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医学答疑——“绕脐痛”,“如醉状”,“其知者”。

 经方人生 2022-02-06

说明:前面部分是马培锋老师接到学员问题后的解答笔记,全都是引用仲景书,解读大家的疑问,所谓:“以仲景解仲景”,后半部分是青竹中医工作人员根据讲解录音整理转文字稿,并经马培锋老师批改后内容。

解答笔记:

问题:大乌头煎证与大承气汤证均可见“绕脐痛”,二者有何不同?乌头桂枝汤方后所指“如醉状”的表现是什么?为何“其知者”可见此证?

仲景原文:大乌头煎 1味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方证: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抟,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一云沉紧,一云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仲景原文: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仲景原文:乌头桂枝汤 乌头,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方证: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讲解录音整理转文字稿:

问题:大乌头煎证与大承气汤证均可见“绕脐痛”,二者有何不同?

问的非常好,一个是寒证,一个是热证,所以他六经归属一个是阳明、一个是太阴,这就根本不同,跟我刚才说的“呕而头痛”是一样的,可以是阳明、也可以是太阴。所以要辨寒热虚实,要辨六经八纲方证。

问题:另外,乌头桂枝汤方后所指“如醉状”的表现是什么?

你喝过酒吗?如果你喝过酒就知道什么叫如醉状,迷迷糊糊的样子就是醉状。为何“其知者”可见此证?”就说病人吃了这个乌头桂枝汤,它就会出现如醉状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此症?很简单啊,乌头这个药它里面有乌头碱,我们现在来分析啊,古人不知道,但是古人知道他吃药的反应。这个药是一个急救药或者是一个治疗重症、大症的药,这种药往往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是非常接近的,所以仲景在这种药物的描述的时候非常的精彩,如醉状,这就基本上是治疗量了,也就接近中毒量了,就不用再多吃了,乌头我用过它,没见着中毒成这样的,当然附子我用过啊,如醉状,眼前发黑,站不稳,我们还是见到的(我个人乌头临床用的少,附子用的多,我用乌头让病人放蜂蜜,也没见到中毒反应的),当然此时喝点蜂蜜可能就好了。

图片

紧接着,我还是强调学习方法的问题,一定要把这些内容放在原文里去学习,大乌头煎原文里面就一个乌头,大个儿的,大概五枚,熬把皮儿去掉,记住整个乌头,而不是用刀斧把它切了以后熬,然后用三升水煮取一升,把渣滓去掉,记住是水煮整个乌头,然后把三升水煎成一升水,然后,水里面放蜜两升,熬,就是煎,水气尽,二升。什么意思?一升煎乌头的水,两升蜜再熬熬,熬到留两升,基本上是水气烤尽,强人服七合啊,十合是一升啊,一升是200毫升啊,一合就是20毫升,那么就是这分三次服,大概差不多。弱人服五合,强调的非常仔细,体格的强弱不一样,病情的轻重不一样,喝的剂量都不一样,因为这个药是一个比较剧的药,如果不差的时候,什么意思,如果吃了这个药病没有好,怎么办?我们喝桂枝汤的时候喝一升,再喝一升,再喝一升,一天可以吃三副药。而此处给你强调的是什么?不差,病不好,怎么办?明日更服,什么意思,你不能再吃了。虽然你煎出二升药,哪怕你服了1/4或者1/3,你都不能再喝了,明日更服,到明天再喝,别再喝了,喝了会中毒、会身亡的,要不然他不会这么强调。后面紧接着叮嘱,你不可一日再服,不可一日再服,什么意思?这个药有毒,不能那么吃。这是我给大家讲的啊,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因为古人肯定是吃这个药死过人,这个药中毒可能会死人的,所以写的都非常的仔细和谨慎,这个你可以和那个十枣汤(十枣汤 4味,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枣十枚(先煮)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大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那个服法,去对比学习。

图片

所以仲景这个书和后世的书不一样,后世书侃侃而谈一大堆,最后说什么法,完了,张仲景的书,把每一个药怎么煎,怎么服,服了什么反应,交代的非常仔细。所以我觉得仲景书是临床实录,后世那些书啊,都可以说是法,不可行。

好了。那么大乌头煎的症状学内容是什么呢?大乌头煎啊,治疗的是寒疝腹痛,脉弦紧,这个弦脉和紧脉主寒,说弦脉、紧脉主寒,主饮或主痛。结合这个描述,这个弦或紧应该指的是疼痛的疾病,弦则胃气不行,紧则不欲饮食,邪正相抟,寒疝的症状是什么?绕脐疼痛。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冷,脉沉弦者,大乌头煎,这个什么意思?其实这个很好理解,今天大家看到一个疝气疼痛或剧烈的腹痛,病人会出现这个出大汗,或者疼痛,休克,手足厥冷,这个时候脉沉,那么如果是一个寒症,哪怕是肠梗阻也行,我们也可用大乌头煎。

大家对这个寒疝这个病名儿也要灵活理解啊,它可以表现出我们今天的疝气腹痛,剧烈腹痛,也可以表现出肠梗阻的腹痛等等。只要症状反应符合寒疝表现,我们就可以用大乌头煎去治疗,这是重点。

好了,刚才你说那个绕脐痛,大承气汤证里面没有,但是我找了找啊。他描述说“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也就是说便秘也可以引起绕脐疼痛,烦躁发作有时这种情况,那么一般情况下多见于阳明里热实证,当然太阴里寒实证也有,虚寒的便秘也有,大便干燥,烦躁都有,我们还要结合舌脉等等,再一块儿参考学习,此处使用乌头煎呢,还是大承气汤呢,希望大家灵活学习。

那么紧接着说乌头桂枝汤,你刚才说乌头桂枝汤如醉状吧,刚才大乌头煎是用水煎乌头,然后再用蜜煎乌头水啊,乌头桂枝汤就不一样啊,你乌头一味儿他没说剂量,用二斤蜜煎,煎半去渣,什么意思?用蜜煎乌头啊,然后再用桂枝汤五合解之,什么意思,桂枝汤处我们一般煮取三升吧。五合就是1/6啊,1/6桂汤汤和这个蜜在一块儿,这个煎,就是一斤蜜再加上五合桂枝汤煎,得一升以后,初服两合,服1/5。什么意思,喝了1/5还不好,那么再取三合喝,又不知,复加至五合,什么意思?再加至五合这就是十合一升了,就把一副药服完了啊。

所以这个乌头桂枝汤的服法和刚才大乌头煎还不一样,大乌头煎,你喝了不好,第二天再喝,而这个用蜜煎出来的乌头,再加桂枝汤与蜜煎,一天可以把它喝完。

那么后面就强调了什么叫知,什么叫不知。知或不吃,就说他吃药了以后,中病了就是有效了,这就叫知,或者说吃药以后出现一些症状以后,他这个药的效果比较好,这就叫知,那么知的反应是什么?吃本方,其知者如醉状,就是你要问的。这个病人啊,你怎么知道有效果了?喝醉酒要晕乎乎的样子,就是有效了,得吐者为中病,什么意思?厉害的时候病人可能会吐,还会吐,这是乌头桂枝汤啊。

看看乌头桂枝汤的方证“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说的什么?既有大乌头煎的腹痛,寒疝这种逆冷的表现,还有桂枝汤的身疼痛这种表现,那么张仲景就将这个大乌头煎的乌头和桂枝汤一块儿用,但他的煎药方法有所不同,后面这句话说什么“灸、刺、诸药不能治”,什么意思,一般的灸法刺法和普通的药物吃了,都没什么效果。怎么办?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那么这个抵当这两个字儿啊,其实就说非乌头桂枝汤这种重剂是不能治愈上述症状的,意思非此不足以抵当此任务的意思。

由此可见啊,如果刚才的大乌头煎是治疗这个里虚寒的太阴病,而这个乌头桂枝汤,它就治疗既有里虚寒的太阴病,又有表证的桂枝汤证,所以仲景用方组方非常灵活,有是证,用是方,病可以合病,方就可以合方,这就是合方,搞清楚合病、合方,仲景方书,可以应万变之病,这第一点。

第二点啊,就是我们说的抵当乌头桂枝汤,灸刺诸药不能治,什么意思?这个方子疗效非常好。关于这个乌头只要疼痛啊,这个在基层医生用的非常的多,但是我们临床用的时候要小心啊,这个药容易中毒,我们要么用蜜煎,现在用的比较少啊,咱们那个用川乌,不用草乌,川乌的毒还小一点儿,草乌的毒太大,另外还有好多山区的人用这个泡药酒。好多山区的人用这个乌头泡药酒,一定要注意啊,有喝中毒心律失常猝死的,所以呢,一定要注意。第三就是蜜对这个乌头的解毒啊,我们有两个病例,他们都是自学中医的,胆子非常大,结果就是吃了附子,有的用的是生附子,用炮附子要么量大,要么煮的时间短,结果吃了以后出现了中毒症状,这个心率特别快,眼前发黑,站都站不起来。还有的是呢,手足痉挛,手足挛急的抽,心里突突跳,身上老出冷汗,就吃多了,然后这两例我都让他们喝的蜂蜜,就正儿八经的蜂蜜,喝了以后,很快症状就完全缓解了。所以这个张仲景在此处用蜜煎乌头,或者用煎乌头的水用蜜再煎,是不是一种体外的解毒方法?解这个药毒的方法都不可而知,我想应该肯定是,要不然它不这么说。第二个我们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啊,在体外发生这个解毒效应,在吃了药以后中毒再吃蜜,很有效果啊,这非常有意思的临床现象。

再另外一个如醉状,还能表现出什么啊?我当时说醉状,我形象的比喻就说晕乎乎的啊,还有好多吃附子中毒的,说什么眼睛看不见东西了,那么好多人喝完酒有没有这种反应我不得而知,一般很少见,酒后看不见东西,但是如醉状,是不是也包括这个眼前看不见东西,可以思考啊,要观察。

关注“经方人”公众号,学习更多纯正经方思维及临床知识,更有经方系列免费视频课程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