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公六年 郑灭许 楚都迁鄀 周王避乱

 zqbxi 2022-02-07

     【经】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二月,公侵郑。公至自侵郑。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冬,城中城。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公元前504年,丁酉,周敬王十六年,鲁定公六年,齐景公四十四年,晋定公八年,秦哀公(爘公)三十三年,楚昭王十二年,宋景公十三年,卫灵公三十一年,陈怀公二年,蔡昭公(昭侯)十五年,曹靖公二年,郑献公十年,燕简公元年,吴阖闾十一年,许男斯十九年,邾隐公三年,杞厘公(亦书釐公)二年,莒郊公十五年,滕顷公十年,薛襄公七年,单穆公二十七年

《春秋》:“王正月癸亥(十八),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六年春,郑灭许,因楚败也。

       春周历正月十八日,郑国游速(子宽,游吉之子,首见于前524年)帅师灭许,带着许男斯返回。郑国灭亡了许国,这是由于楚国战败,不能救援。

       许国,姜姓许氏,爵位男爵,它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都城在今许昌城东20公里的张潘古城四周,管辖范围从都城向四周辐射,方圆30公里左右,包括今河南许昌县及临颍县北、鄢陵县西南这一广大地域,作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公元前715年,郑伯(郑庄公)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

公元前712年,夏,公(鲁隐公)会郑伯(郑庄公)于郲,谋伐许也。

  郑伯(郑庄公)将伐许,五月甲辰(十四?,廿四?),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

  秋七月,公会齐侯(齐僖公)、郑伯(郑庄公)伐许。庚辰(初一),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初三),遂入许。许庄公奔卫。

  齐侯(齐僖公)以许让公(鲁隐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従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许庄公)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公元前711年,春,公(鲁桓公)即位,修好于郑。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三月,郑伯(郑庄公)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公元前697年,许叔(许穆公)入于许。公(鲁桓公)会齐侯(齐襄公)于艾,谋定许也。

公元前678年,冬十有二月,鲁庄公和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许穆公、滑伯、滕子同盟于幽,郑成也。

公元前665年,夏,郑人侵许。

公元前656年,王正月,鲁僖公会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穆公(许男新臣)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

公元前655年,鲁僖公及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会王世子(姬郑)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公元前654年,夏,鲁僖公会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曹昭公伐郑,围新城(新密)。秋,楚子(成王)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楚子问诸逢伯,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榇,礼而命之,使复其所。”楚子从之。

公元前653年,春,齐人伐郑。秋七月,鲁僖公会齐桓公、宋桓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谋郑故也。冬,郑伯(郑文公)请盟于齐。

公元前652年,王正月,鲁僖公会王人、齐桓公、宋桓公、卫文公、许僖公、曹共公、陈世子款盟于洮,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

公元前651年,夏,鲁僖公会宰周公、齐桓公、宋襄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秋(九月戊辰),齐侯盟诸侯于葵丘。

公元前650年,夏,齐侯(齐桓公)、许男(许僖公)伐北戎。

公元前647年,鲁僖公会齐桓公、宋襄公、陈穆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于咸,淮夷病杞故,且谋王室也。

公元前645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三月,鲁僖公会齐桓公、宋襄公、陈穆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盟于牡丘,,寻葵丘之盟,且救徐也。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诸侯次于匡以待之。

公元前644年,冬十有二月,鲁僖公会齐桓公、宋襄公、陈穆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邢侯、曹共公于淮,谋郐,且东略也。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齐有乱。”不果城而还。

公元前539年,秋,楚成王、陈穆公、蔡庄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会宋襄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公元前538年,夏,宋襄公、卫侯、许僖公、滕子伐郑。楚人伐宋以救郑。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陈穆公、蔡庄侯、郑文公、许男围宋。十有二月甲戌(初五),鲁僖公会诸侯,盟于宋。

公元前632年,夏四月己巳(初二),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楚杀其大夫得臣。卫侯出奔楚。五月癸丑(十六),鲁僖公会晋文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子(叔武)、莒兹丕公,盟于践土。丁丑(十月十三),诸侯围许。

公元前627年,冬,晋、陈、郑伐许,讨其贰于楚也。

公元前622年,冬十月甲申(十八),许男业(许僖公)卒。

公元前620年,戊子(初一),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秋八月,齐昭公、宋昭公、卫成公、郑穆公、许昭公、曹共公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灵公)立故也。

公元前618年,范山言于楚子(楚穆王)曰:“晋君少,不在诸侯,北方可图也。”楚子师于狼渊以伐郑。囚公子坚、公子龙及乐耳。郑及楚平。公子遂会晋赵盾、宋华耦、卫孔达、许大夫救郑,不及楚师。

公元前613年,六月,鲁文公会宋昭公、陈灵公、卫成公、郑穆公、许昭公、曹文公、晋赵盾。癸酉(二十七),同盟于新城,从于楚者服,且谋邾也。

公元前612年,冬十一月,晋灵公、宋昭公、卫成公、蔡庄侯、郑穆公、许昭公、曹文公盟于扈,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也。齐人赂晋侯,故不克而还。

公元前597年,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郑伯(郑襄公)、许男(许昭公)如楚。冬,晋原縠、宋华椒、卫孔达、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讨贰。”

公元前592年,王正月庚子(二十四),许男锡我(许昭公)卒。

公元前589年,(鲁)宣公使求好于楚。(楚)庄王卒,宣公薨,不克作好。公(鲁成公)即位,受盟于晋,会晋伐齐。卫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盟于晋,从于伐齐。故楚令尹子重为阳桥之役以求齐。王卒尽行。彭名御戎,蔡景公为左,许灵公为右。二君弱,皆强冠之。

公元前588年,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公子去疾)伐许。

公元前587年,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鉏任、泠敦之田。

晋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救许伐郑,取汜、祭。楚子反救郑,郑伯(郑襄公)与许男(许灵公)讼焉。皇戌摄郑伯之辞,子反不能决也,曰:“君若辱在寡君,寡君与其二三臣共听两君之所欲,成其可知也。不然,侧不足以知二国之成。”

公元前586年,许灵公愬郑伯(郑悼公)于楚。六月,郑悼公如楚,讼,不胜。楚人执皇戌及子国。故郑伯归,使公子偃(子游)请成于晋。秋八月,郑伯及晋赵同盟于垂棘。

十有二月己丑(二十三),鲁成公会晋景公、齐顷公、宋共公、卫定公、郑悼公、曹宣公、邾定公、杞桓公同盟于虫牢,郑服也。

公元前582年,秋,郑伯(郑成公)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楚子重侵陈以救郑。冬,郑人围许,示晋不急君(郑成公)也。是则公孙申(叔申)谋之,曰:“我出师以围许,为将改立君者,而纾晋使,晋必归君。”

公元前577年,八月,郑子罕(公子喜)伐许,败焉。戊戌(二十三),郑伯(郑成公)复伐许。庚子(二十五),入其郛。许人平以叔申之封。

公元前576年,许灵公畏逼于郑,请迁于楚。辛丑(初三),楚公子申迁许于叶。

公元前570年,六月,鲁襄公会单顷公、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郑僖公、莒犁比公)、邾宣公、齐世子光。己未(二十三),同盟于鸡泽。许灵公事楚,不会于鸡泽。冬,晋知武子(荀罃)帅师伐许。

公元前557年,许男(许灵公)请迁于晋。诸侯遂迁许,许大夫不可。晋人归诸侯。

郑子蟜(公孙虿)闻将伐许,遂相郑伯(郑简公)以从诸侯之师。穆叔(叔孙豹)从公(鲁襄公)。齐子(子叔齐子,叔老)帅师会晋荀偃(中行献子,中军将)。书曰:“会郑伯。”为夷故也。夏六月,次于棫林。庚寅(初九),伐许,次于函氏。晋荀偃(中行献子,中军将)、栾黡(栾桓子,下军将)帅师伐楚,以报宋扬梁之役。楚公子格帅师及晋师战于湛阪,楚师败绩。晋师遂侵方城之外,复伐许而还。

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会晋平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犁比公、邾悼公、滕成公、薛伯(?)、杞文公、小邾穆公于夷仪,将以伐齐,水,不克。冬,楚康王、蔡景公、陈哀公、许灵公伐郑以救齐,门于东门,次于棘泽。诸侯还救郑。

公元前547年,许灵公如楚,请伐郑,曰:“师不兴,孤不归矣!”八月(壬午初一),卒于楚。楚子(楚康王)曰:“不伐郑,何以求诸侯?”冬十月,楚子(楚康王)伐郑。郑人将御之,子产曰:“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来。不如使逞而归,乃易成也。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子展说,不御寇。十二月乙酉(初五),入南里,堕其城。涉于乐氏,门于师之梁。县门发,获九人焉。涉入汜而归,而后葬许灵公。

公元前546年,宋向戌善于赵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夏,叔孙豹(穆叔)会晋赵武(赵文子,中军将)、楚屈建(子木,令尹)、蔡公孙归生(声子)、卫石恶(石悼子)、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 

公元前545年,为宋之盟故,公(鲁襄公姬午)及宋公(宋平公)、陈侯(陈哀公)、郑伯(郑简公)、许男(许悼公)如楚。

公元前544年,夏四月,葬楚康王。公(鲁襄公姬午)及陈侯(陈哀公)、郑伯(郑简公)、许男(许悼公)送葬,至于西门之外。

公元前541年,叔孙豹(穆叔)会晋赵武(赵文子)、楚公子围、齐国弱(国景子)、宋向戌(左师)、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声子,子家)、郑罕虎(子皮)、许人、曹人于虢,寻宋之盟也。

公元前538年,王正月,许悼公如楚,楚灵王止之,遂止郑简公,复田江南,许男与焉。使椒举(伍举)如晋求诸侯,二君待之。夏,楚灵王、蔡灵公、陈哀公、郑简公、许悼公、徐子、滕悼公、顿子、胡子、沈子、小邾穆公、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

公元前537年,冬,楚灵王、蔡灵公、陈哀公、许悼公、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薳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越大夫常寿过帅师会楚子于琐。闻吴师出,薳启强帅师从之,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

公元前533年,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椒举)授许男田(许悼公)。然丹(子革)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

公元前532年,九月,叔孙婼(叔孙昭子)、齐国弱(国景子)、宋华定、卫北宫喜(北宫贞子)、郑罕虎(子皮)、许人、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晋,葬平公也。

公元前524年,楚左尹王子胜言于楚子(楚平王)曰:“许于郑,仇敌也,而居楚地,以不礼于郑。晋、郑方睦,郑若伐许,而晋助之,楚丧地矣。君盍迁许?许不专于楚。郑方有令政。许曰:'余旧国也。’郑曰:'余俘邑也。’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土不可易,国不可小,许不可俘,仇不可启,君其图之。”楚子说。冬,楚子(楚平王)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白羽。

公元前523年,夏,许悼公(买)疟。五月戊辰(初五),饮大子止之药卒。大子奔晋。书曰:“弑其君。”君子曰:“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

公元前519年,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秋七月,戊辰,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

公元前506年,三月,鲁定公会刘文公、晋定公、宋景公、蔡昭侯、卫灵公、陈怀公、郑献公、许男斯、曹隐公、莒郊公、邾隐公、顿子、胡子、滕顷公、薛襄公、杞悼公、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六月,许迁于容城。

公元前504年,王正月癸亥(十八),郑游速(子宽)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春秋》:“二月,公侵郑。”

       二月,公侵郑,取匡,为晋讨郑之伐胥靡也。往不假道于卫;及还,阳虎使季、孟自南门入,出自东门,舍于豚泽。卫侯怒,使弥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辇而如公,曰:“尤人而效之,非礼也。昭公之难,君将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鉴,苟可以纳之,择用一焉。公子与二三臣之子,诸侯苟忧之,将以为之质。此群臣之所闻也。今将以小忿蒙旧德,无乃不可乎!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而效小人以弃之,不亦诬乎!天将多阳虎之罪以毙之,君姑待之,若何?”乃止。

     “匡”,在今河南新乡市长垣县南蒲街道,此时是郑邑,曾见于前626年。

      “卫”,帝丘,今河南濮阳市濮阳县五星乡。

        二月,鲁定公发兵侵袭郑国,夺取匡地,这是为晋国去讨伐郑国的攻打胥靡(杜预注曰:周儋翩因郑人以作乱,郑为之伐胥靡,故晋使鲁讨之。匡,郑地。取匡不书,归之晋。)。去的时候不向卫国借路;等到回来,阳虎(阳货,杨虎、杨货)让季桓子(季孙斯)、孟懿子(仲孙何忌)从卫国国都的南门进入,从东门出去(杜预注曰:阳虎将逐三桓,欲使得罪於邻国。),住在豚泽。卫灵公发怒,派弥子瑕追赶他们。公叔文子(公叔发,卫献公曾孙。卫献公→成子当→文子发(公孙发)→公叔戍。)已经告老退休了,坐了人拉的车子去进见卫灵公,说:“怨恨别人而效法他,这是不符合礼的。鲁昭公遭遇危险的时候,君王准备用文公的舒鼎、成公的宝龟、定公的鞶pan鉴((1).古代用铜镜作装饰的革带。《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郑伯 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 杜预 注:"鞶,带而以镜为饰也,今西方 羌胡 犹然。古之遗服。"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幽怪一·汉宫老婢》:"佩以琼琚,带以鞶鉴。"(2).引申为明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及 崔 胡 补缀,总称《百官》,指事配位,鞶鉴可徵。" 詹锳 义证:" 范 注:'鞶鉴有徵,犹言明而有徵。''鞶带',束衣的革带。《斟诠》:'古亦书箴词於其上,以为鉴戒。'")作为赏赐(杜预注曰:鞶带而以镜为饰也。今西方羌胡犹然,古之遗服。),如果有人能送回鲁昭公,对这些宝物就可以任意选用一件(杜预注曰:为质,求纳鲁昭公。)。君王的儿子和几位臣下的儿子,诸侯如果为鲁昭公操心,就可以把他们送去作为人质。这是下臣们所听到的。现在将要用小小的愤恨掩盖过去的恩德,恐怕不可以吧!太姒的儿子,惟有周公、康叔是互相和睦的,而现在要效法小人而丢掉和睦,不是受骗吗?上天将要让阳虎的罪过增多而使他灭亡,君王姑且等着,怎么样?”卫灵公就停止出兵(杜预注曰:止不伐鲁师。)。

《春秋》:“公至自侵郑。”

《春秋》:“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

      夏,季桓子如晋,献郑俘也。阳虎强使孟懿子往报夫人之币。晋人兼享之。孟孙立于房外,谓范献子曰:“阳虎若不能居鲁,而息肩于晋,所不以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献子曰:“寡君有官,将使其人。鞅何知焉?”献子谓简子曰:“鲁人患阳虎矣,孟孙知其衅,以为必适晋,故强为之请,以取入焉。”

       夏季,季桓子(季孙斯)去到晋国(鲁卿聘晋,始于僖三十年之公子遂,终于此,共二十四次),这是为了奉献郑国的俘虏(杜预注曰:献此春取匡之俘。)。阳虎(阳货,杨虎、杨货)强派孟懿子(仲孙何忌)前去向晋夫人回送财礼(杜预注曰:虎欲困辱三桓,并求媚於晋,故强使正卿报晋夫人之聘。)。晋国人同时设享礼招待他们(杜预注曰:贱鲁,故不复两设礼,明经所以不备书。)。孟孙站在房外,对范献子(士鞅,中军将)说:“阳虎如果在鲁国住不下去,卸除职任而来晋国,晋国不让他做中军司马,有先君在上(杜预注曰:称先君以徵其言,若欲使晋,必厚待之。正义曰:懿子之意,不为阳虎求官,欲使晋人知阳虎专权,为国所患。言若不得居鲁而息肩於晋,示已知阳虎必将作乱而出奔也。中军司马,晋国大夫之最贵者。为求此官,似若欲使晋厚待之,然令晋知其情耳。诸言“有如”,皆是誓辞。称先君以徵其言,似若欲晋必从之。)!”范献子说:“寡君设置官职,将要选择适当的人选,鞅知道什么?”范献子对赵简子说:“鲁国人讨厌阳虎了。孟孙看到了这预兆,认为阳虎一定会来晋国,所以竭力为他请求,以期求得禄位而进入晋国(据说阳虎原是孟孙氏族人,也难怪孟懿子为之求情。杜预注曰:欲令晋人闻虎当逃走,放强设请讬之辞,因此言以入晋,令晋素知之。正义曰:本意不为阳虎请官,欲令晋人知阳虎终必逃走,强设讬请之辞,因此言辞以取入晋之意,欲令晋人素知阳虎之必逃。)。”

       四月己丑(十五),吴大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国大惕,惧亡。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令尹子西喜曰:“乃今可为矣。”于是乎迁郢于郤,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

    “繁扬”,即繁阳,在今河南驻马店市新蔡县韩集镇,首见于前569年。

    “郤”,在今湖北宜城东南。郤在郢之北。亦有说即为“上郤”,今湖北荆门市的钟祥市双河镇一带。括地志云:“楚昭王故城在襄州乐乡县东北三十二里,在故都城东五里,即楚国故昭王徙都郤城也。”

        四月十五日,吴国的太子终累(阖庐之子,夫差之兄)打败楚国的水军,俘虏了潘子臣、小惟子和七个大夫。楚国大为恐惧,害怕灭亡。子期(公子结)又带着陆军在繁扬被战败。令尹子西(宜申)高兴地说:“现在可以治理了(杜预注曰:言知惧而后可治。)。”从这时开始把郢都迁到郤地,改革政治,来安定楚国(杜预注曰:传言楚赖子西以安。)。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十一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

“番”,《左传》定公六年作“吴大子终累败楚舟帅,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杜注以潘子臣、小惟子为楚舟师之帅,司马迁似以潘子臣为番君,所以书作“取番”。

“郢”,在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吴王(阖庐)命太子夫差伐楚,攻取番邑。楚王恐惧,把国都从郢迁到鄀。)

       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郑人将以作乱于周。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六月,晋阎没戍周,且城胥靡。

“冯”,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境。

“滑”,在今河南洛阳市的偃师市缑氏镇,首见于前627年。

“胥靡”,在今河南郑州市的巩义市鲁庄镇小相村,首见于-555年,此时属晋。

“负黍”shǔ,在今河南郑州市的登封市西南。

“狐人”,在今河南漯河市临颍县境。

“阙外”,在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北部伊阙(龙门)之外。

       成周的儋翩率领王子朝的部下依仗郑国人,准备在成周发动叛乱,郑国在这时攻打冯地、滑地、胥靡、负黍、狐人、阙外(杜预注曰:郑伐周六邑,在鲁伐郑取匡前。於此见者,为戌周起也。)。六月,晋国的阎没到成周戌守,并且在胥靡筑城(杜预注曰:为下天王出居姑莸起。)。

《春秋》:“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

杜预注曰:称“行人”,言非其罪。

       秋八月,宋乐祁言于景公曰:“诸侯唯我事晋,今使不往,晋其憾矣。”乐祁告其宰陈寅。陈寅曰:“必使子往。”他日,公谓乐祁曰:“唯寡人说子之言,子必往。”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君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见溷而行。赵简子逆,而饮之酒于绵上(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西北),献杨楯六十于简子。陈寅曰:“昔吾主范氏,今子主赵氏,又有纳焉。以杨楯贾祸,弗可为也已。然子死晋国,子孙必得志于宋。”范献子对言于晋侯曰:“以君命越疆而使,未致使而私饮酒,不敬二君,不可不讨也。”乃执乐祁。

“绵上”,在今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西北。

       秋季,八月,宋国的乐祁(乐祁犂,司城子梁)对宋景公说:“诸侯中间惟有我们事奉晋国(自城濮之战以来,宋国事晋最无二心),现在使者不去,晋国恐怕要怨恨我们了。”乐祁把话告诉了他的宰臣陈寅(杜预注曰:以与公言告之。)。陈寅说:“一定会让您去。”过了些时候,宋景公对乐祁说:“唯有寡人对您的话感到高兴,您一定得去!”陈寅说:“您立了继承人再动身,我们家也不会灭亡(杜预注曰:寅知晋多门,往必有难,故使乐祁立后而行。),希望国君也认为我们是明知困难才去的。”乐祁就让溷(读hun4,乐祁之子,字子明)拜见了宋景公才动身(杜预注曰:溷,乐祁子也。见於君,立以为后。)。赵简子(赵鞅)迎接乐祁,和他在绵上喝酒,乐祁奉献六十面杨木盾牌给赵简子。陈寅说:“从前我们事奉范氏,现在您事奉赵氏,又有进奉的东西,用杨木盾牌招来祸患,设法办了(杜预注曰:知范氏必怨,将得祸。)。然而由于您出使晋国而死,子孙必然在宋国得志。”范献子(士鞅,中军将)对晋定公说:“由于国君的命令越过别国而出使(自宋至晋,必经郑,所以称越疆),没有正式报告使命而私自饮酒,不尊敬两国国君,不能不加以讨伐。”于是晋国就逮捕了乐祁(杜预注曰:献子怒祁比赵氏,经所以称行人。)。

      正当诸侯们正为顺利摆脱晋国的控制殚精竭虑时,一向对晋国忠心耿耿的宋国却没有去赶这个潮流。

  前504年,宋国司城乐祁提醒宋景公:“现在的晋国麻烦不断,内乱不休,诸侯皆欲叛离晋国。如今我们既不叛离他,又不去依附他,将来晋国人会怀恨在心的。”这些年晋国人的霸道与政策多样化弄得宋国人找不着北,宋景公考虑再三,决定让乐祁亲自去晋国,向晋国示好。乐祁深感此次去晋国凶多吉少,于是接受其家臣的意见,将自己的儿子乐溷推荐给宋景公后,作为戴氏的继承人,便离开宋国。

  就在晋国为维持霸权殚精竭虑时,宋景公既然不计前嫌,主动派使臣前来以示顺服,晋国人深感欣慰,士鞅派遣赵鞅迎接。赵鞅与乐祁在绵上会晤,二人把酒言欢,乐祁便把自己带来的60面上好的盾牌赠与赵鞅。到都城后,乐祁也就住进了赵鞅府上。乐氏家臣陈寅觉得十分不妥:“我们戴氏一族以前都是依靠范氏,如今在晋国,范氏正值强盛。这次改换门庭投靠赵氏,还将那么贵重的宝物赠与赵鞅。现在事情已经不可挽救了。您如果死在晋国,您的子孙日后必然在宋国得志。”乐祁不以为然,或者他早已料到自己是有来无回。宋国的一代贤臣为国可谓鞠躬尽瘁,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也早已厌倦了士鞅的贪婪,看出范氏末日的逼近。相反,他从与赵鞅不多的交谈中,已窥测出这位尚不得志的赵鞅极有可能在晋国获得成功。为了家族,为了祖国,乐祁坚决的选择了这支潜力股。

  赵鞅的一举一动都在士鞅的监视之下,政治嗅觉极其敏感的士鞅再度预测自己的正卿权威受到了赵鞅的挑衅,眼看着昔日孝敬自己的乐氏家族有改换门庭之险,立刻以执政之身,强谏晋定公:“乐祁,晋国与宋国的使臣,奉其主之命,来我们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却擅自行动,结好赵氏,这分明就是要与赵氏勾结,与赵鞅寻欢作乐。已经失去了作为使臣的天职,不可不严惩!”

  晋定公又何尝不知道其中原委呢?范鞅一手遮天,知道又如何?晋定公下令捉拿乐祁。这一切自然是士鞅幕后操纵,赵鞅心惊胆战。

     阳虎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亳社,诅于五父之衢。

   “周社”,鲁国国社,周民土地庙。

    “亳社”,原住民土地庙。

     “五父之衢”,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可能是坟地,《礼记·檀弓》有:“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

       阳虎又和鲁定公与三桓在周社盟誓,和国内的人们在亳社盟誓,在五父之衢诅咒(杜预注曰:传言三桓微,陪臣专政,为八年阳虎作乱起。)。

《春秋》:“冬,城中城。”

(冬,鲁国在中城筑城。中城即曲阜内城,成九年(前582年)筑过一次城。(杜预注曰:公为晋侵郑,故惧而城之。)) 

《谷梁传·定公》:“城中城者,三家张也。或曰,非外民也。”

(修固内城,是因为三家在扩张势力范围。也有的说,是为防备外民入侵。)

《春秋》:“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季孙斯(季桓子)、仲孙忌(仲孙何忌,孟懿子,史官少写了一个何字,杜预注曰:“何忌”不言“何”,阙文。)帅师包围郓(杜预注曰:郓贰於齐,故围之。)。)

《公羊传·定公》:“此仲孙何忌也,曷为谓之仲孙忌?讥二名,二名非礼也。”

(这是仲孙何忌,为什么称他仲孙忌呢?是讥讽他用两名,用两名是不合于礼的。)

     冬十二月,天王处于姑莸,辟儋翩之乱也。

  “姑莸”,周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

     冬季,十二月,周敬王住在姑莸,这是为了逃避儋翩的祸乱。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十六年,子朝之徒复作乱,敬王礶于晋。”

(十六年,子朝一伙人再次作乱,敬王逃亡到晋。)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阖庐,阖闾)十一年,(吴)夫差北伐齐。齐使大夫高氏谢吴师,曰:“齐孤立于国,仓库空虚,民人离散。齐以吴为彊辅,今未往告急而吴见伐,请伏国人于郊,不敢陈战争之辞,惟吴哀齐之不滥也。”吴师即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