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兵到主将——我与《汉语大词典》的四十年

 星河岁月 2022-02-07


按:温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增杰先生所著的《汉语大词典修订丛稿》(26万字),2020年1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他自2012年以来,应聘参加《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纂定稿工作,所撰写发表的相关文章(包括在编委、分册主编会议的发言稿)的结集,于中可证《汉大》二版修订编纂之细入艰辛进程,同时也反映了他近年来在训诂学和词典编纂学的探索实践中取得的进展。《汉大》二版副主编蒋绍愚先生序称:“本书的出版,对于《汉大》后续各分册的定稿工作和二版修订编纂之研究以至词典编纂学的探索,都具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陈增杰先生曾三度参编《汉大》,时间跨度四十余年。以下文字来自修订丛稿一书后记,从中可窥他从小兵到主将的辞书修编历程及与《汉语大词典》的多年深情。

图片

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

1991年,我应《辞书研究》“我和词典”专栏约稿写的《编纂・评介・探索》一文中说:“七十年代中期,我从高校被抽调参加《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自此与辞书结下不解之缘”。情况确乎如此。

自1977年开始,我专职从事《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担任温州师院编写组副组长、浙江省编委,前后八年(1977-1984)。后来出版的第一卷、第三卷、第四卷,列名主要撰稿人。九十年代初,又应聘参加《汉语大词典简编》工作(1992-1993),担任编委,参与第一卷的简编编纂。进入新世纪后,2012年12月启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修订工作,复承邀聘,担任编委、分册主编。这样,在跨世纪的四十多年间,是为三度参编《汉语大词典》,年岁也由青年而入耄耋,“玄发相逢雪满颠”。我于这部大词典可谓情有独钟,竭尽辛劳而贡献其绵薄,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一位《汉大》老兵。

图片

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分册主编会上发言(2016年9月)

当初,结合《汉大》编写工作,我开展了训诂学、辞书学的研究,于词语考释和辞书编纂理论、原则、方法等问题展开探索和论述,相继发表论文数十篇;连续应聘为《辞书研究》特约撰稿人(1982-1992)。2001年,我将自1979年至1998年二十年间发表的有关词典编纂、辞书评论和语言训诂的文章,加以整理编辑、结集出版,因为文章内容大都是结合《汉大》的编纂而撰写,所以书名《汉语大词典论集》。《辞书研究》2002年第五期发表《汉语大词典论集〉出版》简讯,介绍:“著者曾长期参加《汉语大词典》及《汉语大词典简編》的编纂工作,本书即为著者二十多年来从事辞书学、训诂学研究学术成果的结晶。”“全书既有词典学理论的宏观探索,又多具体细致的编纂方法的微观考释,深入幽微,作风谨实。”

本意词典工作就此告一段落,我的研究领域也已经转移到了素感兴趣的中国古典诗学和古籍文献整理这上面来。不想十多年后,随着《汉大》第二版修订工作铺开,我又被拴到大词典这辆“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重启发动的战车上,著鞭继续前进。我在上海召开的《汉大》二版首次编委会议上说:“当时年富力强,干劲十足,今则苍颜华颠,垂垂老矣。往时共事同仁,亦已多归道山,俯仰之际,不禁感慨兴怀。不过,能够有机会参与第二版的修订编纂工作,是令人欣慰、深感荣幸的。”

图片 

我参加了《汉大》二版编纂的历次会议,参与讨论规划制订二版的《编纂修订方案》《编纂手册》(包括编写体例、收词原则)《引书格式》《分册主编修订定稿要求》等文件及若干专门性的问题和工作流程,审读二版前四册的修订初稿,并于2015年底接受第三分册(上半)主编定稿任务。编辑中心提供的定稿工作本,是经编纂处修订补充后重排,并经编委、专家分头审阅签署意见的二版初稿。定稿工作是全方位的,广泛吸收成果,一丝不苟,逐条逐项逐例进行审查校订和增补充实,还要考虑条目间的照应和协调处理,如单复词、同类或关联词目等。资料来源,除编辑中心提供的出土简帛、汉译佛经、中古汉语、六朝碑刻及其他语料外,还须充分运用现今版行的电子文献库,自行检索,找米下锅。这后一项检索寻资和甄别选材的工作,可说非常重要,所起作用极大,当然工作量和难度也极大,得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采集淘洗,披沙拣金,去伪存真,选择精要。在广泛参考、精耕细作和“订严补慎”的方针指导下,定稿修订的幅度相当大,增补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在一次分册主编汇报和交流会议上,我在发言中说:回顾前半段工作,总的感觉(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较诸一版都有较大程度改进提升,相信能给读者带来更丰富、更充实、更准确、更合理的观感。通过这一阶段的实际工作,我想这个信心是可以树立起来的。

图片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纂出版学术讨论会参会者合影(2013年3月)

我的定稿工作得到二版副主编蒋绍愚先生和编辑中心的肯定和佳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进度也相当快。但至2017年初,当工作进行到三分之二时,也许因为年岁大了劳累过度,急发心肌梗塞,而且病况不轻,幸救治尚能及时,即行冠动脉支架植入术,算是度过了险情。身虽罹此大病,然心中仍惦念着定稿的事,不能半途而废,力当黾勉终始。出院后休息一段时间,体力稍稍恢复,又赶忙投入后续工作,把剩余的部分做完,终于是年6月初完稿寄交,如期完成任务。这时,真有如释重负之感。接着,于2018年春、2019年夏间,前后分两批次审读定稿校样,复作若干改订和补充,终至2019年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第三册征求意见本。

我在工作中有个习惯,就是一天改作下来,夕晚随写《日记》,一些改动较大、增补较多或经仔细查考辨疑解难的条目,所曾査检参证的书籍和引援资料,都简要记录在案,用备复阅斟改,也便于尔后回顾、寻检及相关条目的对照比较。这样做固然费时费力,有时甚至觉得厌烦(往往会产生审美疲劳),但却是必要的。因为不即时记录,则事过境迁,烟消云散,不复记起,亦难重检复查。本书的多篇文章,就是凭借《日记》的记录之功,重经考虑查证和归纳梳理撰写出来的。本书可说是《汉语大词典论集》的续编。全书按内容编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七篇,为参编二版之建议意见及初稿审阅。第二部分九篇,是主板块,专就二版第三分册(上半)主编定稿作论,包括收词、释义、注音、引例诸环节之等划处理和经验体会。第三部分二篇是为《汉大》他册修订提供的部分语料。这些文章,可说是我八年来从事《汉大》二版修订编纂的一个见证,略可反映于兹书投注之力、辗转思考之过程和拳拳眷顾之心,于中亦可略见二版修纂细致而艰辛的进程;书中所举所述所论,其于二版而后各册的修订定稿或者不无启示借镜意义。这个时段写的《汉语大词典温州编写组纪事》《汉语大词典:一个老兵的回顾》两文,因已辑近出《豁蒙楼散稿》一书,兹编不复收录。

图片

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出版座谈会领聘书(2019年3月)

承《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副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蒋绍愚教授为撰序文;本书编撰和出版中,得到上海辞书出版社王慧敏副总编辑的重视和支持,编辑中心诸同仁时得切磋,谨此深致谢忱!

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