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冷知识:为什么古代攻城不先炸了城门?

 安喜的空间 2022-02-07
谁说古代攻城不轰城门的?但凡能轰得开,古人第一时间就会先轰了它。
图片
很多人认为,古代的攻城战,往往是进攻一方扛着长长的梯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墙头后,再展开进攻。
因此,就有人觉得古人在军事上“智商堪忧”,干嘛不拿炮火先轰了城门,这样攻起城来,不就顺畅多了?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并且还错得十分离谱。
古代人打仗,不管是轰城门,还是翻墙头等攻城方式,均会雨露均沾,只要能达到预期结果,古人绝对会用上各种方式。
所以,不存在古代攻城不轰城门这一说,只不过,因为城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轰开,因此才会在攻城战中,多采用爬墙这种方式。
图片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需要先来看看古代的城门到底长什么样。
受不少古装电视剧的影响,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古代的城门,大致是由两块并不算厚的木门组成,虽说看着高大磅礴,但若是真心想破坏它,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
甚至还有人认为,只要有几把利刃,用力劈砍之下,就有可能将其破坏掉。
当然,用利刃劈砍有些夸张,不过在很多电视剧中,倒是出现了另外一幕攻破城门的场景,那就是一队士兵抬着一根粗木柱,使尽全身力气撞向城门,在木柱的猛烈撞击下,不一会城门就被撞开了。
如果你认为古代的城门真的是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都知道,城门是一座城池最要紧的防线之一,因此古人对于城门如何防守,是会下很大功夫的,远不是弄两块在中看不重用的大木板就了事。
一般情况下,古代的城门采用的是千斤闸结构,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城墙上设置固定的凹槽,并在凹槽内放置闸门,用闸门的起落来控制人员的进出。
而闸门的起落,则是靠着设置在城墙内侧的绞车,需要打开城门时,士兵转动绞车升起闸门,而遭遇敌情时,就把闸门落下来。
那么说,这道闸门就十分保险吗?难道它就不会被粗木柱甚至是炮火轰开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闸门并不轻,通常都在千斤重以上,并且,为了防止敌人撞破,这道闸门在制作时,都是采用铁皮包裹实木的方式。
换句话说,这闸门整个从里到外,都是实心的,并且外面包裹的还有厚薄不一的铁皮,以及密密麻麻的铆钉。
实心木、铁皮、柳丁,再加上高大的体积,综合下来,一个城门的重量,少说也有千斤重。
而在古代,可没有什么现代化机械,要想凭借人力和传统的方式毁掉这城门,怕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那么,有人会说,没有现代化机械,但是有火炮啊,宋朝时不就已经发明了“霹雳炮”,明朝时火炮的技术更是上了好几个台阶,用火炮去轰,任他千斤闸还是万斤闸,估计都得化为碎片。
道理确实不错,但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想用火炮轰城门,那就必须让城门处在火炮的有效射程内。
并且,古代由于技术的限制,火炮的准头很差,如果离得太远,那最多也就是吓对方士兵一跳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让火炮离城门近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火炮的最大威力。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才能把火炮放的离城门更近一点?要知道,敌人城墙上站的都是士兵,不是稻草人,他们不会眼睁睁的任由你把火炮放到他们眼皮子底下的。
你敢放火炮,我这边就有各种弓箭、弩等远程武器招待,甚至,在某些城池的城墙上,还设置有弩车、火炮这样的反攻城装备。
在这种远程装备的加持下,你想把一门火炮放到对方城门不远处对着轰,无疑是痴心妄想。
就是因为古人知道用火炮轰城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受到了很多条件限制,比如城门太厚,再比如不容易接近等,因此,才在攻城战中很少对着城门去轰。
图片
除了上述这些限制之外,还有就是轰开城门后,会面临更痛苦的局面。
假设一队攻城士兵,在运气逆天的情况下,轰开了城门,并把城门毁坏,为后续部队进城提供了条件,但这并不代表攻城战就成功了。
他们会在轰开城门后,遭遇到几样噩梦般的军事设备。
第一个先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造型奇怪的大型车子,这个车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正面插满了锋利的刀刃。
没错,这就是在攻城战中,让攻城一方吃尽苦头的守城神器---“塞门刀车”。
说是大型车,其实塞门刀车的整体构造很简单,只有两个轮子,其余部分就是实木包裹铁皮制作的框架,框架的总体宽度,一般都和城门宽度接近或者相同,把它推到城门前,会刚好堵住城门,因此就叫做“塞门刀车”。
另外,既然叫做刀车,那肯定有刀,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塞门刀车,一般会在正前方装有 24 把钢刀,有的还会更多。
这种塞门刀车的用途有两个,其一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敌人弓弩、石块之类的远程攻击,而另一种,就是能够阻止敌人进入,并杀伤敌人。
只要在使用时,将它推到城门处,把城门口严严堵死,那么就能让敌人付出极大的伤亡。
你不是想进城吗?那好,先过了塞门刀车这一关再说,而要想过这一关,那士兵就得顶着明晃晃的刀子冲,这一冲就是死。
并且,有时候冲得太猛,第一排甚至第二排士兵,就会被直接推到刀车之上串死。
假设进攻一方人数足够,将帅也狠心,士兵也愿意送死,硬是拿人命把这塞门刀车给破坏掉了,城门处也畅通无阻了,那是不是就等同于攻城战成功了呢?
图片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还有一个更让进攻一方崩溃的地方出现了。
这个地方叫做瓮城,何为瓮城?是指在城门连接处,所建立的防御性设施,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城墙内部再建了一道城墙。
这个瓮城的特点,首先是内部空间有限,毕竟他是和外城墙连接在一起的,所以两者之间的活动空间十分局促,尤其是相对于成群的士兵进攻的时候。
另外,在瓮城之上,守城一方往往会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也就是说,进攻一方将会再次遭遇在第一道城门的全部噩梦经历。
并且,还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受到守城一方密集的攻击,想象一下,只要守城一方武器充沛,那基本上进攻一方在瓮城里是有来无回。
更让人称奇的是,古人在经历的无数次战争之后,也在瓮城的建设上积累了不少实用经验,比如,瓮城的城门,与外城墙的城门,往往不会设置在一道直线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防止进攻一方用攻城槌等重型武器破坏城门的。
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规模也最大的瓮城,是南京明城墙的内城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其结构之复杂,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
在聚宝门这个瓮城中,单是城门,就有一主三辅共四道,每一道均采用了包铁门和千斤闸,另外,在瓮城内部,还设有二十七个藏兵洞,每个洞能藏兵一百人有余,二十七个就是近三千,而这三千人,就是等敌人进入瓮城后的大杀器。
只要敌人进入瓮城,后方派兵一堵,前方厚重的千斤闸又让他们一时半会无法攻破,进退不得的情况下,就会让敌人成为“瓮中之鳖”,这就是瓮城的最大,也最厉害之处。
并且,瓮城除了能够应对敌军进攻以外,还能够在遭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一定程度上抵挡洪水过境,最大程度上保证城内人的安全,真的可谓是一城多用。
一个是插满利刃的塞门刀车,一个是设施完备的瓮城,这两样就是古代人在守卫城市上的最大依仗,而这两样,在古代没有现代化武器的情况下,一般是很难单凭人力攻破的。
这也就是为何孙子兵法中,为什么会说“攻城为下”这句话了,不是不想攻,而是着实不易。
图片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如果城门不好轰,那么用大炮轰城墙会不会就能成功进入城内呢?理论上,如果火力密集,且不间断的情况下,什么城墙都能轰开。
但问题是,古代的大炮威力有限,且持续性不强,更重要的是,城墙却超乎想象的结实。
受技术限制等原因,古代的火炮或者是大炮在威力上要远低于现代火炮,并且射程较低,若是想轰开城墙,那就必须在很近的距离开炮才行。
这还是问题之一,另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持续性,由于古代火炮在设计时缺陷较多,一门能够攻城的重型火炮,往往一天才能放几次,这样的效率,明显无法大面积毁坏城墙。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十五世纪的时候,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防卫战中,进攻一方的奥斯曼苏丹用来轰城墙的巨炮。
这种巨炮可以说代表了当时火炮技术的巅峰,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是如此,但效率低下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并且,在当时,奥斯曼苏丹一方,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采用了“以量变产生质变”的方针,提前设计了几十门的巨炮,同时还准备了充足的炮弹。
为了拿下君士坦丁堡,奥斯曼苏丹的士兵,前后累计发射了五千多枚炮弹,但最终的结果,也就只是把城墙轰了几个缺口而已。
最后,君士坦丁堡陷落,据说还是因为一道小门忘了关才导致的。
除了火炮威力有限和效率低下之外,攻城的不易之处,就是城墙实在是太结实,在最早的时候,城墙一般都是采用土夯筑成,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多材料的应用,城墙也越来越抗揍。
根据史料记载,在东晋时,就已经出现了用砖砌成的城墙,而到了唐、宋时期,除了传统的砖包城墙之外,还在其中加上了大量的条石、块石等坚固的材料。
明清时期,城墙更是添加了糯米石灰浆,并在建筑时,采用桐油拌合石灰胶结而成。
这样的城墙在坚固程度上,并不次于现代的混凝土结构,当然,再坚固也架不住大炮硬轰,因此,古人在设计城墙时,往往都会设计异乎寻常的厚。
这种厚度,只要实地参观过古城墙就会有直接体验,像西安的古城墙,目测厚度就足足有四五个车道那么宽。
如此之厚,就算用大炮轰,顶多也是轰几个缺口,要想全部轰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这还不直观,那么在抗战初期,日本人 进攻太原,重炮加飞机连续轰了三天三夜,也没轰出来个所以然。
最后还是用坦克开道,掩护着重炮直接开到了城墙下,硬顶着城墙轰,才勉强轰开了一个缺口而已。
并且,太原在古代的行政地位,可要比西安低一些,即便如此,城墙都如此难轰,若是轰西安的古城墙,其难度可想而知。
再往更远的地方想一想,那些古代的边境要塞,由于常年抵御外敌,城墙就必须修得更厚更坚固,这些地方若是用古代技术水平低的火炮去轰,那纯属是浪费炮弹而已。
综上所述
古人在攻城战时,并不是不想先轰了城门和城墙,而是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实在太大,毕竟古代没有现代化那种威力巨大的远程武器,因此,才不得不得出了“攻城为下”的这种结论,转而采用爬墙的方式攻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