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购物指南——李嵩《货郎图》

 新用户8138jRhH 2022-02-06

鼗(táo)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

《货郎图》(局部)

浪子燕青算是水浒诸多好汉里,较有名气的一个,深受很多人喜爱,他通过自己帅气的长相和杰出的才能,成为了梁山上的人气人物。

《水浒传》中有一篇描述了他在市集之上,乔装化身卖货郎,以一口好口才将张清招揽上山,与宋江一同“替天行道”。

众人看燕青时……扮做山东货郎,腰里插着一把串鼓儿,挑一条高肩杂货担子……宋江道:“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

燕青一手捻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与山东人不差分毫来去。

《清明上河图》中货郎

货郎,即在民间走街串巷卖东西的小贩,这种职业直至今天仍能在部分乡村寻其踪迹。不过,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朝,货郎同时也是一种说唱艺人的装扮角色。

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征节日般热闹

传苏汉臣《货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购物指南

货郎这一行当,古时已有,但货郎这一人物形象,是从宋代开始才进入画家的视野,宋代之前的图像作品几乎是难觅货郎踪影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这本李嵩的《货郎图》,画面布局严谨,构图分明。背景仅在角落绘制一棵刚刚萌芽的柳树,草坡的描画也仅作数笔,大片的留白,意在重点突出画面中的人物,以及玲琅满目的货品。

货郎图
李嵩

画家所绘线条细腻雅致,货担上的物品用笔柔韧圆转,而人物的衣纹则使用颤笔描法,转折顿挫恰当地表现出妇女儿童衣着朴素的特色。

妇女儿童争购围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地弯着腰,刚一放下担子,早已经被几个性急的儿童围住了。

左侧的小儿,用力拽扯母亲,抬头望着货担上的东西,哭闹着要母亲给他买。

画面左侧的一对母子

右边的妇人,怀中抱着幼子,被大儿扯着衣角,不停地催她快走;妇人笑呵呵的,人尚未到跟前,就提前扬手招呼,生怕货郎离开。画面中的孩童,喜得跑前跑后,手舞足蹈。

画面右侧带着三个孩子的妇女

几条小狗,也被喜庆喧闹的场面所吸引,在人们的身边追逐嬉闹。

连一只喜鹊也受到感染,飞停到货架顶上来探个究竟。

小狗崽跟在大狗身后

货郎应接不暇,手忙脚乱。

主人公货郎肩挑杂货担,脖子上挂着眼睛、牙齿和耳朵的招牌与模型,以及“病”字的小圆牌,由此可以推断,这位货郎的另一身份就是医生。

无论何时,除疾去病是人们年节时最重要的愿望之一,因此在当时,医生形象具有吉祥的含义

货郎身上挂着眼睛、牙齿、耳朵的招牌

他的杂货担是两个大竹匾,画家直接把货物直接平铺在上面,以便更好地展现筐中的各种物品,但这样的杂货担,实际上很难装着数以百计的物品,而不散落一地。

杂货担上各类商品

再看杂货担上的物品,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

画中还以极小的笔迹写下“三百件”的字样,似乎在向细心的观者夸示着宋代的奇技百货。

杂货担上标有“三百件”的字样

货郎图的诞生

两宋是中国古代风俗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幅《货郎图》历来都被视为南宋风俗画的典型代表。

绍兴八年(1138年),宋高宗赵构力排众议,都城从建康移跸临安。南迁之后,南宋的都市经济不仅超越前代,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而且居世界前列。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

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及夜市也十分兴盛。

李嵩《骷髅幻戏图》:展示了南宋丰富的娱乐生活

走街串巷的货郎就是一个流动的小商品店,不仅商品齐全,而且行走方便,满足了当时商品流通的需要。在如此背景之下,货郎有着极大的职业前景。

同时新兴的市民阶级更偏爱反映现实生活的风俗画,货郎图即其一种。

画中货郎往往百物杂陈、无所不卖,为了推销百货,招徕妇孺老少顾客,画家戏剧性地夸张其动作神态生动细致的描绘,正中商贾购画欣赏的心怀。

李嵩《货郎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李嵩便是此类风俗画代表画家,他出身微贱,少年时当过木匠,后来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

早年的生活经历,让他拥有足够的生活体验,描绘乡间发生的一切,当然也包括向村妇、村童售卖日用物品的民间货郎。

李嵩《货郎图》克利夫兰美术馆

他曾创作过四幅展现乡间情景的《货郎图》,在传世四本之中,除北京故宫这幅是小横卷外,台北故宫博物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均是团扇。

李嵩《市担婴戏图页》台北故宫博物院

真假货郎

李嵩所创作的四幅货郎图,画面十分相似,都能通过杂货担而轻易辨认出其货郎身份,但其中也包含一些明显不似市井生活的疑点。

首先,货郎的杂货担明显太重,况且货郎担上还挂满了小件物品,甚至连货郎的头上、胸前、手腕上也缀满了小东西。

需知相比固定摊贩,货郎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流动贩卖,如果真如图中所画担着数以百石的货物,那将变得寸步难行。

货郎看上去十分笨重

另一个疑点则在于南宋画作中乡间贫苦百姓形象,几乎都可以在衣裤上看到大大小小的补丁。

而这里的货郎、妇女、儿童虽然都是乡间打扮,身上却看不到任何补丁,甚至妇女穿的还是时兴服饰。

妇女儿童的衣着十分整洁

由此可见,李嵩可能并未真实勾画生活在宋代现实中的货郎形象,李嵩对于市井风俗并非缺乏真实了解,但他为何别有用心地刻意为之?

就如上所述,货郎图颇得新兴阶级的欢迎,因此,为了博得市场,他不得不在作品中进行艺术加工和夸张,比如,将货郎与节日欢庆相结合,使之更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

喜鹊表示元宵的来到

货郎担上斜插的竹枝中,有一根上挂一球形物,下面还有花朵状物,这很可能是一个小巧的花灯,花灯是元宵节的重要装点。

“正月十五元宵节,喜神降临家门口,喜鹊叫,财运来。”货架上的喜鹊和风筝,也象征着元宵的到来。

另外,作为画面背景的萌芽初生的柳树,也是正月元宵节的时令物。

元宵节的时令物:花灯、风筝

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可以推之,“货郎”作为国家元宵庆典中的表演项目大约正是始于南宋。

此时南宋朝廷尚未设置“钟鼓司”一类负责表演杂剧的专门机构,宫廷庆典中的百戏表演基本都是从瓦肆勾栏临时征召而来。既然描写的是一次表演,也就能够解释画面中人虽衣着朴素却未见补丁了。

围着杂货担的孩子们

同许多南宋画家一样,李嵩的本事是将理想与现实调和起来。尽管他并非完全真实地反映了现实情况,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于南宋时代生活的想象。

自他以后,货郎图成为后世风俗画中的一大类别,得到了诸多画家的青睐。他在画中细致描绘的所有物品,或真或假,对我们研究宋代器物、生活、服饰、戏剧等诸多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吃包子的小孩

关于《货郎图》

南宋画家李嵩代表作;

南宋风俗画的典型代表;

可能描写的是一次元宵节的表演;

​货郎的到来往往象征节日般的热闹;

对我们研究宋代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