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韩寒新片后,我不再「逼」爸妈道歉:这才是最稀缺的春节档电影

 长沙7喜 2022-02-03
Image

今天,是大年初二。

本该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可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又双叒一次原地跨年?

以前,一到年底,动辄几亿人次的春运列车,塞满了中国人对家的眷恋。

然而,2019年底至今的疫情,让「年」从「家」上日益剥离。

第3个回不去家的年头,我已经跑熟了「异地过年」的流程:

除夕之夜,约上同命相连的打工人朋友,一起包饺子;

大年初一,结伴去电影院看春节档。

一个「海岛青年骑着摩托闯一线」的故事,让我深有同感。

扑面而来的真实感。

这份真实无关异乡打拼的苦累辛酸。

而是:

黎明之后天光大亮,终究是专属于「主角」的大团圆;

对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天快亮时,迎来的当头一棒。

这正是韩寒新片《四海》,带给我最难忘的体悟。

一片喜气洋洋的春节档里,它或许不够「合家欢」。

但面对仍将持续动荡的2022年,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的力量。

于是,壹心理专访了《四海》主创之一乔杉,来跟大家聊聊:普通人该如何应对人生无常

(以下有轻度剧透)

Image
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
 
普通人的一生,会如何度过?
 
寒窗苦读考大学,毕业后进入体制内,循序渐进地升职加薪,过年回家让父母有里有面。
 
听起来是不是非常合理?

像极了你爸妈经常和你唠叨的。

可事实却是:对多数人来说,这个线性上升、现世安稳的人生剧本,绝非「应然」。
 
相反,在每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错过」才是常态:
 
好不容易撑过高中3年,因为发挥失常,跟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毕业后错失应届生身份,再也高攀不起所谓的大厂和「铁饭碗」;
 
终于在教培行业混出点名堂,结果「双减」一来,一夜回到解放前;
 
更别提那些生老病死,像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无常。
 
你看,平安顺遂的一生,分明是只属于少数人的幸运。
 
事与愿违,造化弄人,甚至乐极生悲……才是活着的真相。

Image

电影《四海》里就有这么一幕,令人唏嘘不已。
 
在一系列挫折之后,男主阿耀终于得到摩托车队的认可,眼看着就要事业爱情双丰收;
 
而老是输比赛的队长周欢歌,总算看到了赢的希望,加上夜店也开业大吉,堪称双喜临门。
 
这群为了梦想报团取暖、咬牙奋斗的人。
 
在海边喝着烈酒唱着歌,纵情庆祝马上就要到来的美好生活。
 
然而下一秒,巨浪扑面而来,把一切未来都打得粉碎。
 
正是应了那句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Image

这还没完。
 
由于周欢歌欠下巨债,阿耀和欢颂被迫远走他乡。
 
可进城后,才发现被当做救命稻草的「人脉」没用不说。
 
连爸爸都瞒着阿耀,在广州城里另外有了一个家。
 
甚至,连阿耀的摩托车,也被扣下了……
 
实属是「麻绳单从细处断,屋漏偏逢连夜雨」
 
然而在主创乔杉看来,这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至少,阿耀遇上的大多都是心怀善意的人。
 
心理学里,用「不确定性」来描述这种无常。
 
我们的大脑非常厌恶不确定性,因为在千万年的进化中,「不确定」早就跟「危险」联系在了一起。

Image

而面对大脑的「示警」,人们又非常容易激发出焦虑和恐惧。
 
用乔杉的话说,就是「很伤士气」
 
 
Image
比无常更可怕的,
是对无常的恐惧
 
对不确定性的焦虑和恐惧,到底是如何伤我们的士气的?
 
首先,是「灾难化思维」。
 
当恐惧袭来,安全感被剥夺。
 
大脑下意识地开始上演一出出「灾难片」,脑补出很多糟糕的结果。
 

接着,就是「认知逃避」。

 
为了抵抗想象中的灾难,我们习惯于呆在舒适区,只做能力范围内的、绝不会失败的工作,不做不错。
 

最后,形成「认知闭合」。

 
所谓「知行合一」,既然「行」已裹足不前,那么「知」在它的指导下,自然难逃固化。
 
渐渐地,一切固有认知之外的可能性,都被我们坚决拒绝。
 
乔杉回忆起考中戏时的故事,就对「认知闭合」深有感触
 
当时,身边的不少人都觉得他「不干正事」,认定「宇宙尽头是铁饭碗」。
 
固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却也忽略了复杂性背后的机遇,落入了非黑即白的二元论。

Image

当然,「认知逃避」和「认知闭合」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保守。
 
相反,某些激进的行为,也正是认知固化的结果。
 
比如周欢歌的赌徒心态。
 
为了夺冠,他耗尽了所有积蓄不说,又欠了一屁股债。
 
在他看来,只要得了冠军,拿到奖金,就能翻本。
 
却忽视了,「输」才是赌的宿命。
 
这就是专属于赌徒的「认知固化」

Image

为了对抗「不知何时才能熬出头」的不确定,一次又一次的回到赌桌,押上一切。
 

Image
我不会劝你「撑过去就是晴天」
 
可是,我们终究要直面如风如浪的命运。
 
正如《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一书中说的:
 
人生充满随机性,活着本身就是极大的运气。
 
一个极大的偶然,一个随机事件,都会让我们回到原点。

Image

这难免让我们生出深深的无力感。
 
最后,或裹足不前,或赌上一切,妄图去寻求一个确切的答案。
 
偶尔几次,并不可耻。
 
但我们需要意识到:
 
饮鸩止渴,止一时之痛后,终究还是会付出无力承担的代价。
 
那么,面对无常的人生,除了逃避和恐惧,还有什么更好的过法吗?
 
乔杉选择「不去想」。
 
他常常坐着地铁或者公交,穿梭过北京的胡同,去逛逛菜市场。
 
在满满的人间烟火气里,放掉那些对未来的担忧,不再去纠结「这个事我能不能行,会不会结果很坏」,进而变得平静和放空,重新能量满满地投入当下。

Image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气做到「不去想」;
 
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那么,还有没有更加可操、更加循序渐进的方法?
 
壹心理查阅了大量文献,给大家以下4个建议:
 
a. 接受最坏的结果
 
Julie K. Norem在《负性思维的正向力量》中提出,如果常常预想一下我们能够处理的最坏结果,我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或许就不会再那么焦虑。
 
简单来说就是,既然大脑厌恶不确定,那么就让它扎扎实实接受最坏的可能。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走向虚无,或者干脆躺平了呢?
 
其实,认清人生的不确定真相,恰恰是一种「确定」,这份确定会让人心里踏实。
正如心理咨询师李松蔚所说:把不确定这关过了,才会心安,才有力气呆在现实的生活里。
而活在现实中,就能把对命运的惶恐,变成敬畏。
 
Image

b. 相信自己的复原力
 
乔杉在采访中提到:
 
经历过一些事情后,人的想法是会变的。比如小学五年级,一次考试没考好,「想死」的心都有,可现在看来根本就不叫事。
 
壹心理2021针对心理健康所做的调研也显示:对比疫情爆发初期,现在大部分人已经适应了与疫情共存,能够良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了。

Image

你看,亿万年来进化成的「万物灵长」,没有那么脆弱。
 
即使遭遇无常和厄运,也有能力从中复原。
 
c. 提升自我效能感
 
当然,相信自己的复原力,并不是嘴上说句「我相信」就行了。
 
我们需要做成一两件小事,让它成为一个「锚点」,证明即使被命运捉弄,但我依然「有能力走出来」。
 
比如,起来给自己做了一顿饭,出门跑一次步等。
不要小看这微不足道的一次行动。
因为经由它们,你再也无法否认:
有能力做到。
这就是心理学家班杜拉所说的,自我效能感

Image

随着做成的事一件件积累,我们的“锚”也就越来越牢固。
即使不确定性依旧张开巨口,这份逐渐积累的掌控感,也足以让我们在狂风暴雨中安然。
乔杉也是如此,从毕业后一场演出80块钱开始,他一步步拍戏上节目,乃至上春晚,无数个做成了的小事,构成了他的笃定。
这份足足的自我效能感,让他坚信自己哪怕不做演员,做面条也可以做得比别人好。

Image

d. 重要他人的支持
 
当然,对自己放心可能还不够。
 
身为群居动物,来自重要他人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在访谈中,乔杉告诉我:从中戏毕业两三年后,事业一直没什么起色,就找了不少师兄请教。
 
最后,却被评价为「你这人看起来好像什么都能干,就是干不了演员」。
 
那时的他,大脑一片空白,觉得在深爱的工作上可能没有天赋,整个人沮丧到了极点。
 
但乔杉的妻子却认为:“他们也没看过你演戏,我觉得你能行。”
 
妈妈也支持他,撑腰说:“没事,还有妈呢,反正'饿不死’。”

Image

在乔杉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被无条件的支持的模样。
 
正是这份爱与信赖,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到现在。
 
这份支持于我们也一样。
 
因为哪怕天再黑,浪再大,也会有一双温暖的手,牢牢地把我们握紧。


Image
写在最后
 
曾有人说,2019年是过去10年中最坏的一年,但也许会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
 
现在看来,一语成谶。
 
这3年来,谁能预料,走在行业前端的巨擘瞬息间轰然倒下,疫情变着花样三番五次「脱轨」。
 
2022年等着我们的,又会有怎样的荒诞乃至魔幻?
 
乔杉聊到这时,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下一刻的生活是什么样,是起是落,我们其实都不知道。
 
能确切把握的,只有当下。
 
今天是大年初二,是时候收拾心情,迎接新的一年了。
 
不妨试着放下手机,出去走走。
 
独自一人也好,约上三五好友也罢,出门踩踩树坑里的积雪,看看街边的灯笼,晒晒冬日难得的暖阳。
 
当然,窝在刚晒过的被窝里,深深吸一口太阳的味道,什么都不做,也是极好的。

你看,即便能把握的只有当下。

我们依然可以被一个个平常的此时此刻,所深深地温暖和治愈。
 
Image
 
所以啊,无常是人生的大恐怖,那又如何?
 
恐怖再大,也大不过此时此地的一口饭食,一次呼吸。
 
2022年了,世界和我爱着你。
 
毋庸置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