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自学中医,从哪里开始?

 耍赖的要不得 2022-02-05

很多粉丝朋友都问我,我想学中医,应该从哪里开始?是先读《黄帝内经》,还是先《伤寒》?其实我觉得,应该先学一点医古文,要学会古文的阅读方法,不然很多地方理解不到位,就会南辕北辙。我研究生期间就研究过一篇,谈《伤寒论》倒笔

倒笔,即倒装文法(徐灵胎称“倒笔”、柯琴称“倒序”、章虚谷称“兜转法”等)。这是古人写作的一种常用笔法,东汉的医学经典著作《伤寒论》,不少条文采用了这种写法。若不明其文法,则往往误解经文,正如俞樾所云:“古人多有以倒句成文者,顺读之则失其解矣。”故探讨仲景倒装文法,无疑有助于《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笔者阅读《伤寒论》,认为属典型的倒装文法的条文共有九条,悉数略解如下。

第27条云:“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本条“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当接“热多寒少”句,“脉微弱”以下为该方的使用禁忌,即阳虚者禁用。

第46条云:“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姑也。麻黄汤主之。”本条“麻黄汤主之”一语当在“此当发其汗”下,“服药已微除”以下为药后正邪斗争的反映,衄者,血以代汗也。

第41条云:“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此条“小青龙汤主之”当在“发热不渴”下,服药后口渴为寒去饮除,津液一时不足的反映。

第109条云:“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本条“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十一字当在“其腹必满”名下,“自汗出”与热入血室刺期门后“濈然汗出则愈”的机理一样,为肝郁解、气机开的表现,“小便利”说明肺得肃降,不受肝乘,言在意外,“其腹必满”等症必随之而除。

第110条云:“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欲呕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本条自“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至“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共三十八字当在“必发谵语”下,则“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与“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相接,顺理成章。下利为自解的条件,头痛、足心热为大便后阳郁得解、阳气下达的表现,故云“谷气下流故也”。

第124条云:“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此条“抵当汤主之”当移至“下血乃愈”后。“下血乃愈”并非指其自有下血的机转,强调必须与抵当汤类攻逐瘀血,其病乃除。

第192条云:“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此条“脉紧则愈”当接“濈然汗出而解者”,虽然对“脉紧”的含义解释各异,但为病情向愈的表现则同。“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乃病愈的机理解释,为自注句。

第215条云:“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此条“宜大承气汤下之”当在“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下,能食说明仅为便硬,尚未至燥屎的程度,自然不能用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泻热通便即可。

第219条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测,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本条“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当接“谵语遗尿”句,“发汗则谵语”以下为误汗,误下之变证。

《伤寒论》还有不少的条文貌似倒装而实非倒装,在这些条文的最后往往有一句自注句(多以“所以然者”为标志),或者最后用病机,治法等引出主方者。如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顺读此条,“若有燥屎”虽不能与“不可攻之”意接,但“若有燥屎”一语道破病机,加上“宜大承气汤”则完全能独立说明意思,不为倒装文法。它如91条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之类均不为倒装文法。

总之,笔者认为《伤寒论》397条共有9条属倒装文法,若不明仲景倒装笔法,就不免误解经文或目为错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