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中国教师》 22年1月刊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开辟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新课堂 张三淼 (湖北省巴东县教育技术装备站 湖北 巴东 444300)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德育教育核心目标,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养,人的素养发展时多方面的,其中德育素养是灵魂,没有德育素养的人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实践中,立德树人教育应该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是全方位的教育,而历史教学又是落实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学应该主动承担德育教育的神圣使命,应该渗透于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有效实施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 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 渗透策略 德育素养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教育系统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新课改目标,培养一代具有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历史教学要完成这个重大的时代任务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体历史教师齐心协力,迎着改革的风浪砥砺前行。历史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必须落实到教室的备课、讲课、复习、练习、考试等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采用各种最优的教学手段、全新的教学方法、开放包容的教育思想和体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创建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历史的与新课堂,保证初中历史立德树人教育生动、务实、高效。 一、 初中历史德育教学中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教育改革在持续不断地深入与发展,而素质教育也逐渐的被人们所重视。针对于初中历史的教授过程来讲,初中历史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历史课程当中有着极高的人文性以及学科性,这对于同学们的全方位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针对于初中历史老师来讲,老师不仅需要教授同学们理论知识,更需要教授同学们做人的道理。而如何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来提升同学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历史老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在本国长久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民族精神,例如:吃苦耐劳、勇于奋斗以及坚持不懈等等,通过借助本国历史当中优秀的人物故事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让同学们能够以“历史”为镜,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进而能够有针对于性的进行优化和完善,最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成效。 一、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材,很多教学理念也都是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体现出来的。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将立德树人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对学生德育教育有利的部分,并且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对如何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受到德育进行深入思考,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对其中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要让学生知道鸦片的危害,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积极奋进的热情。历史记录了国家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记录了许多优秀的历史人物。例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中介绍的林则徐,从他的身上学生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品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培养出良好的品质。 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可行性策略探讨 1.加强师初中历史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强大的专业性历史教师队伍 针对于初中历史老师来讲,老师的作用就是为了使得同学们树立准确的三观认知,通过持续不断的增强初中历史老师的教师队伍,不仅能够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成效,同样也能培养和提升初中历史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对于初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持续不断的扩展自身的知识面,以此来帮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去学习。除此之外,初中历史老师同样也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优化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翻转课堂、情景导入以及趣味教学等等,进而为同学们的学习创建优良、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能够不知不觉的融入到学习的情景中。最后但同等重要的是,老师的外在形象同样也对于同学们的三观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只有初中历史老师具有优良的外在形象,才能为同学们传递更好的言行,为同学们树立准确的三观认知,促使同学们朝着全方位的方向奋勇向前。 2.、依托历史教材,历史德育教育素材,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3.创新历史德育渗透方法,开启历史育人新功能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这个时候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选择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此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应用多媒体设备,将所传授的历史知识通过图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用更加直观的方法来学习,相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形式显然更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在图片中学到历史知识,也可以辅助教师的德育教学理念的渗透。当然,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来说,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方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学习,一起讨论其中与德育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对德育有自己的理解,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小组中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能力。让同学们一起讨论德育知识,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相比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显然更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效率,这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来说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例如,在《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用分子讨论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由于这部分是一节活动课,而且其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也非常多,所以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同学们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讨论节日中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知识。比如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位伟大的诗人,他在乱世中仍然坚持自我,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应该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4.以史为鉴,史为今用,凸显历史与显示的有机结合 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中最好的体现就是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的各方面素质有所提升。有很多教师授课的时候太过刻板,不能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一个好的连接,因此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脱轨,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要生活化,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长。 例如,教师在讲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这节课的内容时就可以与现在的生活联系起来。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与现代的生活相比较而言还是非常落后的,所以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以前的社会生活,这样学生才会知道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还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这就是立德树人理念的体现。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教育思想,关注学生道德素质培养,高度重视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的教改形势,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榜样示范、教材渗透、多元互动引领,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刻关注学情,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构建探究性、反思型德育课堂。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学习方案,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历史德育教学新课堂。 参考文献: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