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年

 人生掠影 2022-02-03

    拜年,应该算是过年这几天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但小时候,自己并不这么认为。那时觉得过年最重要的就是能吃到一年当中最好的食物,能穿上一身新衣服、一双新鞋子,虽然新鞋子刚穿上时可能还会有些顶脚。
    小时候去亲戚家给长辈拜年,都是由父亲领着,本村近的步行,外村远的骑自行车。去拜年时,父亲都要把我和我哥拉到长辈的面前,介绍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都叫什么名字。那是因为差不多一年见一次面,小孩子长得也快,过一年再见面时差不多又长高了半个头。很多长辈岁数也大了,记忆力下降,确实记不住哪个是哪个。自己也不得不按照父亲的提示,跪下去给长辈磕头拜年。那时候,拜年就是拜年,基本上没有红包可得的,即使长辈给,也不能要,除非是得到父亲的允许,记忆当中也就有那么一两次吧。当然,即使得到红包,回家之后也要交给父亲,小孩子是不能随便乱花钱的。
    后来,随着父亲的长辈们逐渐老去离世,除了村里面辈分大、但和父亲年纪差不多的,过年时要去看望一下,他不用再出村拜年了。每年出村给父母同辈的亲戚们拜年,就成了我和我哥的任务。基本上每年都是从初二开始,差不多到初四结束,有时一天之内还要去好几家,骑自行车骑上几十里地。拜年时都会带一点礼品,但二、三十年前,也没什么太高级的礼品,一盒点心、一瓶罐头就差不多了。只是如果一天去好几家,就得提前把礼品整理好,分开装几个包,去一家拿一份礼品进门,这是基本的礼数。只不过,骑自行车就会比较辛苦,要时刻小心瓶瓶罐罐别磕碎了。这些年,礼品变得越来越高级,拿着也越来越方便。
     拜年时在谁家吃午饭,是有讲究的。我们每年拜年,午饭基本上都是在舅舅家和二姨家吃,因为这是至亲,别的亲戚,在血缘关系上都要稍远那么一点。姑姑家因为离着近,一般都是安排下午去。
    说实话,小时候,自己对于拜年这件事,内心是有些抵触的。一想到要和差不多一年只见一次面的人说一些客套话儿,磕头拜年,坐在一起时为了不冷场,有时还要没话找话,就觉着挺没意思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长辈也逐渐过世,可以拜的年越来越来越少,才渐渐改变了对拜年的看法。拜年,更多地是为了延续一份亲情,连年都没得可拜了,这份亲情也就断了。虽说自己也知道,人活世间,缘聚缘散,始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还是想尽量地去延后这个过程。

欢迎点击本文上方的蓝字“人生掠影”,关注本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