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 纲 辨 证 中医诊断学 考点精要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从各种具体证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规律的共性纲领。] 八纲辨证:运用八纲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浅深[表里]、疾病性质寒热、邪正斗争盛衰[虚实]和病证类别阴阳的方法。 表里辨证 ![]() ![]() 1.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 ![]() 表里划分(点击看大图) 2.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外感初期,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3.表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表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点击看大图) 4.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以脏腑受损或功能失调症状为主要表现。凡非表证、半表半里证,一般都属里证。[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5.里证的形成原因: ①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 ②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直中]; ③各种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气血,或脏腑气血功能紊乱。 6.里证的病位与病情: 病变在腑、在上、在气→较为轻浅; 病变在脏、在下、在血→较为深重。 7.半表半里证:指病变既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以寒热往来等为主要表现。[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 8.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点击看大图) 9.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点击看大图) 寒热辨证 ![]() ![]() 1.热证: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亢进而表现出具有“温、热”等症状特点的证。 外感火热阳邪,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寒湿郁而化热,或七情过激,五志化火,阳热过盛,病势急骤,形体壮实→实热证; 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阳气偏亢→虚热证; 风热之邪袭表→表热证; 热邪盛于脏腑,或阴虚阳亢→里热证。 2.寒证:感受寒邪[实寒证],或阳虚阴盛[虚寒证],导致机体功能活动受抑制而表现出具有“冷、凉”等症状特点的证。 起病急骤,体质壮实→实寒证; 内伤久病,阳气虚弱而阴寒偏胜→虚寒证; 寒邪袭于表→表寒证; 寒邪客于脏腑,或阳虚阴盛→里寒证。 注:恶寒、发热等症状仅为寒象或热象,是疾病的表现征象,并非本质; 寒证、热证则是对疾病本质所做的判断,需四诊合参,辨其真假。 3.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点击看大图) 4.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点击看大图) 5.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点击看大图) 6.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鉴别 ![]() 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鉴别(点击看大图) 必背经典 ![]() ![]() 1.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2.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素问·调经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