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2021年度管理关键词:刚性

 与管理者同行 2022-02-06

不知不觉,假期已到尾声,明天要正式开工了,前两天跑步时,我在梳理我2021年的年度关键词,有一个词突然跳到我的脑海里——刚性。去年,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政策推动,我帮助不少企业(国有)构建了高管层的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机制,这一过程中,很多领导者经常挂在嘴上的词是“刚性”——要刚性考核,刚性兑现。

春节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有个客户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联系我,她说她们去年用了我们设计的激励机制,绝大部分同事比较满意,但是有一位员工对绩效结果提出了申诉,缘由是按我们的制度计算她的年终绩效时,这位员工较往年少了大概10万元钱,于是这位员工质疑绩效考核过程的公平、合理性……人力资源部门进一步调查后,建议不做任何调整,仍坚持原来的考核结果,绩效管理委员会也同意了这一结果,她联系我想再听听我的意见……人资部负责人和我讲,她们公司今年的绩效考核较往年最大的变化是保持刚性,以往情况下,通常如果一位员工的奖金较上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决策者通常都会“平衡”一下,但今年,决策者看到这个结果时、了解具体过程后,只是说了一句:既然是考核下来的结果,那就按这个结果来!

同样的,我认识一位中层管理者(具有决定下属年终绩效的权力),他说,他每年按一定的规则分完绩效后,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还要装五十万左右现金,下属找他来“诉苦”的时候,他通常会耐心听完,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三、五万现金给到那位“诉苦”的员工,我说,会不会大家知道你这个“小秘密”后都来找你“诉苦”啊!他说,大家都“心里有数”,这么多年也没有谁敢无缘无故来找他“诉苦”。事实上,这位中层管理者也经常向我“诉苦”,尽管他享受“分奖金”的权力,但是他每年最头疼的就是这件事,他最害怕自己忽略了那些团队里确实做了贡献而自己却并不知道的人和事,而随着他团队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这样的人和事被他所忽略……

我的个朋友,在一家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他和我说,他发现他们公司每年年终考核都是走过场,给谁发多少奖金本质上都是看老板的心情,在这一“发现”的引导下,每年公司考核结果出来后,他都会给他的老板写一封长长的邮件,一是和老板做个思想交流;二是向老板汇报一下自己一年的工作……好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一招都特别管用,每年公司发完年终奖后,老板都会单独给他再发一个大额“红包”,所以,他常常和我开玩笑说:这是一封价值数万的邮件,从来不敢马虎!

有位老板和我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他所在的城市,基本上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甭管多大事,只要摆个饭局,把一些“关键人物”请出来,绝大部分问题都能够按自己的设想解决,如果还不行,就再组一个饭局……而这两年的情况是,别说解决问题了,就连饭局都组不起来——没人赴宴。他表示很迷惘,不停嘀咕——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我说,你以前本质上不是在做生意,如果任由以前的方式发展,社会必定会越来越乱,我们现在是在构建一个更合理、更有序、更规范的体系,未来,那些敬畏规则、遵守规则的人才会更有“生意”做。

以上这些例子,其共性是制度与考核本质上是两张皮。我在很多场合讲,企业内部制定变革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的管理者、甚至是老板失去了“为所欲为”的“权利”,因为有制度的存在,他们往往被约束和束缚了,因此,他们往往就“带头”违反制度,而随着他们的“带头”,相关的制度很快就形同虚设。

在过去经济形势比较好的大环境下,很多行业的国企高管通常都是“福利”岗,企业的增长和高层领导的努力干系不大,属于“躺赢”的岗位,随之而来的问题,一是国企高管普遍限薪,而且限得相对低;二是高管副职们的考核普遍是“一锅粥”——捣浆糊,搞平均主义,无论做什么工作,考核结果都差不多,到手的奖金也是“半斤八两”,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过往那种对国企高管一锅粥、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越来越站不住脚,取代之的要求和趋势就是:刚性考核、刚性兑现。

毫无疑问,过往企业内部的诸多考核都在某种程度上执行各种“平衡”,绩效考核结果往往都被“老板”凭感觉调得“面目全非”,且美其名曰——综合平衡。我在企业内部调研时,有员工和我吐槽——公司每年年末要花1-2个月时间来搞各种考核,在我看来这都是瞎折腾,因为即便完全不做这些工作,“老板”也能“凭感觉”把奖金分了,这一系列动作纯粹是浪费表情……

事实上,这种“凭'老板’感觉”式的分配模式是管理的一种选择,那种完全依赖于制度的“刚性”分配模式,也是管理的一种选择。应该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多数企业都在使用前者,有少数企业选择后者,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执行后者的企业决策者往往面临更多的“人情压力”,迫不得已,一部分企业又选择了前一种。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下来后,我注意到使用前一种模式的企业的决策者普遍越来越头疼,尤其是经济不景气时,更是焦虑不已,有位决策者和我讲,他们2021年经营效益非常不好,员工的考核都不太理想,但是也要给员工发奖金(因为账上还有钱),如果今年还这样(经营不好),到时候他即便是想要给大家发奖金,也只能是“望洋兴叹”、“爱莫能助”了,他现在非常担心和害怕自己要面对那一天(而又总感觉自己迟早要面临那一天),所以他们期待有一种“刚性”的制度出现。反之,那些一开始就坚持依规办事,按制度说话,坚持“刚性”的企业,在当前的寒冬里,往往更能获得员工的认同,也更能落实“能多能少”的激励机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