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铸之治女科杂证医案:恶性子肌瘤(附子理中汤加味)

 bebj510 2022-02-05

卢铸之(1876—1963),名禹臣,晚号金寿老人,四川德阳人,郑钦安入室弟子。生于中医世家,少年时随姑父颜龙臣学文习医, “倏忽十年,学渐有进,又承师命赴蓉从郑师钦安学用法用方之诀,三载亲炙,有闻必录,忽郑师他往,命归里,乃携笔记百本再从颜师游”(《卢氏临证实验录·自序》)。光绪末年在成都开设“养正医馆”,正式行医。继承发扬郑钦安扶阳理念,临证经验丰富,善用辛温重剂而独树一帜,有“卢火神”之誉。建国后,曾受聘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医院,任主任医师。著有《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金匮要略恒解》、《卢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等,惜多散失。卢氏之子卢永定、孙子卢祟汉皆传其衣钵,擅用姜附扶阳,俱有“卢火神”之名。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向某,女,27岁,住成都市。1953年5月12日因月经久停不行腹部胀痛,食眠不得,入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经检查后认为系恶性子宫瘤。用镭电放疗,二便因此闭塞不通,复用洗肠法,二便仍然不通,住院数月,病势日重,遂回家调养。经人介绍邀卢氏诊治。

查其面色枯搞,形容憔悴,呻吟不已,细问情由,生子之时,恶露未尽,房事不谨,精瘀相裹,时常隐痛,已数年之久。诊脉两尺坚沉,两关紧急,两寸浮空,与面色情由相对,是阳虚阴盛,阻碍冲任之机。

根据以上诊断,首先拨通阴阳道路,使脉道通调,然后用阳化阴之法,使阴凝易解,阳气易行。

第一次处方:制升麻12g,老蔻(带壳)15g,西砂壳9g,茅术9g,广紫菀15g,炙甘草6g,灶心土1块。服后打隔排气,小便较前通利,解大便1次,饮食略增。

第二次处方:制附子45g,朱茯神15g,老蔻(带壳)15g,西砂仁12g,制升麻15g,炙甘草6g,葱白5茎。服后饮食睡眠均较前好,二便已不觉闭塞,腹部胀痛稍减。

第三次处方:制附子60g,白术12g,制升麻15g,杜仲18g,砂仁12g,朱茯神15g,党参15g,炙甘草6g,生姜30g。服后腹胀更减,食眠更进。

第四次处方:制附子60g,白术15g,肉桂9g,砂仁12g,筠姜18g,南藿香15g,党参18g,炙甘草6g,生姜30g。服后下瘀浊血块很多,腹痛大减,能下床步行。

第五次处方:制附子90g,砂仁18g,葫芦巴18g,杜仲30g,补骨脂18g,麒麟竭9g(冲服),党参24g,制升麻15g,朱茯神15g,炙甘草9g,煨干姜60g。

服后腹不痛胀,二便如常,精神增长,心志愉快,其他症状均消失。

点评:虽然辨为“阳虚阴盛”,理应扶阳,但要“首先拨通阴阳道路,使脉道通调”,选用第一次处方以砂蔻、升麻、茅术理气升降,重在“拨通阴阳道路”,这是卢氏一个重要思路——扶阳之前先须开通郁滞,“然后用阳化阴之法,使阴凝易解,阳气易行”。

除第一次处方外,其余处方似乎围绕附子理中汤为中心,加入杜仲、葫芦巴、补骨脂等补肾之品,同时善于重用生姜、筠姜、煨干姜等不同制法诸姜入方。

此老用附子由45g而60g、90g,是在逐渐加量,并非出手即用大剂。其他药物也是在逐渐加量,其案例但是如此章法。

关于子宫癌瘤,卢氏认为:“此病之起,多由月信愆期而来。月信愆期的原因,甚为复杂,有在月信时六淫相扰而病的,有由七情六欲相扰而病的,有由饮食睡眠起居不慎而病的,有由男女房事不谨或由产后恶露未尽而病的,病因虽殊,总以经信愆期,不知避忌,防护疏虞所致,病后治疗未当,久久酿成癥瘕痞块。因而内之五脏六腑,相互不调,疼痛难安;外之筋骨肌肉,亦受影响,逐渐憔悴,更兼营卫不和,时有恶寒发热之象。治疗之法,应以调和气血,助其生化,使阳能化阴,阴能附阳,则一切阴凝,自然消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