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家门前的那棵高大的皂角树(6)

 乡风儒语 2022-02-08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我家门前的那棵高大的皂角树(6)

 我家门前的那棵高大的皂角树,不仅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同时也见证了我的青葱岁月和青葱岁月的我。20世纪60年代末期是我的青葱岁月,这个时期虽然我和我的同龄人一样,学业受到了影响,但我却在另一个方面收获了自己,展现了自己的才艺,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时,为了跟进大形势,泰兴县要求各村做好文艺宣传工作,文化馆下发了很多宣传材料,其中就有文艺宣传的具体表演节目,还倡导有条件的村宣传队排演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所谓的革命样板戏。由于我在学校时参加过几次文娱节目的公演,已是小有名气,自然选调农村文艺骨干培训,我毫无疑问名列其中了。我参加了两次大培训,第一次是在城北外的房家庄和许家庄小学,有三四天。第二次是在口岸中学搞培训一个星期,食宿均在口中。那正是学生暑假期,校舍都空着,给培训提供了条件。那一次集训的人员都是泰兴各公社的文艺骨干,绝大部分是下乡插队知青和回乡知青。记得那个教舞蹈的姑娘是一个苏州知青。与我同住一个宿舍的有两三个也是知青。培训以后,我们就回到各公社给村宣传队做指导。

从1967年至1969年,我们苏三大队的文娱宣传队应该说颇有点像模像样了,不仅能演小型节目,而且还成功地排演了京剧《沙家浜》,《红灯记》和歌剧《红色娘子军》。排练基地仍然是老地方——我家门前的那棵高大的皂角树下。让人不相信的是,一个人口并不多,庄子不太大的小苏坔竟能搭台正式对外公演戏剧。我不敢说我有多大的功劳,但我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是宣传队中的台柱子却是真的。说实话,那会,当我接任务时,我曾怀疑这个宣传队的能力,对能不能成功演出,心中无底。因为京剧对我们来说是很陌生的,过去对锡剧、扬剧的曲调还比较熟悉。现在要接手京剧《沙家浜》,那必须有会唱京腔的人来指导,教唱才行呀。嗨!就在我们犯难时,有一个人站出来毛遂自荐,说是由他来教京剧唱腔。

 这个人不说不知道,一说还真让我们刮目相看呢!他曾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朝鲜战争停止后,他平安地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当年也不知什么原因,他不声张,也未去要一官半职,就这样在农村,在我们庄上过着他平凡的日子。过去我们只知道他当个兵,会打枪,也常看到他拿个鸟枪打过野鸡野兔什么的。在马甸中学读书期间,在来去的路上,我曾多次在从马甸到小苏坔的一片广阔的野田间,看到他拿着鸟枪转悠。以前真不熟悉他,谁知道他还是个文娱能手,而且竟然还会唱京剧呢!他的毛遂自荐对我们那会的情况真是雪中送碳啊!不仅如此,他还主动要求担任刁德一这个角色。太好啦,他的身材,体貌及形态还正配得上这一角色。这也是我们很难找到的最合适的角儿了,他的到来是我们最终能成功演出《沙家浜》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他叫高宝山。
 说到 我们这个宣传队,文化水平最高的也就是我了(那会我也只是初中毕业),其余大多是初小、高小水平,能将样板戏排演出来确实很不容易。我们这支队伍中几乎都是没有文艺基础的农村青年,然而,我们大而言之的说几乎是创造的演出的奇迹,小而言之,我们毕竟最终获得了演出的成功。先介绍几个主角,指导员郭建光的扮演者,是个只有小学水平,只能在本庄教一二年级(本庄学校也只有一、二年级)的唯一的教书先生——他叫季忠义。沙奶奶的扮演者叫行娥丫头,初小水平。她曾是一个被遗弃的女婴,黑夜里被人送到一家的后门口,发现时,已是第二天早上。这家人好心收下后取名行娥,即飞来的一只娥——她的大名叫高桂英。她的模样很适合演沙奶奶,她本来就是宣传队的,有一副天生的老旦嗓音,所以演沙奶奶就非她莫属了。她以后在《红灯记》中同样扮演过李奶奶。反面人物中除了刁德一外,就是胡传奎了,他的扮演者是一个年轻的木匠。他与我小舅季克林是木工搭当,名叫王金龙。他的身材相貌也很适合这个角色。他的水平虽不高,但他能说会道,善于模仿,特别是他那洪亮的声音,一出口就如洪水一样喷出来。因为他为人家上梁说鸽子时,声音铜钟似的,语速相当流畅。刁德一就不再介绍了。无可选择地我,自然是扮演了阿庆嫂。那年我初中毕业两年,也是个十八岁的小大人了,正是青葱岁月!

 记得那会具体排练时间,是选择在农村不太忙的时段,有时白天上工干农活,我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来教唱京剧中的唱段,会唱了再排演。不过,导演已不是我一人了,还有刁德一的扮演者,而且我许多京剧唱段,我也是先向他学的。他在宣传队里是年龄最大的,估计三十七八岁吧,我们都很尊重他,不只是因为他曾是志愿军战士才敬佩,事实上他确有文艺天赋,可能在朝鲜战场上他就是搞文化宣传的。他的军队化的训练方法方式更是我们无人可比的,所以凡是有伤病员的战士出场,他都一一指导,该如何如何。他确实是部队出身的军人的风度和气质。用刁德一对阿庆嫂的话说:佩服!佩服!

  大概是农村中的农闲季节,秋收之前吧,我们排练的《沙家浜》终于决定搭戏台公演了。三天前就将海报贴出去,希望邻村的人们也来观看捧场。当天下午,大家就来到我家门前的那棵高大的皂角树下,进行化妆,我负责演员的脸部化妆,用戏剧油彩为不同角色化妆。化妆的程序我是在学校宣传队里,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化妆后的人模样都有了改变,大家都互相指手划脚地说,这儿淡点,那儿浓一点,胡传奎的眉毛要向上翘,刁德一的要向下……大家热情高昂,像要去赴一场盛宴似的。
 有的人化了妆回去吃了晚饭再来集中,带着化妆过的大花脸不免引来庄上路人的好奇大笑。演员们也引以自豪——我就要正式登台演戏了,你们就等着看我的好戏吧!不等天黑下来,戏台前已摆满了板凳预先占位。负责器乐的人先入场,锣鼓家伙先热火朝天地敲打起来。

  正式开演了,有的人还捧着剧本反复看,背台词,生怕怯场,并招呼有关人在下面提词,生怕说了上句而忘了下句。每一个角色的出场顺序都在台后准备好。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鸦雀无声,每人都专注着戏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记得当时不知谁还借来个麦克风,音响还可以。灯光自己设计的,红灯炮是由白灯泡外套个红纸筐显出红光来。总之,大家都献计献策,尽量使演出成功。
 在大家的努力下,全剧终于落下成功的帷幕。《沙家浜》中的几个主角尤其对大家印象深刻,甚至于在饭后茶余的空闲时,常聊剧中情节。年轻人学郭建光的坚强,要做泰山顶上一青松;妇女学沙奶奶的对子弟兵的热心肠;姑娘们也学阿庆嫂的机智;也有人模仿刁德一和胡传魁的对唱。我们演《沙家浜》首战告捷,为以后京剧《红灯记》和歌剧《红色娘子军》的排练演出打下了基础。小苏坔也由于文娱宣传队而出了名。
此后我们不仅在本大队演出,还受邀到周边大队演出。尤其是春节期间,那是我们最忙碌的日子,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光。我家门前那高大的皂角树是历史的见证物,也见证了特殊年代我们那辈人的生活,见证了那个年代我们那些农村文艺青年的付出!只可惜,小苏坔庄上的那棵地理坐标——我家门前的那棵高大的皂角树已经消失好多年了,再也见不到了。但故乡——泰兴马甸小苏坔——我老家门前的那棵高大的皂角树,在我的心中并没有消失。树下的故事也永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周兰芳写于2022年2月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