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imhyxh 2022-02-08
(一)面部分区

面部根据其解剖特点和临床应用的需要,可分为下述各区:眶区、鼻区、唇区、颏区、眶下区、颊区、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颏面区和颞面区

1.jpg

面部的分区

(二)面部解剖标志

面部有许多临床常用的表面解剖标志

1.jpg

颌面部的表面解剖标志

1.睑裂 为上睑和下睑之间的裂隙,常用以作为面部垂直比例的标志。正常睑裂的宽度和高度分别约为3.5cm和1.0~1.2cm。

2.睑内侧联合和睑外侧联合 为上下睑在内侧和外侧的结合处。

3.内眦和外眦 分别为睑内侧联合和睑外侧联合处所成的角。内眦锐角形,外眦较内眦约高3~4mm,为面部垂直比例作垂线的标志。

4.鼻根、鼻尖和鼻背 外鼻上端连于额部者称为鼻根;前下端隆起处称为鼻尖;鼻根和鼻尖之间称为鼻背。

5.鼻底和鼻孔 锥形外鼻之底为鼻底,鼻底上的左右两孔为鼻孔,即鼻前孔。

6.鼻小柱 为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

7.鼻面沟 为鼻外侧与面部之间的长形凹陷。沿此作手术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8.唇面沟 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作手术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在矫治修复时,常用以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况的指征。

9.鼻唇沟 鼻面沟与唇面沟合称为鼻唇沟。

10.颏下点 为颏部最低点,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口裂 为上唇和下唇之间的横行裂隙。

12.口角 口裂两端为口角,其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开大和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13.眶下孔 位于眶下缘中点下约0.5cm处,眶下血管及神经由此穿出。此处可进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14.颏孔 通常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下方,有颏血管和神经通过,为颏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部位。

15.腮腺导管 体表投影为耳垂至鼻翼与口角中点连线的中1/3段。颊部手术时了解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将有助于避免腮腺导管的损伤。

(三)面部比例

古今中外有关面部比例的资料极为丰富,但是最简明又符合中国人面部五官分布的一般规律者仍属我国古代画论中的“三停五眼”之说,这一精辟的概括,至今仍有其参考和实用价值。

1.面部水平比例 系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又分为大三停、小三停和侧三停。

1.jpg

面部水平比例(大小三停)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面部分成水平三等份,发际至眉间点为面上1/3,眉间点至鼻下点为面中1/3,鼻下点至面颏下点为面下1/3。

(2)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颏上点(颏唇沟的中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面下1/3分为三个基本相等部分,其中上1/3为上唇高度,下2/3为下唇及颏的高度。男性上唇高度约为24mm,下唇及颏高度约为50mm。女性约少4mm。

(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中点、眉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作连线,形成三个夹角,其夹角差小于10°则符合颜面美的要求。

2.面部垂直比例 系指面部正面宽度的比例。沿两眼内外眦作垂线,可将面部在眼裂水平分为五等份,每一等份的宽度与一个眼裂的宽度相等,即两眼内眦间距,两眼裂宽度和左右外眦至耳轮间距相等,称为“五眼”。

1.jpg

面部垂直比例(五眼)

(四)对称

以面部中线为轴的左右对称是颜面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常作为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手术前论断和手术后评价的标准。

(五)美容角

在颜面的局部与器官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或局部与局部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该角度因与颜面美的关系密切,故称之为美容角。从侧面观察较为明显,现分述如下:

1.jpg

美容角

1.鼻额角 由鼻根点分别与眉间点和鼻尖作连线,两线相交构成鼻额角,正常为125°~135°。鼻额角的大小取决于额部形态和鼻尖突度。

2.鼻面角 沿眉间点至颏前点画线,沿鼻尖至鼻根点画线,两线相交构成鼻面角。其正常范围是36°~40°。颏部、下颌角的正颌手术常可造成该角度的变化。

3.鼻唇角 为鼻小柱与上唇构成的夹角,正常为90°~100°。上颌骨手术对该角的影响较为明显。

4.鼻颏角 由鼻尖分别至鼻根点和颏前点连线,两线相交构成鼻颏角,正常为120°~132°。上下颌骨手术均可影响该角度变化。

5.颏颈角 测量时由颈点至颏下点作连线,再沿眉间点向颏前点作连线,两线相交成颏颈角。正常约为85°。下颌骨、颏部的正颌手术、整形外科手术、面颈部皮下脂肪吸除术等,可影响该角的角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