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在语文课上,相爱相杀……

 安意若兮 2022-02-08

我用心写,你随意看,相信总有一段文字能够带给你温暖和感动。我是安意若兮,愿你一切安好!

文|安意若兮

图片来源:网络


说实话,两年前,我挺讨厌给学生讲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声嘶力竭地讲着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却呆若木鸡。若是讲和课文无关的事情,那些原本昏昏欲睡的学生,立刻像打了鸡血一般,精神抖擞。我一脸无奈地“训斥”他们,他们却涎皮赖脸地说:“老师,'野史’比'正史’有意思多了……”

哎,好吧,至少他们还知道那些重要的知识点是“正史”,看在他们还有这点觉悟的份上,我忍了。

某一日,讲评测试卷,遇见一道修辞题: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我问他们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他们脱口而出是“比喻和排比”。我有些恼怒,又问他们:“比喻没问题,仔细看这是排比句么?”

“不是排比,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组成的句子……”一个语文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脱口而出。

“可,这只是两个句子呀……”我本着孔夫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试图引导他们说出答案。

“小排比!”一个平日里非常活跃,而话又非常多学生,像发现了什么一般,扯着嗓子呼喊着。他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了一阵哄笑。那个男生见此,才感觉到自己的回答有些唐突了,脸瞬间红到了脖子根。

“这是对偶的修辞手法……”我忍着笑,看着在座位上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学生,一再强调。

后来,再上语文课,学生们都不能听见“排比”这个词语,只要听到,便都会极有默契地嘿嘿笑着。

这个洋相,还不算大。

前两天,讲月考卷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关于王羲之的典故——东床快婿。鉴于学生大都不知道这个典故,于是我就讲了这个故事:

“……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看书,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郗鉴说:“这人真是好女婿!”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讲完之后,我追问了一句:郗鉴看上王羲之的什么了?

率真、坦率、不做作……这些词语在我脑海里飘着。我想,但凡稍微有点文言基础的学生,都会从以上几个词语中,任意挑出一个,可是,你猜学生怎么回答?

我敢打包票,任你怎么苦思冥想,你都不会想到学生的答案。

“看上了他的西瓜,啊,不是,应该是肚皮!”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教室里的安静。那些正在紧锁眉头思索的学生愣了一下,然后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就连平日里腼腆的,一说话就脸红的女生,也笑得前仰后合,满脸通红。

我站在讲台上,想要说什么,却觉得喉咙里好似有什么东西哽住似的。

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叫生无可恋,什么叫怀疑人生。那一刻,我什么都不想说,我只想静一静。

哦,不对,我想说,对不起,我不该讲那个典故,更不该问那个问题。

我还想说,论段位,我服输。

本故事为南瓜屋独家内容,任何平台和个人不能转载,有需求请联系nanguawu@360.cn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