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唐朝北方的军队有好日子不过,要和安禄山造反?

 徐润秋nlxepzt1 2022-02-05
安史之乱背后的胡汉分裂,主要还是两个维度的问题:
一、募兵制造成的军事体系与中央朝廷的脱离,军阀本质的形成。
二、胡人被汉人统治多年,当失去了文治武功齐全的皇帝镇压时,胡人的侵略属性再次爆发。
图片
自宋代以来,关于安史之乱的爆发根源,募兵制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其实募兵制未必是不好的,若是在战争时期,一致对外的情况下,募兵制所打造出来的军队战斗力更强,因为军人职业化了,未必会比府兵制更差,而府兵制,就是关陇集团统治中原的一种强大制度,自西魏以来,中原政权高度的战斗力,就是来自于此。
府兵制的组成很简单,各级统领不细讲,阶级并不复杂,特点是在于府兵制之下,中央对士卒的控制能力和价值观的灌输。
府兵制之下,士兵既是农夫,也是士兵,具体是什么,要看是在打仗还是和平盛世。
而这样制度下的士兵,要经常到“府”去报道,再具体一点,中央朝廷会不定时地下达命令,以保证士兵们内心对中央政府的忠诚。
所以府兵制时代,没有军阀的趁虚而入,士兵们的凝聚力也很强。
不过再好的制度,一旦失去了外部压力,都会变质。
图片
府兵制并非永恒安全的,一旦常年没有战事,士兵们的战斗力会退化,价值甚至都会受到影响,其实这个问题,开元年间已经暴露无疑了,这也是“募兵制”形成的根源。
而募兵制,就很简单了,那就是中央朝廷给予地方节度使权力,让他们自行“募集”士兵,这些士兵就成为了职业化的存在,若是让他们背诵爱国诗词,他们可能一概不懂,他们只知道,给钱就能卖命。
最致命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唐玄宗彻底放开了地方的“军政财”权限,让地方节度使自治地方,朝廷对其的约束极少,如同虚设,唐玄宗敢这样干,还是因为哥舒翰、高仙芝等人给予他的错觉,胡人很忠诚于汉人,可问题是,安禄山不是这类人。
唐玄宗的自信,让安禄山有了可乘之机。
如果安禄山是真的忠诚,那么他自然会以三镇的财富来为大唐招募军队,而后灌输爱国爱皇帝的观念,并且任劳任怨地为唐玄宗守卫边疆,可安禄山真的这样做的话,他图啥?
安禄山自己都深思熟虑过,他这样做,没什么好处捞得着,他祖上不是什么凌烟阁功臣,没受过唐朝皇帝的恩赐,他没有必要保持忠诚,既然唐玄宗自己作死,他也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图片
然后安禄山,就拿着当地的税收,开始养“私兵”。
彼时唐朝已经征服内外,以前李世民时代,是因为有大敌环绕,士兵们自觉形成团结的使命感和凝聚力,可问题来了,当敌人都成为了自己人,这种大融合的背后,注定又是一场关系的轮回,正如那句: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无法发展,那就是内卷,安禄山招募的私兵们,也是这样类型的人物,他们没有什么国恨家仇,纯粹就是找工作,成为了节度使士兵,要是下令起兵造反,拿多一点工资,这好像也不是不行。
安禄山讨好唐玄宗,讨好李林甫,刚刚好,又是唐玄宗玩帝王心术打击能臣的阶段,安禄山就拿着节度使所可以收集起来的粮食和财富来招募军队,而安禄山是什么人?
他就是胡人,拉拢的首先也是胡人。
不过大唐还有一个诡异的地方在于,唐太宗所定下的民族策略,一部分胡人和汉人的地位是相等的,奴隶地位的仅仅是昆仑奴还有少部分人数极少的胡人部落罢了,这就导致了,在大唐国内,有一些汉人,混得不如胡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与其说安禄山拉拢的是胡人,更不如说,安禄山拉拢的,乃是在大唐不得意的人,从士兵到将领,不得意的人聚成一个集团,他们有汉人,有胡人,谁给奶吃谁就是娘,因此忠诚于安禄山。
图片
强大的帝国内卷,造成这种现象是必然的,因为开元盛世,本质上也是一个国家财富利益已经均分的局面了,武则天打击门阀,扶持士卒,但是随着国家发展,有能力的人又自觉形成门阀,有门阀就会有不公,有不公,就会有暴动。
所以募兵制本身并不是错,错在于唐玄宗的疏忽,甚至说唐玄宗作死,不知道唐玄宗是打心底里信得过安禄山,还是年纪大反应慢了,竟敢把军政财大权都给一个地方节度使,这就是把刀子放人家手上,赌人家捅不捅他。
再者来说,也别把跟着安禄山造反的军队看作是跟着大唐吃香喝辣的军队,他们都是一群社会失败的人,正是因为跟着大唐混没前途,这才造反的,如果所有胡人都像哥舒翰、高仙芝等人一样被汉人敬重,他们为什么要造反?
说完了募兵制,再将第二个维度,“胡汉”纷争的延续。
胡汉纷争,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话题了。
南北朝时期,胡汉大交融,让胡汉矛盾逐渐缓解,甚至胡汉融合,胡人和汉人,经过一两个世纪的交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了。
所以宇文泰缔造了一个胡汉融合的利益集团,而后集团内部又通婚,这就导致了,隋唐这两个汉人皇朝,多多少少又有点草原混血。
但胡汉矛盾消失了吗?
图片
并没有。
在大唐,胡汉应该如此区分。
被汉化过的胡人,其实就是汉人,而没有被汉化过的,南北朝时代以来的“草原原住民”,他们才是正儿八经的胡人。
安禄山掀起安史之乱,哪一个民族跟风跟得最凶?
那就是一直跟大唐都有摩擦的契丹民族,那个时候,契丹还是部落社会,没有耶律阿保机,没有什么汉化,虽然不至于茹毛饮血,但是野性很强,和高仙芝这一些出口成章的胡人比,简直是两个世界的物种。
武则天屠杀大唐皇室的时候,契丹人就进攻过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太宗手下悍将如云,第二梯次的侯君集都能长途跋涉灭国打仗,当时的大唐是很可怕的,无人不服,这种臣服,有着打心底里的,也有一些是表里不一的。
唐太宗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就是改革国内制度,容纳胡人来大唐内部读书、经商、生活,却没有发展基建和地方机构到胡人的地盘,这就导致了有一些胡人走出去后,再也不回来了,而留在当地的胡人,一直都是很落后的状态。
随着唐太宗逝去,唐高宗皇权旁落,武则天又搞内部瓦解,那些没有受过大唐恩赐的胡人开始蠢蠢欲动,因为他们的环境一样很差,天冷死人,开春淹人,有上顿没下顿,中原的富庶,他们也很向往。
图片
所以这种命运就重复了,匈奴为什么进攻中原,五胡为什么乱华,他们就是同样的理由,进攻大唐,草原民族很多时候并不是版图欲望太强盛,是真的为了找一个温暖的地方活下去。
刚刚好的是,大唐此时正是一个盛世昏君的状态,唐玄宗沉醉在自己的盛世大业中,不可自拔,开始变得昏庸,这个期间,汉人和胡人的冲突升级,胡人的利益被一再侵占,这种胡汉的矛盾已经到达了极点。
安史之乱爆发的导火索就是安禄山看出了唐玄宗的昏庸,他换位思考,大唐此时完全是一个骨肉分离的状态,大唐的肉,饱满让人垂延欲滴,而大唐的骨,也就是唐玄宗、此时已经不再紧贴着肉,只要安禄山取代唐玄宗成为骨,那么盛世他也能拥有。
开元盛世,越到后期,就因为唐玄宗对一众能臣的排斥开始变得没有核心竞争力了,唐玄宗不是唐太宗那样的人物,文治武功让万族信服,让游牧酋长自愿为李世民自杀殉葬,唐玄宗集合了以前亡国之君的特点,也创造出了专属于他的特点。
因此,范阳骑兵,二十万的游牧部众完成集结,震惊世人的叛乱,不是没有前因后果的,假若唐玄宗不松懈于天下,又怎么可能给了安禄山可乘之机呢。
事实上,安史之乱后,便是割据的局面,整一个大唐中后期,就是文臣武将忠诚度不断下降的一个过程,一直到五代前夕,大唐皇帝的威严威望正式用尽。
安禄山也没想到,自己能够起兵,本质上是社会和思想的巨变,关系的巨变,唐玄宗守不住的,他更加守不住,大唐被分裂,不是他安禄山看准了唐玄宗昏庸,想要取而代之的偶然结果,而是大唐发展到这一步,总会有打破阶级壁垒的人群崛起的结果。
而从社会的发展来讲,安史之乱又是合理的。
图片
正如生物不能没有代谢,周期一到,新的会来,旧的消失,这是恒常的规律,大唐盛世不可能福泽每一个人,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欲望,只要是欲望和得到不匹配,那么就会有战乱。
假若安禄山和郭子仪一样,只做一个忠诚的节度使,如此便满足了,那么游牧民族只待在自己的草原上休养生息,那么这一切不都是不会发生了吗?
可若真的如此,社会便不会进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