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辨脉用药经验三则浅析及临证体会

 经方人生 2022-02-06
Image

(一)辨脉用黄芪法
     【原文】黄芪之性,又善治肢体痿废,然須细审其脉之强弱,凡脉弱无力而痿废者,多服皆能奏效,若脉强有力而痿废者,初起最忌黄芪,误用之即凶危立见,其脉柔和而其痿废仍不愈者,亦可少用黄芪助活血之品以通经络。
     【浅析】脉细弱无力者,诚乃气血衰少不能充盈鼓动脉道之象。黄芪味甘性温,国医大师张学文称此药为“益气活血之栋梁”,重用之,大能温补气血,可充盈血脉,鼓荡血行,起痿疗瘫。张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用至三两以治血痹肌肤麻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用为君药以甘温除大热治疗劳倦发热,王清任补阳还五汤重用四两以治中风偏瘫,均赖黄芪以收功。
     【临证体会】近年来我也曾用重用黄芪100克治愈一小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重用黄芪50克治愈一延髓梗死患者,二者脉象均细弱重按无力。平日临证时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亦必据脉用药,凡脉细弱无力或柔和而无弦硬搏指之象,且舌质暗红者,不论血压高低,俱首选补阳还五汤作为主方。

Image

(二)辨脉用曲直汤法
     【 原文】 肝虚腿疼,左部脉微弱者,治以曲直汤,服药数剂后,左脉仍不起者,可加续断三钱,或更加生黄芪三钱,以助气分亦可。《内经》谓“过怒则伤肝”,所谓伤肝者,乃伤肝经之气血,非必郁肝经之气血也。气血伤,则虚弱随之,肝脉诊于左关,故其脉象如斯也。山茱萸得木气最厚,酸性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肝木之性喜条达故也。
     【 浅析】张景岳云“独处藏奸”,切脉时,右以侯左,左以侯右,两厢比对,右部脉应指明显而有力,唯独左部脉微弱不及,重按即无者,必有阴血不足,或血气双亏。肝虚腿疼者,盖因肝藏血,主疏泄,内寄相火,大怒伤肝,一则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二则使肝血亏虚,筋脉失养,不荣则痛,三则使相火内郁,火热灼络,故痛甚之处皆作热也,治用曲直汤必效,方中重用净萸肉一两以补肝,以知母泻热,更以当归、乳没诸流通血气之药佐之,故可收热愈疼止之效。
     【临证体会】早年在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实习时,恰逢家母病肝虚腿疼,初投以独活寄生汤不效,乃问师于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立忠老师,改用曲直汤治之即效。后遇一下肢丹毒反复不愈十余年之患者,发则双腿焮红肿胀,作热作疼,凡扪之热甚之处皆痛,予曲直汤加凉血解毒之药,服一剂红肿热痛即减半,服完三剂,肿消痛止。

Image

(三)辨脉用升陷汤法
    【原文】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三五不调。
     【浅析】独取寸口诊脉法有三部九候,三部者,上中下,亦即寸关尺也。九侯者,浮中沉也。清代郑钦安《医理真传》脉法总诀云:“脉分上中下,浮沉迟数衡,有力与无力,虚实自然明”,血行脉中,赖气以行,血旺气足,脉道充盈,则脉来有力。若气少血弱,则脉道不鼓,推动无力,血行迟缓,故脉象沉迟微弱,关前为寸,侯上焦胸中心肺,今气虚升举无力,胸中大气下陷,故寸脉尤其微弱,甚则似有似无,凡此皆当益气升阳举陷,方用升陷汤。
      【临证体会】两年前曾治一老妪患面瘫后遗症四月不愈,病形仍如初得之时,左半面闭眼露睛,说话跑风,咀嚼困难,期间一直针灸及服药治疗,然始终乏效,患者诉气短乏力,言语之间便觉气短不足以息,面色萎黄,便溏,舌淡有齿痕,六脉微弱,双寸尤甚,辨为气陷证,予升陷汤加味,并配合针灸治疗,仅半月口眼歪斜十愈六七,又半月而十痊其九。后遇气虚证,但凡切得沉迟微弱,关前尤甚之脉,悉宗升陷汤法,每收良效。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