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文断字:释网友的青铜器金文

 Kath2633 2022-02-02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我们在茶友会等你

一网友贴出一青铜器上的金文照片,叫我帮忙看一下是什么字,如下图:

Image

我大约数了一下,一共有6行,能看出是个字的有30几个,有些地方明显占据一个字位,但已经都完全锈蚀,看不到字,如果加上这些已经锈蚀的字,应该有40多字:

Image

我只能把清楚的字释读出来,6行字按照「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次序,模糊不清的我【X】来表示。

第一行

第一行清楚能认识的字分别是「隹、五、月、才」,如下图:

Image

这是殷周青铜器记事金文很常见的「标准格式」——开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等。

「记事铭文」的第一个字基本上都是「隹」,也即后世的「唯」或「惟」「维」都可以,在古文中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一般在时间前面。

比如:《集成2763》——【我方鼎】的「隹十月」

Image

后世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句首的「维乾元元年」,这里用的是「隹」的后起字「维」,当然「维」在后世古文中有副词、介词等多种用法。

Image

所以,这种用法在殷周时代就写作「隹」,是用的假借义,「隹」的本义是「短尾鸟」,象形。

Image

注1

所以即便这个字不清楚,结合上下文「五月」来看,应该是「隹」字,只保留了「头部」其他部分都锈蚀了,我将其补全:

Image

「隹」的另一些金文写法:

Image

Image

另外两个字是「五月」很简单,不需要解释:

Image

金文的「五」和「月」

Image

Image

第二行

第二行从上到下分别是:「其(或者「子」的异体字)、作、册、兄」,两个字不清楚。

Image

第一个字只有半边,疑似「其」字,「其」是「簸箕」之「箕」的初文,能看出象形「簸箕」的那个符号,如下图所示:

Image

但是这个符号部件,也出现的「子」的异体字中,也即专门表示干支字的那个「子」,这个符号表示「小孩脑袋有囟门」。上篇文章还探讨过这个问题,链接见:【甲骨文部首详解:「子」的二形和两用,倒「子」与「生育分娩」】

我把金文的「其」、「子(干支字)」都贴出来:

Image

Image

第二个字完全看不清,第三个字也只有一半,但很明显是作的初文「乍」:

Image

第四个字是「册」,

Image

第五个字看不清,第六个字很简单是「兄」

Image

第三行

第三行的释文分别是「土、于、相、易、金」,第四个字只有一半,不知道是个什么字:

Image

「土、于、相」三字非常清楚,也比较好认:

Image

第四个字看不清楚,有点像甲骨文的「河」:

Image

西周金文的「河」的字形是:

Image

所以,我猜测这篇金文会不会是商代金文,但是商代金文很少有几十字的,其次,很多字形都是西周金文的字形。所以,不敢确定这是个什么字。

最后两字是「易金」,一般「易」在金文中通「赐」,「赐金」是金文中很常见的词汇,意思就是「赐青铜」:

Image

第四、五、六行

四、五、六很多字腐蚀都看不清,那就没办法释读,有些字马里马虎能认,我将其形补全再释读,有些字只有半边偏旁,如下图:

Image


结语

由于整篇都无法连成有意义的句子,无法知道精确的意思,但还是可以猜一个大概,以下几点:

第一,从开篇的格式以及「赐金」这个词汇来看,这是一篇赏赐金文,这种体例下殷周金文中很常见。

第二,赏赐着是「王」,可能是「周王」,能是「商王」,接受赏赐者不详,因为没有连贯的句子,不知道哪一个字表示人名。

第三,从「作册」一词来看,这是接受赏赐者是个文官,「作册」是殷周时代很常见官名。相当于后世起草圣旨的官员。

第四,「赐金」就是「赏赐青铜」,是殷周金文中常见的赏赐品,当时的赏赐品如:青铜、钱贝、马匹、丝帛,甚至有战俘和奴隶。

赏赐的原因最多的是官职册封,一般叫做「册命金文」,如《大克鼎》的铭文,记载周王册封膳夫「克」,继承父辈的官职,继续当「皇家厨子」,还赏赐了青铜、田产和奴隶。

有时是战争中立功,如《利簋》的铭文,记载官员「利」跟随武王伐商立功,武王赐青铜,利就铸了一个大簋。

第五,一般来说,「王」如果赏赐「青铜」,接受赏赐的人就会用这些青铜作器,将这件事刻写在青铜器上,铭记王的恩德,并写了一些「子子孙孙永宝用」的吉语。

这个青铜器虽说有些字锈蚀不清楚,利用技术手段还是可以还原,然后才能再完整的释读,挖掘出更多历史信息。

此器有将近40多字铭文,而且还有「王」,算是比较有价值的有铭文。如果是完整的真器,价值不菲!

但是,青铜器作「国之重器」,出土量越来越少,其次,没有国家的允许都是不能买卖的,你在文物市场「捡漏」的几率是极低的。

------------------------------------------

附:

我写道最后,想到用这些释读出来的字,去数据库搜索了一下,原来是个防货。可以说造器者故意将字锈蚀,使得字句不连贯,让人无法分辨。

这就是《殷周金文集成6002》的【作册折尊】,原铭文有42字,铭文拓片和释文如下:

Image

【作册折尊】出土於陕西周原:

Image

【作册折尊】的器型:

Image

Image

原来作器的人叫「折」,官职是「作册」,我对照了一下,只有一个字「侯」,我怀疑是「河」字,其他的字我都释读对了。

【作册折尊】出自【陕西扶风法門寺莊白村1號窖藏】出土的【折器】,一共有四件:【折尊】和【折觥】和「折方彝」、「折斝」,唐兰先生定为西周昭王时期的器皿:

Image

Image

其中【折尊】和【折觥】和「折方彝」三者的铭文内容都是一样的:

Image

引自注2

Image

Image

Image

注3

这个窖藏在78年发现的,没有被盗掘过,所以,不可能有其他有相同铭文的【折器】外流。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我们在茶友会等你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