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丨晏杰雄:一本有根柢、有情怀的书

 齐一摄现美 2022-02-09

微信图片_20180625094326.jpg

cornflower-5404185_960_720.jpg

一本有根柢、有情怀的书

——读李文金散文集《渌江逐梦》

文/晏杰雄

李文金先生是中南大学的校友,团矿七七一班毕业,拿到他的新著《渌江逐梦》(北方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我首先翻到的是“负笈中南”这一章,没想到读来很有感觉,甚至读得入迷起来,浮现起中南大学和平楼幽深的楼道和实验室矿石的气味,那栋楼诞生了好几位院士,以及李文金这样的优秀企业家。然后,再扩读到“家族盛衰”“五味童年”“风华少年”“三年磨砺”“火红岁月”等其它几章,有很多天都沉浸在这部散文集中。我给作者回了一条信息:“大著收到,初觉文笔很好,很有感觉,有些出乎意料。”为什么读来有感觉呢?因为这是一本有根柢、有情怀的书,根柢是古典文学根柢与中华文化根柢,情怀是奋斗情怀与家国情怀。

首先,这本书真实地书写了个体生命史。

这部散文集带有自传色彩,每一章是一个人生阶段,由十来篇文章组成,每一篇独立成文,连起来构成作者少年、青年时期的一部传记。作者自述,这本书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闲下来,追忆逝水年华而成。让我惊奇的是,疫情的隔离把他的生命记忆完全复活了,复原了。这不是一部简略报告式的回忆录,而是充满一个个体在成长历程中复杂、丰富、细微、精准乃至隐秘的生命经验,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了一个于时代转型中不断发展、不断冲突、不断圆满的生命形象。作者的感觉是敏感细腻的,那些过往生活细节完整保留在记忆之中,通过写作发掘出来,宛如面前,有一种置于此时此地的现场感。比如他写出生时抓周:“我双手伸过去,左手抓起一枚铜钱,右手抓起一只笔。”尽管应是后来听其父母复述的,但带有作者无意识的生命直觉和不断的想像性复现,以典型的乡村经验拉开人生之旅,从出生起就携带神秘的预示。写小时候吃冰凌的场景:“屋檐下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凌柱子,我把竹竿儿高高地举起,狠狠地砸向屋檐下的冰凌……我双手拾起地上的冰凌,把它捧在手心,含在嘴里。”读到这样的细节,我深感亲切,这样的童年生活场景80后之前的人都有,乡村生命与自然有着天然的物性关系和精神联系,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寻找乐趣。还有写高考前母亲说“今天煮饭都没有烧锅”,这当然是乡村祈福的一种心理外现,但母亲与儿子之间的会心契合,折射的是乡村少年向上生长、向外冲决的内在生命力,体现的是一种沉默的、坚韧的、自求圆满的中国人生命品格。在“负笈中南”这一章,作者写的则是乡村生命冲突之后的那种生命自觉状态,他知道自已想要的,也知道沿着生命正确的轨迹走向未来。如写到大学宿舍的“五虎上将”各种生活细节,好几位因此有一个有趣的外号,七七级大学生的本色生命状态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大学同窗之情避开世俗侵染,是最纯净的。在写个体生命的奋进时,写求知若渴,自刻油印教材,在新华书店排队买英语参考书,晚自习从教学大楼转战采矿楼学习至深夜十二点,这些细节无不负载着作者自强奋斗的青春记忆。同时,也记录了苦中有乐的生命诗意,如在选矿楼(和平楼)前望天上的星星,观看时髦电影《庐山恋》《第二次握手》;早晨五点摸黑爬上岳麓山顶,在曲径通幽的树林里朗读英语课文。这里,既有那一代青年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与私通款曲,也有一个生命个体与校园地理所建立的亲密精神联系,如此美好,令人悠长回想。作者的记忆力惊人,从童年时起接触的亲朋、师长、同事的名字都能记下,有时罗列一长串真实名字,凡是生命中经历过的人,都在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体现了深致的生命感悟力和人生经验中沉甸甸的分量。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华民族家国一体的文化结构中,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风云中,个体的生命史“与时代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个体生命是呼吸着时代空气成长的,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所以每个人的生命史也是时代史,是一个时代的标本。在本书中,作者是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与助推者。在个体生命历程的正面书写之后,有一个时代的大背景,或隐或显地传递出时代发展大部分信息。几乎每个时代的关节点,都对个体生命有刺痛或刺激作用,这是作者这一代人共同的遭际。如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高中同学奔走来相告,作者此时在干什么呢?正弯腰在河水里摸用做新屋基的卵石。听此消息,“身子倏地从水中站立起来”,“兴奋地在水中连拍着手掌,赤裸着身子就往河岸上蹿。”此处的描写看似个体身体动作描写,实则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是个体面对时代重大变化的感应反应。他意识到一个可以改变自已命运的时刻到来了,既是身体的激灵一下,也是精神的激灵。

其次,这本书接续了传统文脉。

在书中,作者多次写到《庄子》,比如《念故乡》:“放下手中的《庄子》,我久久地凝视着玻璃杯中一片片绿色的茶叶。”在书房喝茶,读《庄子》,是作者的日常生活场景,是在繁忙的企业打拼中安放自已的一处精神家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古籍、尤其是先秦典籍的热爱。先秦典籍是中华文化、中国哲学的源头和精粹,作者的长期关切和浸淫其中,赋予了他的散文以幽深度,具备中华优秀文化底蕴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悟。在本书,作者的人生体悟中往往带有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比如《鱼的启示》,作者由小时候捉鱼的事联想到庄子的《鱼说》:“一条是化身鲲鹏的北溟之鱼,一条是濠梁之辩的快乐之鱼,还有一条是相濡以沫的陪伴之鱼”。他认为庄子的三条鱼代表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的痛苦,往往来自生命的身不由已;人生的快乐,就是选择一种自已喜欢的方式活着”。这不由使我想起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所说的人生三大困境——孤独、欲望、死亡。史铁生说的困境其实是现代人的困境、西方文明的困境,在中华文化体系内不一定存在。在本书中,李文金先生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智慧,用中国哲学破解了这三大困境,提出了“物物”克服“物于物,用“无待”克服“有待“,用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来消解现实人生的为情所困。除了道家文化,这本散文集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丰富多元的。在我看来,至少涵纳了易学、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四书五经、仁义礼智信、神秘文化(命理玄学文化),连通着那些圣贤之言:“厚德载物”“自古大成在德,小成在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儒学思想则体现在入世和奋斗情怀上,少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青年以专业立身、到生产一线去锻炼,人到中年要冲出围城、实业报国。

很有意味的是,在细读这本书时,我能感觉到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喜感,有一种祥瑞之气外溢发散。这是有很深的传统文化根源的,是中国“天人合人”哲学与和生生哲学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中特有一种圆满观,体现一种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从容气质。1960年前后生这一代人,人生道路是与国家发展一同颠簸前行的,经历多少挫折、多少失落自不待言,但作者无论写到多大的波折,多悲伤的事情,哪怕是至亲的人离去,他的文字都是没有哀怨,没有伤感的。这使人想起中国古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仁者寿”“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在他的文字中,默默接续着一个自《诗经》以来哀而不伤的传统。也使人想起传统文化的中和哲学:“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体现天地万物生命生发之精神,靠近万物所本之生之理、生之道、生之心。此外,传统文脉还体现为对醴陵北门李氏百年家风的传承、乡贤文化的传承。散文中不断出现家训、祠堂、族老、宗族、门庭、祖宗、牌位等文化符号。而那一床绿军毯是李氏现代家风的信物,代表李家一种奋进的现代精神。

在艺术上,这本书表现为纯正的语文。

作者行文流畅自然,于朴素中见隽永、见文脉、见文气,展示了优美的汉语;在整体朴素纪实中,又时有诗化片断出现,字里行间发散出浓郁的情思,一些篇章如《念故乡》《仁园情思》简直就是散文诗。四字句较多,这与作者少年时刻苦背成语有关:“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躺在床上,望着这些公式、定理和成语”。成语是中国文学的标本,自《诗经》始,四字句就开始滥觞绵延,涵纳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精粹,作者使用较多,使本书的文字显得古雅而精练。还有,体现了良好的古典诗文素养。在书中,古典诗句信手拈来,并且与现代白话文的书写融合得浑然一体,相互映照。还有把古典诗歌的意境化用在故乡风景描写上,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景描写渗透着主体情感。比如《父亲的菜园》写道:“每天清晨,母亲提着竹篮,蹚着露水,走进雾气缭绕的菜园。盛开的木槿花引起母亲的注意。她将篱笆上的木槿花一朵一朵摘下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摘满了一腰篮沾满露水的木槿花。”这段描写使我想起萧红《呼兰河传》中祖父的后花园:“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萧红写的是人与天地感应、万物竞相生长的场景,这里描绘了一种乡村劳作的诗意场景,文笔自然,从容,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质。在作者回忆与想象的光晕下,乡村菜园风景生机盎然,在菜园劳作的母亲动作舒缓而优美,多么好看!乡村自然是养人的,丰盛的,健康的,低成本的。农业文明之美、劳动之美、怀旧之美在作者笔下浮现起来,以诗意的语言呈现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与和悦状态。

晏杰雄_副本.jpg

晏杰雄,1976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文学博士,美学博士后,中南大学文新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第十届湖南省文联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系第五届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首届湖南省文艺扶持人才“三百”工程人选、第五届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家、第26届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文学评论集入选2013年度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十九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艺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