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盖亚组织全景图:盖亚组织的13条原则

 新用户2308b6VN 2022-02-04

超级会员年卡

扫码回复“福利”领资料
了解


往期推荐



组织规模要多小才算小?

组织结构为什么一定要扁平化?

华为、阿里为什么每年都要做一次管理层的大调整?

华为与阿里巴巴人才层级对比:宽带人才结构

华为、阿里、字节,哪个公司最具组织活力?

华为、阿里、字节,哪个公司更接近盖亚组织?


最后,很有必要把盖亚组织的精髓凝练成原则。遵循这些原则,组织就会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走向繁荣。 

原则1:流程最小化,关系最大化

不要人为地给组织增加过于臃肿的流程。每增加一个流程,相当于多给组织增加了一层枷锁,这只会让组织在未来行动得更慢。流程能让组织用过去的方式取得过去的成功,但无法用过去的方式导向未来的成功。流程型组织适用于成熟行业或强监管行业,按部就班地用老规则办事。比如房地产行业,建房子必须先设计好施工图纸,然后打好地基,搭好框架,工人们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去施工,容不得半点不一致。这里面有很多流程和规则要遵循。然而,即便传统房地产行业,也可能面临着被颠覆,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打印房子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未来是技术、智能为王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技术日新月异,瞬息更替,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要想让组织始终面向未来,组织绝不能按部就班地做事,必须搅动起组织这一池春水,不只在固定的小沟小渠里听话地流淌,而要在大江大洋里翻腾,充分地活泛起来,形成大循环嵌套小循环,成为真正的网状组织。对于组织来说,真正重要的既是组织里的人,更是组织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孙悟空再厉害,当他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他也只是块会动的石头。对员工来说,繁多的流程就好比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五行山。三个臭皮匠,充分交流的时候会变成一个诸葛亮,而三个诸葛亮,如果彼此之间缺乏交流,也仅仅是三个诸葛亮,很快就会被三十个充分交流的臭皮匠所超越。组织应当想方设法地最大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往来,促成他们之间充分地交流与互动。

原则2:打开组织边界,让组织成为开放组织

组织一旦建立,就倾向于封闭自我,搞小循环,把组织内的人称为“我们”,把组织外的人称为“他们”。熵增定律已经告诉我们,封闭组织只有熵死一途。然而,组织的存在又有其必要,相比大组织,小组织会更有活力,行动也更敏捷。但组织总会不断壮大,大组织里分成若干个小组织是难免的事。于是,组织要有适当的机制,促成各个单元充分打开自我的边界,更大程度地开放自我。如何实现?阿里巴巴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既是一次业务大考,也是一次组织大练兵,促成组织内各单元充分围绕如何打赢“双十一”这场战役去密切协同。打胜仗是最好的团建。另外,组织必须随时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以此打破组织希望维持稳定的倾向。再则,允许人才在组织内合理地流动,也会增进团队之间的了解,促成更大程度的开放。

原则3:把组织驱离安全港湾,让组织始终处于不进则退的爬坡状态

那些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组织,很快一个个都倒下了。柯达、宝丽来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企业因为过去的业务太过成功,不愿意把自己逼到一个新的业务战线上去殊死拼搏,最终都输给了这个时代。组织既不能活在过去,也不能只活在当下,组织必须要活在未来。亚马逊能持续成功近30年,源于其时任CEO贝佐斯提倡的Day 1文化,每个亚马逊人必须把在亚马逊的每一天都当成公司成立的第一天,以此勉励自己奋斗不止。华为任正非要求管理干部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危机感,基层要有饥饿感,唯独不能有安逸感,要始终保持奋斗状态。如何实现?成功的组织都必然实行绩效考核,坚决淘汰不胜任的南郭先生,从而始终让组织保持活力。组织可以允许失败,也可以为组织的未来储备一部分对当下“无用”的“闲人”,但组织绝不能容忍无所作为、不思进取、混日子的懒人和庸人。组织创始人必须在组织里不断营造敢于挑战的氛围,并从机制上认可那些不自我设限、敢于超越自我的人,他们是组织的脊梁。

原则4:一支“会玩”的HR队伍对提升组织活力至关重要

华为认为HR要懂业务,并把HR划分成HR COE(HR专家)、HRBP(HR业务伙伴)、HR SSC(HR共享服务中心)三个部分,俗称HR三支柱。HR COE负责协助公司制定人力资源政策,HRBP负责协助部门落地HR政策,HR SSC则提供通用服务。这个设计看上去很合理,但只是把HR当成了一个政策工具,HR站在组织这一侧和员工打交道,很容易让员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对立面。在任何一个公司,都会有管理者,也会有被管理的员工,而HR则应该作为催化剂般地存在,去催化管理者和员工发生更好的化学反应。HR既是组织的HR,也是员工的HR,HR需要衔接好组织与员工两个界面,既不能单纯地站在组织视角成为组织的“打手”,也不能单纯地站在员工角度一味地“为民请命”,而应当站在组织视角考虑价值,站在员工视角思考问题,有机地协调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冲突。这需要HR具备超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要能在充分考虑员工感受后,润物细无声地落地组织要求。在这方面,阿里巴巴做得很好。拿绩效管理这一件事来说,和其他公司一样,阿里巴巴也有强制比例分布,但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的是,阿里巴巴禁止逐层比例摊派行为,如果发现有比例摊派,负责人会被问责。绩效比例应该在组织内拉通统一考虑,而不是简单的比例摊派。这必然会出现一些组织里绩效差的人分多了,一些组织里绩效好的人分多了,怎么解决这种组织之间的不均衡呢?答案只有一个:沟通。反复地和各个组织的负责人沟通,找到评估绩效的规则,达成一致。在这个过程中,HR的作用就是要让组织中各个业务负责人坐下来一起评定和达成一致。绩效评定后,主管需要与员工进行正式的面谈,而阿里巴巴的每一个绩效面谈环节,HR都必须参与,遵循“One over one, plus HR”原则,即在同员工沟通绩效时,必须四人在场:员工、员工直接主管、员工隔层主管、HR。在这个过程中,HR需要发挥催化剂作用,如果员工有异议,需要协调主管和员工一起澄清异议。阿里巴巴在选取HR时,要求HR不光要专业,还必须要灵活,要“自带小宇宙,充满正能量,乐观积极”,要“有娱乐精神,会玩”,而这些正是让HR成为催化剂的关键。

除自带能量包外,HR还要掌握场域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此促动团队成员之间发生更密切的连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1 + 1 > 2”的效果。HR还应善于掌握复盘相关方法论,帮助组织做好自我反思,以及不断地在经验中学习,实现组织能力的不断累积和进化。

原则5:破除固定周期,让组织随需而动

很多传统公司的业务管理周期是以年为单位进行的,这让组织能从更长远的视角考虑业务经营。然而,目标一旦设定,过程中跟进的频度并不高,大部分传统公司会在年中进行一次绩效考核,仅此而已,这个过程开展得非常不灵动。而互联网公司通常按季度跟进目标的达成,字节跳动甚至以双月为周期跟进目标,过程十分敏捷,这也让字节跳动获得了很强的组织活力。除业务过程要灵动外,组织也必须灵动,“招之即来,来之即战”。组织在人员任用上也要尽可能地灵动,能者上,慵者下,无须设置繁杂的干部管理流程。在这方面,阿里巴巴做得很好,赋予主管充分的决策权,一个主管任命下级,只需这名主管的上级和HR同意即可,无须繁杂的组织考察和任命环节。而华为对干部的管理是最为重视的,其干部管理流程非常细。一个干部正式上任,需要先进后备资源池,然后由道德遵从委员会进行干部360度调查,调查无问题后即进行正式的干部任命公示,公示期为2周,2周内如果有人举报干部行为不端,任命有可能会被撤销,只有通过干部任命公示之后,才会正式发送干部任免通知,干部才算正式上岗履职。这样的过程非常烦琐!所以,相较于阿里巴巴,华为的组织灵动性要弱很多。

原则6:坚持培育员工的内在动机

动机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之分。外在激励催生外在动机,内在激励培育内在动机。当组织需要执行力优势时,外在激励通常效果立竿见影,然而,这通常会损伤员工的内在动机,久而久之也会让员工越发功利。给一分钱干一分钱的活,给一分钱绝不干两分钱的活,这是外在激励主导下企业员工的典型心态。当组织需要创新优势时,仅靠外在激励是无法达成的,创新需要热爱,需要内在动机,此时,组织应尽可能从机制上减少外在激励的负面影响,培育员工的内在动机。阿里巴巴通过多年的实践意识到,如果在一个组织里频繁开展职级晋升,会让员工变得非常浮躁,于是,自2015年起,阿里巴巴逐步将原来一年两次的晋升活动改为一年一次,将晋升对组织内在激励的损害降低到最小。华为则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华为一年组织两次大的晋升活动,上下半年各一次,同时,每月还会组织例行的晋升评审,有特殊贡献的个人随时可以得到晋升。看上去员工的晋升更及时了,但实质上,这会导致员工功利化的加剧。组织应更多地思考,如何孵化和培育员工的内在动机。外在激励要有,但应尽可能地把它放在幕后,做到润物细无声。若非必要,绝不外化物质激励,应当让物质激励成为一种隐性和基础激励。内在动机才是员工工作的核动力,是一种更高阶的激励方式。

原则7:组织要有灵魂

价值观是组织的灵魂,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关键。如今,几乎所有组织都宣称自己有价值观,但创始人是否愿意在不同场合、反复传播公司的价值观,则因公司而异。华为任正非会反复在各类讲话中强调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文化在华为内部根深蒂固。阿里巴巴合伙人也会反复在新人培训、干部晋升、重大节日时积极地传播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和文化。也正因为如此,阿里巴巴和华为的价值观融入了组织血液之中,让这两家公司有了灵魂。除了公司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公司还应容许不同业务有不同的子文化氛围,子文化立足于业务土壤,是对核心价值观落地的完善。恰如阿里巴巴在公司层面有“新六脉神剑”价值观,在淘宝有武侠文化,在B2B有铁军文化,在阿里巴巴客服领域有柔军文化一样。正是这些基于各自业务土壤的子文化,让阿里巴巴的“新六脉神剑”价值观更加立体,更加有血有肉。

原则8:组织机制的设计必须围绕组织理念进行

落实组织文化,除了依靠创始人的反复传播,还需要有配套的制度设计。华为通过公司的激励机制,物质回报向艰苦地区倾斜、向奋斗者倾斜,来落实奋斗者导向,每年也会自上而下地组织公司干部的自我批判会议。通过这些制度,华为从上到下都非常清楚,价值观不是挂在墙上说说而已的,它是组织工作的基础准则。而阿里巴巴,则将价值观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绩效和价值观双轨制考核,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两个考核标签,一个代表业绩,一个代表价值观,主管在和员工进行绩效沟通时,两者都需要沟通,以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当期在哪些价值观项上表现很好,在哪些价值观项上还有差距。

原则9:给信仰一个停靠的港湾

文化就像空气,它很重要,但又看不见摸不着,很多时候会让人觉得很虚。如何像阿里巴巴所说的那样,把文化这件“虚事”做实?这需要给文化寻找一些承载。比如,阿里巴巴形成了自己的“三节一书”:

  • 三节即每年5月10日的阿里日,每年9月10日的阿里巴巴周年庆,以及每年11月11日的“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
  • 一书即一封阿里家书,阿里巴巴每年在春节前会向阿里巴巴员工的亲朋好友寄送一封包含阿里人生活记录及阿里巴巴取得成绩的家书,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阿里巴巴。

此外,阿里巴巴还有对入职满一年、三年、五年的员工的庆贺仪式,以增强他们的文化归属感。阿里巴巴园区的布置,也会尽可能地考虑承载文化属性,以让员工从头到脚感受到公司文化的存在。

原则10:组织要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态位

组织必须有自己的撒手锏,清晰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华为擅长做通信设备,腾讯擅长做社交产品,阿里巴巴擅长做电商运营,字节跳动擅长算法驱动,这些都是它们各自的撒手锏,其他组织要想攻入这些领域,都是极其困难的。组织通过巩固自己的独特生态位,可以确保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它是组织得以发展壮大的能量源泉。可以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独特生态位,它要么碌碌无为,要么很快消亡。

原则11:从一棵大树到一片森林

生态位得到巩固后,企业必须伺机出击,发展新业务。杭州嘉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lub Factory为其旗下电商产品)自2016年起开始经营印度跨境电商市场,2019年6月,Club Factory对外宣称已超越印度的Snapdeal,成为当地第三大购物应用程序。然而,2020年7月,当印度政府开始大肆封禁中国App时,只在印度单一市场经营的Club Factory用户瞬间清零,公司不得不转向其他市场,并开始寻求多元化经营,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印度市场这样的情况。企业应该汲取这一教训。业务适度多元化,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方式。

原则12: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华为奉行垂直整合战略,几乎独立地打造了通信设备的全链条技术。过去,出于对“卡脖子”的考虑,华为很少寻求同外部企业的技术合作,而致力于把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有好的一面,但也有非常不利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华为攻克了很多疑难技术,比如5G。不利的一面是华为是在一力承担所有的核心难题,而没有致力于构建一个繁荣的生态链。这样,当美国制裁华为时,华为发现它到处都有漏洞。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华为开始在全球进行技术投资和资本投资,把一些疑难技术交由其他企业去做,华为提供技术和资本支持,从而逐步培育一个围绕华为的庞大的企业生态链。华为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会改变过去的格局。

“3Q大战”中的腾讯,一度非常被动。这起事件也促使腾讯思考,如何更好地与生态公司分利,从而形成价值循环链。如果所有的业务都自己做,所有的钱自己挣,那一定会招致不满。企业必须学会分享利益,把部分利益让渡给生态企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也才能更好地把企业带到更高的发展境界。

原则13:放眼全球

单一市场的空间总是有限的,企业应当从成立之初就放眼全球,为自己争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企业并非一定要等到在本土形成生态位优势后再进军海外。华为很早就开始开拓海外市场。彼时,华为在中国国内并没有站稳脚跟,“巨大中华”—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华为这四家企业中,华为是实力最弱的一家。然而,华为咬紧牙关,1997年就开始集结人力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海外,用了数年时间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到2005年,华为海外收入达到48亿美元,占总销售收入的58%,首次超过国内,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名副其实的国际化企业。而阿里巴巴,则在较长时间内都深植国内市场,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试图全球化方面却困难重重。

上述13条原则是一个整体。符合这13条原则的组织,就是一个好的盖亚组织。这样的组织,内部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向外能不断生长和连接,日益壮大。这13条原则是从地球盖亚的诞生与发展规律中借鉴来的智慧,是作者长达数年组织发展经验的结晶。华为在原则3、原则7、原则8、原则10、原则11、原则13这六个原则上表现很好,并且是首个明确把熵减引入公司治理的企业。可以想象,如果华为能补齐其他原则,必将释放出更大的组织能量。阿里巴巴在原则1~11方面都表现较好,但近年来在面对拼多多、字节跳动等企业对其电商板块的侵蚀时,不断地处于防御地位。在构筑价值循环链上,争夺的多,让利的少,在原则12上做得不够。同时,相比于阿里巴巴在国内的投入,阿里巴巴在海外市场的投入是不够的,阿里巴巴海外业务也一直没能发展起来,在原则13上,阿里巴巴还有很多功课要补。全球化是一种能力,全球化也是一种决心,当两者都没有的时候,全球化是断难推进的。只需看看地球盖亚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就知道,如果阿里巴巴能在原则12和原则13上补齐,阿里巴巴实现其活102年的愿景,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


恭喜你!你已完成了盖亚组织的全部旅程!现在,你已经知道了,盖亚组织的组织观是生命观、人本观和社会观。盖亚组织是二维的,从内部看它,它是高活力组织,具备三重属性(生物性、心理性和社会性);从外部看它,它是一张生态网,有四大要素(找到独特生态位、实现业务多元化、构建价值大循环、扩大生存空间)。盖亚组织的核心是高活力组织,但组织生态的建设也不能忽视,两个维度需要并行不悖地发展,不可偏废。

成为盖亚组织的结果是美好的,但盖亚组织建设的过程是“痛苦”的。盖亚组织中一定会矛盾频发。盖亚组织是矛盾和问题的动态集合,它充满矛盾,快速消化矛盾,同时在产生新的矛盾。就像地球大气一般,彼此不相容的几种气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反应而消失,又在每时每刻被地球生物还原和再生。矛盾是盖亚组织生长的内燃机,驱动着盖亚组织不断进化,获得长生!没有问题、没有矛盾、一团和气的组织,不是盖亚组织,这样的组织只会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熵死或平衡态,它注定要走向衰亡。盖亚组织里有一种生机勃勃的乱。

这,就是盖亚组织,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长生型生命组织(见图A-1)!

图A-1 盖亚组织全图

来源:本文节选自《盖亚组织》况阳 著,经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原创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