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男孩,父母要让他尽早明白这6件事,确实很重要

 IF枕边育儿 2022-02-08



嘟嘟长着一头毛茸茸的卷发,看起来十分可爱,所以小家伙在上幼儿园后一直都很受欢迎


一天,同在大班的小朋友在做游戏的时候,居然忍不住“偷亲”了嘟嘟一下,这让嘟嘟觉得很尴尬,于是一回家就告诉了妈妈。

朋友在聊到这段“趣事”的时候感慨道,“现在的小男孩真是勇敢啊,遇见喜欢的小女孩居然会这么胆大!”

陈姐听完朋友的感慨后,好奇她是怎么处理的,朋友却摆摆手说,“这有什么好处理的,小孩子之间的玩闹不算事!”

朋友“满不在乎”的样子让陈姐有些皱眉,于是她回身冲嘟嘟温柔地问道,“那个小男孩后来还有亲你吗?”

嘟嘟很厌烦地说道,“他总想偷亲我,我说不要之后,他还对我说,男孩子就是要这样主动才会被女孩喜欢。”


听完嘟嘟的描述后,陈姐转身看向了自家儿子,然后自然而然地问道,“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陈姐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看起来颇有“小大人儿”的气质。

“即便我再喜欢嘟嘟,我也不会去偷亲她的!而且嘟嘟都已经拒绝那个男孩了,他还继续,这就是在打扰人家!”

末了,陈姐的儿子还露出了十分嫌弃的表情,“这样的男生让人看不起!”

陈姐儿子的话让朋友十分惊讶,“你个小家伙知道的真不少,这些话都是谁教你的?”陈姐的儿子大声说道,“我妈妈说了,尊重女生是一个男生最好的教养!

01、家有男孩,这6方面的教育要被早点提上日程

1、被拒绝时懂得尊重对方的喜好和感受

孩子们间的友谊很容易因为分享而被建立起来,但是如果女孩明确提出拒绝后,男孩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

尊重对方的感受不强人所难,理解对方的喜好不做高低的评判,这样的男孩在与异性同伴时才不会让对方觉得为难。


2、社交相处中懂得保持行为分寸感

掀女生裙子、摸女生屁股等等这些没有分寸感的行为很容易招来女孩的厌恶,即便是没有恶意的无知之举也应该被及时地提醒和制止

在社交相处中,男孩应该保有明确的性别认知以及隐私保护意识,不做出有失分寸的举动,这才能够保证一段良好的社交关系的进行。

3、不随便给女孩起外号,不进行外貌羞辱

起外号本身就是不礼貌的举动,针对于女孩的外形、长相、身材起外号就更加缺乏教养。家有男孩,父母们有必要提醒孩子,不要轻易地对女孩进行外貌羞辱

Tips:女孩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由成长的权利,她们的装扮、外貌都不应该被随便的品头论足


4、有正视自身不足的勇气,允许对方比自己优秀

男孩并不一定会比女孩优秀,不管是学习还是游戏,所以在输给女孩时,能够承认自身不足,不甩锅给性别差异的男孩更加绅士

在生活中,女孩表现优秀的情况比比皆是,“允许”对方比自己优秀,发自真心地欣赏赞美对方的男孩更加有人格魅力。


5、抱有足够的同理心,不要轻易抱怨女生娇气

男孩和女孩对待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难免会有所不同,如果男孩能够抱有一定的同理心,不以男孩的标准,来评判女生的情感表达以及行为表现时,他们才更加能够突破性别壁垒

坚强、果敢的性格特点会为男生加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恃强凌弱”


6、不轻易给女孩贴标签

“女孩子温柔点才可爱”、“女孩子应该性格文静”等等,类似的性别标签不仅毫无道理,同时也会限制女孩们的成长发展

作为男孩,他们应该勇敢地打破性格标签,既为自己设限也不以此来要求他人。

温柔、文静的女孩只是万千女孩中的一种类型,男孩们没有理由进行“性别认知绑架”

02、养育男孩不容易,家长们容易被哪些“不靠谱”的养育观念所误导?

很多父母在教育男孩的时候都会特别强调“勇敢”“主动”,甚至在孩子与异性同伴的相处中,家长们也会鼓励孩子更多地去尝试。


但是其实,如果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过于没有分寸感,这不仅会让他们在社交中碰壁,同时也会给对方带来困扰。

不懂得尊重对方感受的“胡搅蛮缠”,对于男孩的社交发展,并不会带来益处。

也有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有一些“不雅”的动作后,会心安理得地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男孩子本就好奇心旺盛”。

如果被冒犯的对方是成年的女性,那么男孩的父母就更是会不痛不痒地认为这没什么”

但是显然,孩子身上的这些“不雅”的举动,确实很难和“有教养”联系起来,父母的偏袒和不以为然,只会让孩子更加不懂尊重。

那到底怎么养育男孩呢?你可能也有些抓狂,我家是男孩,当初我也这样过。

后来遇到一本书,《养育男孩解决了我许多难题,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书中针对如何额把握男孩快乐的成长关键期,以及如何让男孩拥有阳光的心态,边更勇敢有担当,都有详细的解释。

书中还对培养男孩的自律力、自控力、领导力,进行了阐述,有男孩的家长,都该准备上一本。

枕边育儿寄语:

女孩应该和男孩拥有一样坦然、放松、自在的人生,从小培养男孩尊重女性的认知,这是父母教育理念的体现,同时也是父母教育格局的彰显。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也应该懂得把握好自身的言行,不要因为自己的认知偏见而对孩子产生教育误导。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