吃喝玩乐的,而是用来交学费、买文具用的。你没发觉,每位长辈递给我红包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你要好好学习呀!”我可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哦。

  玩耍的欢笑,年夜饭的快乐,发红包的喜悦,都深深地包含在年味儿里!

  年味的散文 篇9

  年味是什么呢?年就是新年了。

  年味是什么呢?在人民的眼中,年味就是一家人吃饭团圆饭,大大家给小孩发压岁钱、放炮竹、拜年等。

  在我的记忆里,年味已经成了很遥远的时候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是一件十分热闹的事情。在过年前,我们一家人都会合力把家里的一切打扫干净,这么做都是因为要扫去坏的运气。之后,就会去商场进年货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妈妈要去晒咸鱼干了,妈妈都是买回来一大堆的黄鱼,用盐泡鱼了,再加一大堆的香料下去涂抹,后就经常要拿出去晒一晒,就大公告成了。之后我都会帮妈妈手去送些咸鱼给亲大家。每一次,闻到那咸咸的咸鱼就知道要过年了,这就是年味了。

  过年前,还要得把家里打扮成“红堂堂”了,当然就是要贴挥春了。贴挥春时,先要选择一对漂亮又有意头的对联了。然后把联放在桌子上,把糊在背上涂上对联。但贴对联是都要小心又要开心,因为嘴里要唱着新年的歌,一边要贴对联。瞧,贴对联是多么开心啊!

  在家里,不必说奢求些高贵的玫瑰花,也不必说要放些高雅又气质的百合花,单是朴素清香的水仙花就能飘满整个屋子,春意融融。闻,清淡的味就像预说春节的热闹了。

  光阴似箭,昔日春节的热闹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似乎是一块白白的冰,在回忆里不知不觉地融化掉了。

  而回忆的年味是什么呢?回忆的年味就是咸咸的黄鱼味,是贴对联的唱歌声,是清淡而又朴素的水仙花味。

  年味的散文 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一声声整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我们再一次迎来了令我们期待的春节。这一回,我就来讲一讲我们浙江的风俗吧。

  NO.1吃

  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中,各式各样的美食就可以让我们几个吃货“飞流直下三千尺”了!不过,这些美食可是意义非凡的,你瞧这一条如黄金般闪着金光的仓鱼,就希望这我们年年有余;一只只圆溜溜,白白的汤圆,也希望我们一家团团圆圆;还有那一碗金黄的鸡汤,代表了长辈对晚辈“展翅高飞”的期望。

  NO.2玩

  在小孩眼中,最快乐的事莫非与在年夜饭后放烟花了!不过,在这背后,还带有一个传说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他无恶不作,大家对他束手无策,只能四处逃避,一直到他们的“救星”来了……

  那一年,在年出现的前一天晚上,一位神仙对大家说:“这个怪兽年,虽说凶猛无比,可却有三的弱点:一,它怕亮,二,怕红,三,怕响。”于是大家开始分工,决定于“年”绝一死战。

  晚上,“年”来了,大家待它走进中心,刷在点亮灯火,把“年”困住,在跑出几个身着红衣的人,他们高声欢呼着,向“年”扔爆竹,到了今天,“年”没了,可这个故事和习俗却流传至今。

  这,就是我家乡的年味。

  年味的散文 篇11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老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老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老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老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老妈尝尝。看着姥爷和老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年味的散文 篇12

  当载着儿子的客车飞奔而去,并逐渐从我的视野中消失的时候,我才确信,我家的年味儿散了。

  回到家,看着瞬间空旷了许多的房子,内心比房子更加得空空落落,那悠长渺远的情思也正如脱缰的野马,在辽阔的心灵之野肆意奔腾……

  生性记忆力较差的我在少儿时期并无多少记忆,惟对两件事记忆犹新。

  隐约记得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七八十年代,那是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模糊记得,那之前的我特别地挑食,最不爱喝那个白水煮就的面条儿,上面只飘着零星的几点儿油花儿,加点儿盐即可,记得我一喝便会有呕吐恶心之感。但父母亦是尽了力的,有时狠狠心油炸些“老鸹头”(油炸的小面团团),也是我妹妹喝水又吐出来,装生病骗来的。但小学三年级那样,不知怎地,境况好些了,每天上午都能喝到西红柿鸡蛋面条,总觉得那个好喝哦,堪比美味佳肴。

  穿衣却总是粗布厚衫,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季。终于在小学三年级的那个夏天,娘为我扯了块儿浅粉色的的确良布,这在当时的农村堪称“绫罗绸缎”。我奶奶的妹(我称之为“姨姥姥”)是当地十里八村有名的裁缝,在她的妙手巧绘中,一件小巧精致,在我看来还散发着玲珑剔透之气的褂子做成了。摸着它是那么的滑腻柔软,穿着它是那么的舒适凉爽,我之拙笔似乎难叙其一二,所以我倍加呵护与珍爱。不幸的是还是不小心,右肩膀处被甩上了一滴墨水,我不禁伤心落泪。回家后使劲儿搓洗,终难掩其残迹,好在洗了两三水后,它才踪迹全无。

  所以,当时的我是那么急切地盼过年,因为此时的家长才会倾其全力,“奢侈”地拿出一年来少得可怜的积蓄,让全家“挥霍”一番,为了与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相协调。彼时,我们穿戴一新,吃上了平时不常吃的香喷喷的肉,打着糊着漂亮彩纸的灯笼……那时,男孩儿是自信潇洒的王子,女孩儿是尊贵漂亮的公主!

  所以,这年的`鞭炮声还在耳边回响,我们就巴巴地盼望下一个年的到来了!

  后来,十五岁的我上了邻县的中等师范学校。那时,离家几十里,且又是心智尚不成熟之际,虽如脱笼的小鸟儿自由些了,但迷茫恐惧不时萦绕心头,让我尤其怀念家给人的那种踏实、安全之感,所以,一回到家,觉便特别的多,且睡得是那么地沉醉、踏实。

  那时也是有麦假、暑假、秋假的,但那些假期都是有忙碌的农活儿的,麦假秋假是收秋种麦之时,自不必说那时的灰头土脸与繁忙劳累,单是暑假就有数不完的活计,在烈日炎炎下,给棉花掰荒茬儿、打顶尖儿,还要喷洒农药、浇水施肥,那种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的“悲壮”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

  我本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女儿,非是我厌烦劳作,但总觉得:生活既需要面包与车马,也需要鲜花与书本。所以,劳累之余,还是希望有闲暇,能让我享受些闲情雅致,而农家只有在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的时候才有大把大把的悠闲时光,于是过年时便成了我消融乡愁、悠闲阅读与生活的好时节。

  初为人妻之时,家务活儿完全由自己主持,由本来的“小助手”乍升级为“一品正掌柜”的,颇有些招头不顾尾、手忙脚乱之感。不仅煎炒烹炸,还要洗洗涮涮,抹抹擦擦……最难做的事儿是搞预算,准备的东西有时多了,短时间内吃不完,即使放冰箱有时也会坏掉,挺可惜的;有时又少了,以至于万一家里来了“不速之客”,捉襟见肘的实在难以应付,现买吧,很多门市商店又不开业,实在让人有些难堪!

  过年让人劳累、为难倒也罢了,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眼见得韶光逝去、好景不再,不禁悲从中来。逐渐发福的身体,开始僵硬的腰肢、渐次生长的鱼尾纹、日渐低垂的眼睑,隐约显露的眼袋……让人好生烦恼哦!而年,却“助纣为虐”,简直就是岁月这把无情剑的同谋,就是冷酷无情的“判官”,它一到来,似乎又在冷冰冰地宣告:“你又长了一岁!”

  于是乎,年成了一个让我厌恶、忧愁的符号,可我总是无法阻挡它的到来。

  最近几年,跨过中年的门槛,已渐渐适应并坦然接受了岁月的安排。尤其跨入“40”的行列,圣人所言的“不惑”在头脑中愈发的清晰:不再感叹岁月的无情,认识到这是无法更改的自然规律;不再太过刻意地强求什么,渐渐学会了随遇而安;不再追求虚名浮利,认为人的内心的充实与淡定才是生命的根;不再太关注物质生活,以为人最应关注的当属情感……

  总之,岁月是个循循善诱的长者,生活是本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我渐渐懂得了很多很多……

  儿子自高中求学在外,哥嫂一家四口也在外谋生,惟公爹与我俩在家“留守”,全家人平时很难相聚。只有过年,才是我们举家团聚、尽享天伦的好时光。

  特别是2015年,儿子考上华中科技大学,按他平时成绩,虽与预期有落差,但这所学校还算理想。特别是入校后又经层层选拔,进入理想的系、最棒的“卓越班”,让他的实际水平得以正常发挥。入班后,与同班同学相比,落后的学习经历让他简直难以在高手中抬起头来,好在儿子没有自卑,而是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奋起直追。因此期末考试他虽不拔尖儿,却居于前列,这让他信心大增,也让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万事开头儿难”,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儿子会成功地上完本科,进而向更高处迈步。

  这一年,侄女儿也已大学毕业,二本院校的美术生颇让我们担心她的工作问题。可巧,刚入七月份,就经一熟人介绍,进了北京一家很不错的单位,安全有保障,工资待遇于她来讲很是不错,全家人悬着的那颗心才落了地。侄儿虽当年没好好上学,长得倒是人高马大,不惜力,且头脑灵活,擅长交际,将来不管做什么,想必总缺不了他一碗饭的。

  孩子们的省心让我们倍感欣慰,尤其是公爹。公爹是退休教师,鳏居十一年,我们本想让他重找老伴儿,颐养天年,可他坚决不肯。一直与我俩生活在一起,虽然我们曾是同事,我又是不爱拿捏挑刺且性格开朗的人,相处得极为和睦,但他生性孤僻忧郁,除看书和电视,极少有生活的乐趣,且总是很少考虑自己,不是担心这个,就是牵挂那个,尤其是担心他的孙字辈。现在好了,去年后半年,公爹开心多了,脸庞也似乎光滑红润了许多。

  一进腊月,我们家里的这三口人就开始盼望着年的到来,年一到,一家人就凑齐了啊!我们心里似乎慌乱,表面却是有条不紊地做着一切准备事宜:公爹不时劈柴,码了好高的一垛柴,准备人多时烧大锅蒸包子、煮饺子;我把陡然增加的五口人的铺盖、洗漱用品,准备得一应俱全;先生打扫、抹擦,让家里一尘不染……

  盼来了,盼来了……儿子于腊月十五“打头阵”,率先返回了。过于精瘦但不弱的儿子体重增加了将近二十斤,于一米七四的他来讲,还是瘦些的,但强壮多了。一问才知,他在学校虽然学习紧张,但与高中相比还是有很多闲暇时间的,但他没睡懒觉,经常锻炼身体,因此才壮实,且半年来一片儿感冒药都没吃过。看着渐渐成熟大气的儿子,我们都乐坏了。

  侄女儿于腊月二十七从北京直接往家来了,并没有去途中临时的家一一邯郸。是啊,这里才是她永远的根!看着红光满面,自信满满、越来越漂亮时尚的侄女儿,爷爷脸上的褶子都开成了花。自从她父母在外奔波、奶奶去世后,她跟我们一块儿生活了好几年,直到她上了大学。我们的情感自然是超过了一般叔侄关系的。所以,孩子们都极愿意到我家里来的。

  腊月二十八,哥嫂与侄儿忙完生意上的一切事宜,也回来了,一家人总算凑齐了,其乐融融,难以尽述!

  在他们都来之前的几天,“身经百战”、已炼就得“处乱不惊”的我就蒸好了肉包子、豆包子,做了我俩拿手的糖醋藕、炸带鱼等几样菜,盘好了过年的饺子馅儿,又买了瓜子、糖等零食。只等他们都来了,啥都不用做了,我们只管团团围坐,说说家常,唠唠闲磕儿,好好团聚。哥嫂说今年双喜临门,要多买些好吃的好好庆贺一番,所以捎来夏威夷果儿、美国大杏仁儿等各式农村特不常见的干果儿,还有买就的现成的几样稀罕且美味的菜肴,使我们的饭桌更为丰盛。

  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大年初一的上午。往年,特别是哥与我家先生,不是这个不在家吃饭,就是那个出去会友,要么是他们俩的某些朋友来家做客。惟有今年,机缘巧合,我们一家人做到了一个饭桌上,我做好了一应菜肴,拿出了一瓶好酒,整齐的一家八口人围坐一桌,好不喜气、热闹!孩子们争相拍照留念,就连常不配合此类活动的公爹也与我们一同干杯,欢乐祥和的年味儿至此达到了高潮。

  午饭后,哥提议照全家福,公爹虽没有公开表示同意,但也非常顺从地听我们的“指挥”,这与他以往的风格大相径庭,想必也是内味极为顺极畅之故吧。

  或许是年龄之故,也或许是相处久了,感情日渐浓厚,今年的年味儿中的亲情味儿尤其浓烈,以至于在他们一拨又一拨地离开之后,我倍感失落!后来与嫂子微信联系,嫂子也表示在家感觉特别温馨,还没有住够,但为了生活还是要奔东西的。

  年味儿的变化,是心灵的轨迹,是一个人对人生,对生活的不同体悟。不过,于我来讲,年味儿将从此定格为亲情味儿。由于工作的关系,近一二十年,我将长期“留守”在家,守望着他们的到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等再有了下辈人,我会更加盼望年的到来,盼望一家人的团聚。

  突然觉得,生命似乎就是一个圆,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我又像小时候那样盼着过年了,只是年味儿不同了!

  年味的散文 篇13

  未养辞旧悄然去,申猴踏雪迎春来,普天同庆佳节日,张灯结彩庆丰年。

  过完了二十三小年,年的味道渐渐的浓了起来。购物备年货成了最有趣的也是最忙碌的事情,每天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陆陆续续不间断的去供销点购货。心里真有些对年的期盼,因为年才能和儿女们团聚。我跟老公每天合计着买哪种水果,买几样蔬菜。哪个孩子喜欢吃什么,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口味购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期盼的心变得急切,每天看着新闻里播放春运的实况,看着奔驰的列车和那拥挤的人群,我目不转睛的盯着那流动的人群,寻觅着儿女们的身影。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面对着这些年货,儿时记忆中的年味缓缓盛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带着飘香的回忆溢满心间。一切似乎很久远了,再没有曾经的期盼与渴望,没有了曾经的欣喜与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早已失去了对年的热情,只留下一份对逝去岁月的感怀和深深的眷恋。

  记得儿时,那个时代物资匮乏,过年成了最幸福的一件事。也正因为那个时代的贫穷,才有了今天让我们难忘的那份简单而真实的快乐!也有那份年的味道令我们记忆犹新!

  每每一放寒假,一群同伴聚在一起,扳着手指热切的期待年的到来。快乐的总把民间的谚语挂在嘴上:“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打扫土,二十六刨猪肉,二十七赶大集,二十八把发面,二十九蒸馍馍,三十下晚坐一宿,初一初二拜年走。”盼年的喜悦和幸福感总绽放孩子们的脸上。

  因为只有过年晚上,才能吃上一顿不掺玉米面的饺子。才能穿上一件或用哥姐们旧衣服改制的新衣服,一根新头绳是年的奖赏,心里美滋滋的。同伴们互相彰显着自己的美丽,年的富有。一张张笑脸透着无限的天真与快乐,像一个个美丽的天使,将节日的喜悦传遍千家万户,传遍农家的每一个角落。

  过年的气氛浓浓的,不但扫去了一年的灰尘,还把墙壁装点一新。满屋的年画会让你目不暇接,爱不释手。曾记得,大我四岁的二哥最喜欢年画了,买年画的钱几乎都是他早起捡粪时捡拾破鞋、绳头等卖所得的钱买来的。那些古老的年画,有讲究的四扇屏,令人耳目一新。可是不等出正月就恋恋不舍的把画收藏起来了,留着下年再贴。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过着,心里积存着对年的渴望和对画的爱恋。虽然那时的生活贫困拮据,但在人们的意识心态里对年的欲望特别的强烈,都尽可能的完善自己改变一下生活 的面貌。不但从每个人的身上,或从屋内到院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一张张大红福字,预示着福来到,一张张挂钱象征着明年的财源滚滚,一幅幅对联无不透着年的吉祥与喜庆。

  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身影,热气腾腾的饭菜不断飘来浓浓的肉香,怎能不令幼小的我们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就能吃上向往已久香喷喷的饭菜。又白又大的上供祭祖宗的馍馍,令我们望眼欲穿,只有玉米面与白面掺半的馍馍,或豆沙包才准许我们吃。那吃一口也感觉非常好吃,软软的,透着淡淡的香甜。至今想起来,那香甜的滋味依旧在心头缭绕。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记忆当中,永远的成为了一种怀念!

  过年的夜晚,更是令人怀念,幼小的我总跟在二哥的身后,接神送神成了我俩兄妹的专职任务。燃放鞭炮时更是热闹非凡,父亲张罗着,两个兄长忙活着,在院子里笼着一堆火,围着火堆放鞭炮。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瞬间整个院子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照亮了院子里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我们幸福快乐的容颜一张一张的笑脸。在欢笑伴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我们渴望着长大,向往着美好的明天!然而,那种欣喜与期待,渐渐地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终究成了今天的回忆。回首儿时的守岁,那一盆冰冷的黑秋梨和那单一的熟葵花籽,无不令人心里头略过淡淡的苦涩,淡淡的哀思。

  经历了人生的春夏秋冬,回首走过人生的坎坷的每一段路程,风风雨雨几十年、岁月赋予了我们一份淡定与从容,。生命不可以重来,时光不可能倒流,无论是憧憬也好,无奈也罢,年都会把每个人推向未来。如同大自然的季节轮回,我们无法改变,只能顺应规律。岁月的沉淀,也逐渐让我们对年有了更深的体会更深的感触!儿时的年味,在岁月的流逝中,深深的烙在我们的脑海里,飘在记忆中。终究让我们懂得,令我们难忘的其实是儿时纯真的岁月,那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天真时光!

  静静的聆听着岁月的过往,轻轻的将所有的日子翻过,新的日历开始了新一年的篇章。突然感叹,岁月竟然如此匆匆!昨天,已然成为了回忆!

  又是一年春节至,网上购物开始忙碌,女儿儿子为了献上她们一份孝心和挚诚的爱,在网上为我物色了一件羽绒大衣和羊毛衫。色彩样式孩子们互相商量着,互相传递着信息一遍遍筛选着,把一份份浓浓的爱在心里传递着。大街上人潮涌动,供销点拥挤不堪,各种商品都成了节日的畅销货。人来车往的说笑声,孩子们三俩成群的嬉闹声,以及道路上堵车的鸣笛声,无不提醒着年走近的脚步。红红的灯笼,吉祥如意的对联,各种各样的年画,处处洋溢着年到来的喜庆。越是如此,越是感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越是如此,越是感触“新春佳节至,更添一分思念”。

  于是,年便成了一张张握在手里的车票,无论天南地北,雪雨风霜,回家过年成了每个人迫不及待的心愿;年也就成了手里的大包小包,车后备箱里的小超市;年也就成了电话里亲朋好友一条条的新春祝福短信;年也就成了母亲的期盼,孩子的渴望,亲人的相聚;为了团圆,为了那份凝聚在心里的情与爱!岁月改变的是容颜,却永远改变不了亲情的渴望,改变不了年这个传统节日在每个人心中的根深蒂固!因为亲情是永恒的根!

  让我们在岁月的回首中静静的守望;让我们静静的守望中,默默的祝福;让我们在一家人团聚中感受着亲情的温暖,让爱在凝聚中升华,让祝福传递着情谊;让我们在逝去的养年的终点,点亮猴年新的希望,踏上新的征程轻松起航,努力新的明天!让我们在浓郁的年味中,看江山如画,听岁月如歌,品挚爱的真情!

  年味的散文 篇14

  时光如流水,走得悄无声息。年的脚步,就这样匆匆远去了,可我感觉自己的心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

  浓浓的年味,深深的亲情,在生命的耕耘中搏动,在岁月的变迁中延续,每一次怀想都让我感慨,每一次回味都让我感动。

  随着爆竹的响天彻地,随着礼花的漫天绽放,随着家家户户传出的缕缕肉香,年伴随着喜庆和吉祥来了。过年了,最开心的就数女儿和两个侄女了。她们吃着丰盛的美食,穿着崭新的衣服,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跳跃着,欢呼着,那个兴奋劲,那个满足样,幸福溢满了红朴朴的小脸。看着她们如此高兴,我脸上也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来,你们都过来,我来考考你们,答对了有奖励。”听到我的呼唤,三个孩子一齐围到我身边。

  第一个问题是:“今年是什么年?”“龙年!”三个孩子异口同声。

  “答对了!来每人奖励一块巧克力。”看着她们激动的模样,我知道吸引她们的不是这小小的奖励,而是我的问题。接着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年味?”

  “年味……年味就是过年的味道。”最小的侄女抢先回答。

  “年味就是过年的感觉。”大侄女接着回答说。

  “年味就是一家人团聚一起的那种喜庆祥和的感觉。”女儿最后说。

  “你们说的都对。”我点点头。又是三块巧克力到了她们的手心上。三个孩子热情高涨,缠着我说第三个问题。

  “你们就在附近找找看,年味在哪里?”我说出了第三个问题。

  “年味在哪里?”这个问题好像难住了两个年幼的侄女。

  “年味就在外婆忙碌的身影里。”聪明的女儿指着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的背影说。

  “对,!”我拍手叫好。两个侄女受女儿的启发,一起指着我的笑脸说:“年味就在大姨的笑容里。”

  “哈哈!”全家人都被这两个孩子逗乐了。女儿又来一句:“年味就在这幸福的一大家子人的欢声笑语里。”

  “哈哈哈……”浓浓的年味绽放在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上。看着孩子们灿烂如花的笑脸,嗅着越来越浓的年味,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过年时的场景。

  小时候就喜欢过年,盼望过年。特别是到腊月以后,就天天在翻看着日历,倒数着还有几天要过年。因为,在我记忆中过年是一年里最快乐、最兴奋的事。除有丰盛的美食和崭新的衣服外,还有那种无拘无束的欢乐。

  过年了,最忙碌的就数妈妈了。打扫卫生,置办年货,开油锅,炸肉圆,做年糕,包饺子,家里家外都有她忙碌的身影。而我们姐妹几个就跟在妈妈的身后转悠,想帮忙妈妈却不让。妈妈说:“过年就是小孩子的节日,尽情地吃好玩好就行,什么事都不用干。”大年三十的晚上,拿着爸妈给的压岁钱,放在枕头下压岁,寓意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就穿上妈妈备好的新衣,从头到脚都是焕然一新。欢呼雀跃地跑出门去,与邻家的小伙伴们在一起互相攀比着,嬉戏着。大年初二,就开始跟着爸妈去长辈家拜年,拿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心里那个兴奋呀,那个满足呀!整个正月,都沉浸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

  长大后,对过年不再有那么强烈的企盼了。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小家后,年味的感觉渐渐淡了下来,甚至还有了害怕过年的感觉。每到过年,不但要增加许多经济负担,还会让我身心疲惫。特别是去长辈家拜年。先是到超市备好拜年的礼品,一家最少四样,有的要六样甚至八样,大包小包的,要跑上好几趟才能完全拿回家。然后分别整理好放在家中,再逐个一家又一家去拜年。

  正月初一至初十,基本是在给亲戚拜年。想想那段时间天天奔波在外,东家吃过来西家吃过去,常常是跑了这家,再去下一家,恨不得有个分身术,才能安排过来。这期间,家里还要来亲戚,家里家外的忙得真是够呛。这就叫所谓的有来有往,这样才会有过年的气氛。那个累呀,那个无可奈何呀,真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生活在一个传统的社会,这样的习俗把我折腾得身心疲惫,身不由已。看着腰包里的钱如流水一般往外流淌,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但转念一想,过年,图的就是个热闹和喜庆,一年才有一次,这样才能显现年味的气氛。

  习惯了在年前忙忙碌碌,拆洗打扫,非要把一切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觉得这样才有过年的韵味。也许,小时候的我喜欢过年,是盼着吃穿玩,盼着快快长大。而如今害怕过年,怕的是花钱和忙碌,更多的是害怕衰老。只有过年了,才能看着自已周围好久不见的人在成长、在老去、在离去时、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我觉得过年,过去的不仅仅是年,还有岁月的变迁和生命本身。

  过年后耳边听得最多的就是爆竹声,还有喝酒声和麻将声。当我从过年中再也咀嚼不出什么欢乐时,我却觉得过年越来越无趣了,曾经儿时的欢乐仿佛离我远去了。

  其实,过年过的就是一种喜庆的感觉,享受的就是一种愉悦的气氛。年味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丰盛,也是精神生活上的愉悦,更是传承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年味的企盼,承载了亲人对团圆的渴望和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年味的浓郁,是触动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易拨动的人性之弦。纵使天涯海角,亲情不会忽略;纵使衣食无忧,年味不会淡化。

  如今,我们的日子早已达到小康,不再为衣食而忧了。俗话说“有钱天天过年”。是啊,现在的生活条件与儿时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丰衣足食的日子让我不再对过年怀有幼稚的憧憬和幻想,儿时的那种企盼过年的兴奋劲早已荡然无存。生活的磨砺,时间的流离,让我有些心静如水的感觉。不管喜不喜欢过年,但年还是要过的,即使过年不再如孩提时兴奋,浓浓的年味还是存在的。过年,这个中国的传统佳节依然要一年一年的过下去。浓浓的年味,依然挥之不去;深深的亲情,依然源源绵长。

  嗅着渐行渐远的年味,心情也随之变得柔软而平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