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义远去的世代,奇点降临的前夜

 新用户116251mE 2022-02-04

小时候,喜欢听评书,也喜欢看武侠小说,对里面各路英雄豪杰认识刚几分钟,感觉情投意合就义结金兰的情节尤为印象深刻,包括形式并不是很重要的仪式感。最常见的就是荒郊野岭,撮土为香,望天祝曰:某,某,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图片

及至年纪稍长,虽然好友众多,但是始终未曾与一人结拜,有时想起心下仍难免觉得稍有遗憾。近日偶然又想起这个念头,突然发觉,结拜兄弟这个事似乎已经不再流行了。

细想之下,豁然明悟。古人喜欢结拜,表面上是通过仪式,通过盟誓,通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誓言约束,完成了利益捆绑,其内在出发点是试图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占有优势,获得社会竞争的有利地位。毕竟古人的冷兵器时代,个人体力值是实力的最好表征,也是社会资源分配竞争中的最大倚仗。而通过结拜的形式,可以迅速完成体力(武力)数量叠加以获得相对优势。而实际上,各种评书演义武侠小说中,结义兄弟最终鲜有真正做到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结拜,只是一种形式,结拜的人以此获得了精神上对安全感和满足感的一种实现可能。

进入商业社会之后,智力在与体力的竞争中,获得的无疑是压倒性的优势,社会资源的分配规则早已逐渐演进到智力竞争占据主导,通过武力豪夺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为现代社会所容纳,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慢慢演变成科技、商业之争。所以结拜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获取优势的效用已经极为有限。

那么人类的智力发展又会通向何方?可以看到的就是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并且已经在各行各业显现取代人工的迹象。如果跳开个人得失考虑,放下如何不被未来淘汰的焦虑感,站在全人类发展的视角看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开启,而我们当下正站在奇点降临的前夜。

图片

物理上把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点称为奇点宇宙奇点(singularity of the universe),是指宇宙引力大坍缩灭亡的“0”维空间的点,也是宇宙大爆炸诞生的“0”维空间的点。

想象一下,如果未来所有的物质生产都被人工智能代替,人类社会将是一种什么景象?人们不再需要从事物质生产,也不再为了糊口而工作,自古以来一直威胁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彻底的满足,生存不再成为首要问题,人所谓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生存下去而引发的对物质资源的占有、争斗、掠夺甚至战争都将失去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人类对物质的一切追求,以及试图通过追求物质而获得的安全感及满足感也终将失去意义。人自然会考虑如何真正实现精神满足的问题。当然还有由此派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人的精神和肉体到底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是如何运转得如此精密,生命的真相到底为何……以及终极的三个问题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哪里???这也是科学界,哲学界,宗教界试图解决的共同课题。

图片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除了为了解决生存必备的物质需求,其它都可以归类为心理/精神需求。

可能每一个人都会产生过类似的疑问,只是红尘滚滚,终日碌碌,忙于稻粱谋,继而谋于膏粱,膏粱之后还有票子,车子,房子,孩子,乃至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无边无际的愿望和追求,终将此类疑问抛诸脑后。现在不妨闭上眼,静下心来,重新想一想这些问题,或许,重新睁开眼,你会对生命有截然不同的感悟。

既然对物质的一切追求根本实质都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倒不如我们通过完成对精神的重新认知,从而获得精神满足来得更简单直接有效而且没有负作用。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认识了这个道理,并留下了无数经典,将一味追求物欲的负作用一一历数:

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虎狼不过于嗜肉,蛟龙不过于嗜血,而人无所不嗜。所以不足则斗,不与则判,鼓天下之怨,激烈士之忿。

俭于听可以养虚,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俭于私可以护富,俭于公可以保贵,俭于门闼可以无盗贼,俭于环卫可以无叛乱,俭于职官可以无奸佞,俭于嫔嫱可以保寿命,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知俭可以为万化之柄。

……

身处奇点降临的前夜,我们看的想的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最终的解决方案却是对传统的回归,这可能也是当下所谓“国学”热悄然兴起的深层次原因。如果细究国学各个类目分支的法脉源流,就会发现,中医是其中绝无仅有跨越数千年历经波折而始终未曾中断,保留传统思想精华而又体用兼备的体系,并在历史长河中代有传承发扬。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中医,初级可以掌握一种治病防病,保健养生的方法,进而可以借此更深入透彻地觉知生命的真相,再上正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超凡入圣,返璞归真的通天大道。

每一个了解中医、相信中医、学习中医、传承中医、传播中医的人都是站在时代前沿的幸运儿!


洗髓经·凡圣同归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

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

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世。

不暇计生死,总被名利牵。

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灭。

身尸埋圹野,惊魂一梦摄。

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

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

不贪以持己,岂为身口累。

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

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

天地有日月,人身两目具。

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

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

纵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

通身俱是眼,触着知物倚。

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

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

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

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

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

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

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死。

趁此健身躯,精进用心力。

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


足济堂

足  以  济  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