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影《水门桥》和《狙击手》,谈谈中国军人为什么不好惹

 肖保存 2022-02-03
文章图片1

本文并无剧透,纯属闲聊,没有观影的读者请放心往下看

大年初一,专门去电影院看了《长津湖2之水门桥》、《狙击手》,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想到哪就聊到哪吧。

其实,《水门桥》之前我并不想看,此战从战术意义来说,我军穿插部队付出巨大牺牲后把桥炸烂了,炸到了我们认为无法修复的程度,这是胜利。

但从战略意义上来说,美军依赖强大的工业后勤能力,空运了几套桥梁组件,把我们认为不能修复的桥梁再次修复,从而让我军围歼陆战一师的目标没有实现,每个读到此段战史的中国军人,内心深处的不甘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电影《长津湖》成功塑造了穿插7连这一有血有肉的攻坚连队,在看到《水门桥》预告片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该连队绝多数人都会牺牲在这里,最后能留下谁,全看导演和编剧的安排了。

但还是推荐大家看一看,为什么?

文章图片2

闲聊第一个话题,为什么这几年抗美援朝的影视片越来越多?

也许有人会说,形势变了,现在美国处处针对我们,所以我们通过屏幕挫挫对手的锐气。

但问题哪有这么简单。因为中国人最信奉兼容并蓄,最为低调含蓄。

以前在部队宣传系统工作时,经常看宣传口的内部文件,连续很多年都强调过一件事,关于62年的边境事件,79年的边境事件,原则上不做宣传,不搞访谈,不发行回忆录。

为什么,因为当年和邻居有过摩擦,现在和邻居开门做生意,大家一起谋发展,当然是要冰释前嫌,那么,任何可能刺激到对方的事情,我们都主动的超前的替对方考虑周全,尽力的把工作做好。

所以最近30年,你们见过官方宣传的关于62年,79年的影视作品吗?

同理,这一种低调含蓄也运用到了对美关系上,最典型的,是曾经《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中学语文课本里移出(当然现在又加进入了)。

说实话,中国人真的很善良,善良到会主动维护别人的颜面

而从2018年开始,中美关系急转直下,美方处处针对处处遏制的决心显露无疑,同时,美方利用国际舆论西强东弱的事实,不停攻击抹黑我们,对此我们也必须反击,优秀的影视作品,也是其中的一环。

这就是这几年以抗美援朝为素材的影视片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话题,同样是关系恶化,为什么大力宣传抗美援朝而不宣传62年打印机事件。

现在西南方面,有个邻居趁着中美关系不好,时不时会搞出点小摩擦,实话说是有点恶心。但我们官方依然不会揭对手的伤疤。

道理很简单,62年的时候,双方经济规模差不多,现在我们的经济体量是对方6倍以上,国民整体上没有出现恐印,惧印的心态,所以宣传鼓动暂时还用不上,如果要用,也是强调大家不要麻痹大意,不要轻敌而已。

但反观对美心态就有着严重的问题,与我们相比,美方确实占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很多优势被人为刻意放大,社会上恐美、惧美心态有一定市场,这时就要发挥宣传鼓动的作用。

现在舆论上有些人一谈抗美援朝的影视片总有种误区,认为就是去宣传不怕死的牺牲来换取胜利,而忽略了军事斗争中最基本的也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人。

如果真是凭借不怕死就能赢得胜利,那世界历史早就改写很多次了。

抗美援朝的胜利,绝不仅是凭借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赢得胜利,官兵优秀的技战术水平,还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都是赢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所以任何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要拍好,就不能只有牺牲,而忽略其他,

从这个角度来说,《水门桥》和《狙击手》都属于拍得不错的,志愿军的战术水平和战斗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是比不怕牺牲更令对手胆寒的一面。

对于观众来说,是不是应该认识到,当年新中国与美国的装备技术差距大到如此夸张的地步,我军依旧可以把美军打退到38线,并迫使对手坐到谈判桌前。

那么今天,我们与美国的差距难道还有当年那么大,或者说我军的空军、海军、后勤还像当年那么弱。

显然,今天的中美差距要远远小于当年的中美差距,当年都能干翻对手,现在的博弈条件,我们远胜先人,又有什么好惧怕的。

我认为,只有让大多数人认识到这一点,这几年高调宣传抗美援朝才没有白费。

也许很多人会杠,现在中美的差距当然没有当年那么大,但现在中国军队的素质与志愿军时代相比如何呢?与外军相比又如何呢?

文章图片3

这就是今天闲聊的第三个话题,中国军人的整体素质今非昔比,中国军队的后勤储备令人恐惧。

《水门桥》里有一段剧情,7连官兵缴获美军一门炮,用来打美军坦克,结果误填了一发烟雾弹,因为官兵看不懂英文。

但这种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军队里不会再出现了。

因为我军英语普及水平极高,今天现役军官基本是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四级是基本条件,而大学生士兵占比已过六成,对应的英语能力也是非常强悍的。

这将导致假如某天真的和讲英语的外军打起来,落入我方的资源将更好的发挥作用。

但反过来,全国普及中文学习的外国有几个?系统学习中文的外军有多少,在我的认知里,还真的没有。

假如你是个指挥官,一方的官兵大部分熟练掌握对方的语言,而另一方官兵基本不懂对手语言只能靠翻译,你希望指挥哪一边?

真实的抗美援朝战史中,第二次战役的缴获非常多,其中38军一天就缴获汽车上千辆。

但是,这些汽车我们开不走,因为当年懂汽车驾驶的士兵极其稀少,是专门配属特殊人才。最后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美军飞机来回轰炸把汽车成批炸毁,这让所有官兵遗憾不已。

但这种遗憾在今天不可能发生了,哪怕一天缴获2千辆,我相信我们一个军的官兵也足以应对,就算遇到有故障的车辆,我们也能分分钟把它拆得连个二极管都不剩。

另外,长津湖一战中,我军薄弱的后勤补给和对应的工业实力让人感慨唏嘘。但这一幕,早就翻篇了。

今天的中国,制造业产能不但是全球第一,还是第二名至第四名即美、日、德三国的总和。

我就举金灿荣教授公开讲座中讲过的一个例子。

我军的东方快递一直很有名,比如21号26号快递,可打海上移动目标,针对的是谁,懂的人都懂。

而这些东风快递,得益于我们强大的制造业,真正做到了价格便宜量又足。

据老金透露,和平时期东风快递的生产线是被压缩的,只给基本的订单保证工厂的生存,一旦转入战时生产,会出现一个让对手可怕的局面——生产能力扩大一倍,综合成本反而能下降一倍。

打个比方,现在生产能力是一天生产1枚,一枚1万元。如果恢复正常产能,一天生产2枚,变成5千元一枚,总投入不变产能却提高一倍。

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追加投入,扩充产能,延长生产时间,那么这种暴装备的速度,绝对可以碾压任何一个对手。

今天中美军费账面对比是1:4,但从平价购买力的角度来说其实基本相当,而再加上刚刚谈到的产能优势,真正动员起来,你觉得我们真的怕吗?

所以,那些恐美、惧美的人,你们看到对手的强大没有错,但你们千万不要忽略我们自己的优势,不要妄自菲薄。

文章图片4

闲聊第4个话题,中国军人狠起来是最狠的,会成为所有对手的噩梦。

电影《狙击手》的背景是我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大量狙杀敌军,涌现了大批神枪手,而绝大部分神枪手,都是不用瞄准镜只采取直瞄狙杀的神枪手。

这一点现在想来都不可思议,但中国军人做到了,而且是大批的涌现。

说句实话,不狠的人哪里做得到?

谈到狠,不妨再八卦一段小插曲,79年那次作战后期,我军撤退前,要“处理”一下对方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对手不方便追击我军。

怎么“处理”的呢?

一个字——“狠”

比如,路边的电线杆,一般人可能会整体炸毁、放倒。

但我们的工兵经过反复的计算,觉得在三分之一的高度上绑个炸药炸起来效果最好。

首先是这个杆从此不能用了,其次留三分之一露出地面非常的不雅观,对方还得耗费人力把没炸的三分之一挖出来,再埋入新杆。

同理,那些公路,桥梁,房屋,都经过这样的精密算计,炸出了让对手终生难忘的效果。

据正史记载,对方的大领导战后去当地视察,看见满目只剩半截的电线杆、半截墙壁的房屋、半个桥墩的桥梁,久久没有说话。

后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79年的对手,再也不想与我军为敌了。

闲聊到此,还是用国防部发言人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文章图片5

如有人硬要把中国逼成对手 中国一定会做一个合格的对手

这一句,我们一定能说到做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