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人用大炮攻城时不直接对城门开炮?

 haior 2023-07-20 发布于重庆

在古代战争类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攻城方用大炮轰击守城方的城墙,一炮下去,砂石伴随着硝烟将守城将士炸飞的场景非常常见。对攻城方来讲,最简单有效的入城方法,很可能是用大炮直接把城门炸开,士兵发起冲锋后就可以直接攻入城内。为什么古人用大炮攻城时不直接对城门开炮呢?

为什么古人用大炮攻城时不直接对城门开炮?

明代的红夷大炮

大家好,我是解密狗,在开始话题之前,解密狗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你的支持对我很重要,点点关注的同时,也别忘了点赞和收藏。

首先,要有大炮

要想用大炮轰城门,就得先有大炮。中国历史博物馆就有一尊元代至顺三年(1332年)制造的大炮。而元朝之前的南宋只有突火枪。也就是说,根据文物与历史记载,大炮的出现已经是元代的事儿了,元代之前是没有大炮的。所以想用大炮轰城门,也得是元朝以后的人才可以办得到。突火枪根本没有办法轰城门,因为它太小了。所以说,如果历史剧中,在元代之前如果出现了大炮,那只能说明编剧对大炮的历史一无所知,有误人子弟的嫌疑。

为什么古人用大炮攻城时不直接对城门开炮?

突火枪

既然元朝之前连大炮都没有,那么放到元朝之后总可以了吧。毕竟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红夷大炮,那明朝人为什么不用红夷大炮轰城门呢?

根据记载,天启六年(1626年),红夷大炮在明对后金的宁远之战中发挥了极大战力。明朝守将袁崇焕在守城时,曾用红夷大炮轰过后金努尔哈赤的部队,史书在描述时用了四个字,“尽皆糜烂”。可以说,红夷大炮是当时非常厉害的武器了,但袁崇焕是守城的一方,并不是攻城的一方。也就不存在明朝人用红夷大炮轰城门的可能了。

直到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松锦之战发挥极大战力。也就是说,到1640年,我国古代才出现了大炮轰城的战役。

轰城门不如不轰

古人在守城上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为了防止敌人攻破城门,古人特意在城墙上设置了凹槽,放置坚固的闸门,用绞车控制起落。有敌情时,把闸门一放,千军万马也进出不得。像北京正阳门、南京中华门,都有典型的千斤闸结构。

为什么古人用大炮攻城时不直接对城门开炮?

正阳门千斤闸

北京正阳门的千斤闸闸板,是用铁皮包裹的实木,高六米,重四千多斤。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古代,想要用红夷大炮轰开这种巨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红夷大炮的精度也无法保证每一炮都可以准确地轰到城门。而且,即便是轰开了城门,用梯子跨过护城河,如潮水一般涌入的士兵马上会遇到更多夺走他们性命的武器或设施。

为什么古人用大炮攻城时不直接对城门开炮?

塞门刀车

先遇到的就是塞门刀车。塞门刀车,是在城门被攻破时用于堵塞城门的守城器械。这种刀车几乎跟城门一样宽,而且非常坚固,一旦城门被攻破,守城士兵就会推出刀车堵住城门,冲锋在前的攻城士兵就会被后面的士兵挤到刀车上刺死,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狠的守城门利器。即便没有刀车,那么在城门里放一把火,也完全可以达到阻挡的目的。就算没有刀车,也没有守城士兵放火,那么冲进城门的先头部队又会遇到另一个置人于死地的守城设施——瓮城。

瓮城

为了防止城门被轻易攻破,古人干脆在城门后又筑了一道把城门围起来的墙,也就是说,攻城士兵以为城门已经被攻破,但实际上他们冲进去的是瓮城。而且瓮城内部空间有限,弓箭手早就在城楼上上布满了,士兵要面对的是全方位无死角从城墙上方射来的弓箭,这已经不是九死一生能形容的了。

所以,从古至今的攻城者很多都不把城门作为攻击重点,更多的是选择“声东击西”,也就是先佯攻城的一角比如东北角,然后等守城士兵都被调动至东北角后,再对防守力量薄弱的西南角进攻,轻易不去触碰城门这个霉头。《孙子兵法》里讲“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就是因为攻城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攻打城门那更是难上加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