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古玉 春秋砣痕

 江畔独步寻花66 2022-02-03

切磋琢磨

《说文解字》中解释:'玉,石之美者'。中国从远古时期就把玉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礼仪的标志。黄帝曾以玉分赐部落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标志。商周期间,玉为祭祀天地拜四方之礼器。周代重玉之风极盛,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铜器。春秋战国崇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教。《诗·衞风·淇奥》中也提到“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古人最早用石、骨等工具,借用砂粒、水作介质来琢磨玉石。砣具出现的具体时间,在学术界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西周就有,又有人认为是从春秋就开始出现砣具了。但在业界,砣具使用的出现,比较有信服力的说法还是起源于春秋时期。

文章图片1

龙纹玉璜,春秋晚期偏早,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2号墓出土,长5.2,宽1.8,厚0.35公分

秦式玉器上的阴线痕迹,大量的遗留了春秋最初砣具加工痕迹。无论是精品还是普品都能看到春秋时期的砣具痕迹,纹饰上留存的阴线特征宽而平对称,呈现明显的入砣出砣状态,中间宽两头窄。沟底形成解玉砂破碎状,长阴线呈现高低起伏。

文章图片2

春秋玉器大量使用砣具,阴线里显得干净规整。砣具带动解玉砂对玉器反复地碾磨,在放大镜下会看到沟底沟边,莹润细腻的颗粒和凹窝状态,沟底形成解玉砂破碎状,长阴线呈现高低起伏。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春秋玉器阴线的单砣痕要比战汉的阴线宽且沟底平,阴线沟边较挺拔。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春秋玉器阴线的接续方法是砣具最宽处相接,砣痕接续起来,阴线沟边不会变化,不会像战汉玉器,砣具发展成熟阶段可以头尾对接。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春秋玉器阴线沟底会有高低起伏变化,会有一定的规律性。器物整体阴线纹饰,接砣方式以及砣具大小宽深都不会有大的差别,略微会有不同,手工制玉难免的误差,绝不是刻意为之,与现代仿春秋玉器阴线的误差完全两个概念。古人是想做到规矩精整的线条,受制于工具原因,现代仿古是为了误差而误差,所以当我们上手一件器物时候,不单单看一点,要看整体综合确定真伪。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春秋玉器要比战汉玉器的沟底规整许多,把春秋、战汉两个时代的阴线放大观察,春秋的砣具要比战汉的砣具要宽、钝,但是阴线更为规整,一丝不苟,一砣接一砣的出来,不杂乱,规规矩矩的。这也是后人说春秋阴线是玉器工艺里的巅峰。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春秋玉器的阴线结合起来呈现的纹饰,无论是双阴挤阳,还是曲折线、直线相同类型的线条,其砣具加工的方式几乎高度一致。这个一致不是说一模一样,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察。

无论是粗工玉器还是精工玉器,都是那么一砣一砣出来的。开料,起稿,砣具,解玉砂,接续,阴线,修整,再精美的线条,再流畅的工艺,其所使用的工具是不会改变的,所留下的时代信息是一样的。绝不会有变化,只是分了精工、粗工之分。如果有人拿了一件西周的玉器说:砣具多么多么流畅,不用说这肯定是脱离了时代背景,因为工具不能穿越。

鉴定有关技巧

文章图片19

先看阴线工艺从而确定工具,找到单独的砣痕,就是鉴定的第一个点,然后再看其他的,一定不要着急,仔细耐心地观察。看错大部分都是由粗心大意造成的。

文章图片20

砣痕找到了,要看是不是符合春秋接砣工艺,砣的最宽处接续,下图能清晰的看到接砣具痕,阴线极为规整,一条曲线阴线就形成了在春秋时期比较多见的阴线。

文章图片21

砣砣叠压式碾压,如果未经修整,沟底还会出现一种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那么这个线就有了比较典型的特征,比如:沟边匀称,几乎很少起伏;宽深从头到尾几乎一致;拐弯处如果不精修,略有砣具歧出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