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说“腔隙性脑梗塞”之谜

 经方人生 2022-02-05

 不少患者常有这样的经历: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检或医院就诊时头部CT或磁共振报告“腔隙性脑梗塞”,心想“腔隙性脑梗塞”是不是就是“中风”,想起“中风”不由自主就联想到偏瘫,心中之恐慌油然而生。

图片

答疑解惑何为“腔梗”





“腔隙性脑梗死”我们常简称为“腔梗”,在中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发生率约在20%~55%,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会增加,与年龄关系密切。“腔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梗死灶比较小,直径最大不会超过15毫米,一般24毫米,阻塞血管多为脑动脉末梢,供血范围局限,只引起极小范围的脑组织坏死,坏死的脑组织被吸收后,便会形成小的腔隙,因此称为“腔隙性脑梗塞”。CT、磁共振等影像报告的“腔隙性脑梗塞”和临床医生诊断的“腔隙性脑梗塞”概念有所不同,应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由临床医生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干预,切不可妄自定论。

图片


专业告知危害影响





 绝大多数患者因为病灶范围小,梗塞部位非重要功能区,通常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危害相对较小。少数患者梗死灶发生在脑干等脑的关键区域,则可出现明显症状,比如面、舌、肢体不同程度偏瘫、肢体麻木无力、语言不流利等,如有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大部分腔梗预后良好,没有症状的腔梗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少数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经过治疗,大多会在病后2周至半年内逐渐恢复,多不会留下明显的后遗症。短期危害虽小,但腔梗的出现也是提示着脑动脉硬化形成,进一步发生发展则可出现梗塞范围更大的脑梗塞,且腔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2~3倍,增加了痴呆的患病率。因此,“腔梗”一旦发生应积极预防。

积极预防健康生活





 那么如何预防“腔梗”的发生,控制其发展,我们应从导致“腔梗”的原因谈起,积极寻找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因素均可促进“腔梗”的形成。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合理范围,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

如果您下次见到磁共振或CT 单上“腔隙性脑梗塞”,还会惊慌吗?
图片            

生命

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的一粒粒金黄的细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