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的启示

 zqbxi 2022-02-09

小满 | 大欢喜不如小确幸

麦粒饱满水稻插    蚕结新茧桑葚熟   大千世界,生机盎然   此时正值小麦灌浆期    麦粒看起来好像饱满了  其实还只灌了个“半饱”   并未成熟,故称“小满”  在古人看来   小满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苦菜秀     这种多年生菊科植物春夏开花     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   此时呈现出秀丽景色

二候靡草死    按东汉郑玄的解释    荠、葶苈(tíng lì)之类枝叶细的草   入夏畏于阳气,便枯死了

三候麦秋至    小满过后,盛夏就要来了    夏麦也快要到收获的季节了   小满节气是收获的前奏    “三夏”大忙的序幕由此拉开    农事即将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阶段   江南的蚕农们也不得闲

小满相传为蚕神诞辰    蚕宝宝们在此时开始华丽变身     一个个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小满,也是色彩斑斓的时节    关于小满时节的诗句    可谓色香味俱全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是宋代范成大笔下的田园景色  梅子黄、杏子肥    麦花白、菜花稀    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这是宋代欧阳修描绘的夏季风景     夜莺啼鸣,皓月当空   麦穗随风摇摆    一派惬意闲适之美

二十四节气里,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只有小满之后没有“大满”。可见,在中国人的心里,大满并不是人生最好的追求。“满招损,谦受益”,太满,招致损失;不满,空留遗憾;小满,才是最好的状态。有人说,满足的状态是刚刚好   幸福的状态是比刚刚好再多一点,不满,则空留遗憾,过满,则招致损失,小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美好的夏天来了,愿你保持“小满”的状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立秋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暑去凉来,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此日以后的暑热,称为残暑。这天不论白天多么酷热,夜晚的风已不同于暑天那般。从此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 立秋三候 -

古代,人们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丨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白露降丨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寒蝉鸣丨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 立秋读诗 -

《立 秋》【唐 · 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後四日雨》【宋 · 陆游】

天为新秋故作凉,海风吹雨入虚堂。凉生庭树阴阴绿,润袭篝衣浥浥香。

杯泛鹅儿供小啜,碓舂云子喜新尝。一年又见星桥近,未信仙家日月长。

《立秋日》【唐 · 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 立秋习俗 -

啃 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晒 秋      立秋时节,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人们“秋忙”的身影,农家小院晒满了玉米、辣椒、大豆等农作物,呈现出诗一般的“晒秋”景象。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晒谷物皆于屋顶、窗台等。

- 立秋养身 -

薄衣御寒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的养生法。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的需要,又起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就尽量不要穿长袖。

滋养润燥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秋季气候干燥,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适时进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等。

处暑 | 夏未央,天渐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太阳行至黄经150°。处暑,即为“出暑”,标志着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真正的秋天即将到来。处暑时节,三伏已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 处暑三候 -

古代,人们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鹰乃祭鸟丨一候,鹰乃祭鸟。古人称鹰为义禽,秋气肃杀,鹰感其气而开始大量捕猎鸟类,食前必先陈列祭祀之。

天地始肃丨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

禾乃登丨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梁等农作物的总称,“登”是成熟的意思。

- 处暑读诗 -

   处暑   【宋 · 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处暑后风雨  【元 · 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夕处暑【清 · 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 处暑习俗 -

放河灯     处暑期间的中元节,民间有放河灯的习俗,河灯也叫“荷花灯”,在其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于七月十五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以此普渡不得托生的冤魂怨鬼。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暑气消退而人心爽朗,秋意渐浓而不至于生悲,此时秋云飘逸,天上云彩开始变得纤巧轻盈,故有“七月八月看巧云”;而秋水如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光清浅,秋水澄澈,水天一色,让人情动于中,正是畅游人间的好时节。

吃鸭子     处暑送来一点秋凉,亦容易秋燥,而秋鸭肥美,味甘性凉,可除秋燥。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不胜枚举。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 处暑养身 -

护肠养胃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加大,是肠胃病的高发时节,宜多食用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海带、芹菜、菠菜等。多吃梨、冰糖、鸭子等滋阴润燥食物,益气保健。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食物,以免加重秋燥。

早睡早起     秋季阳气收敛,天气清肃,为顺应自然,人们应当早睡早起,收敛神气,使情志处于安定平静之中,以缓深秋肃杀之气。建议晚上22:00前入睡,早晨6:00左右起床即可。

轻松运动     饭后散步,或者饭后做点轻松家务,对于处暑后养生是个好习惯。刚吃完饭并不适合剧烈运动,不适合快走,但不意味着连慢悠悠的散步也不可以。出门散步的好处,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人精神放松。

处暑过后,我们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少了几分夏的浓烈,万物日渐饱满,有了岁月沉淀的模样,此际的生命与情怀,亦感殷实而丰厚。处暑,一场旧的辉煌的结束,一个新的冷静的开始。愿你:心境清凉,而热情不减!

霜降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隶属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即将画上句号。秋曰素秋,风曰谢风,辰曰霜辰,草曰衰草,木曰疏木。霜降,不是为了冻结一切,而是来自冬的问候。秋夕霜降,岁月静好。送秋迎冬,你准备好了吗?

- 霜降三候 -

古代,人们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豺乃祭兽丨霜降时节,豺狼开始大量捕获猎物,准备储藏过冬。不过,即使是动物也感恩于大然的恩赐,将捕来的猎物整齐铺排,祭天报本。

草木黄落丨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最后一片黄叶也随着大自然的一生叹息悄然落下,无声地归于尘土,实现了它落叶归根的宿命。

蛰虫咸俯丨昆虫在自己精心打造的洞穴里,犹如睡着了一般,耷拉着脑袋不食不动,以最舒适的姿势,安然进入冬眠状态,耐心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 霜降读诗 -

咏廿四气诗 · 霜降九月中   【唐 · 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 · 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岁晚    【唐 ·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 霜降习俗 -

吃柿子     霜降正值柿子成熟,皮薄肉鲜味美,人们认为吃它可以御寒、补筋骨,成了多地习俗。俗话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假如一个人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赏菊花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送芋鬼     小孩以瓦片垒梵塔,在塔里放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以此祛邪纳吉,祈求生活幸福安康。

- 霜降养身 -

进补鸭肉     谚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人们认为秋补比冬补更要紧,霜降这天进补的话,能收事半功倍之效。鸭可谓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也是秋季润燥的首选。

 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津液,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此时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滋阴润肺的水果。

添衣保暖     深秋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因此,此时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年轻女性来说腿部的保暖也尤需注意。

寒露 | 夜凉心暖,衣薄情深

秋深飒爽,叶始泛黄,草木凋荣。芰荷为衣,秋水渐老。菊有黄华,秋榴盈滿。朝饮花露,夜卧风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节气三侯

1、鸿鴈来宾。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2、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

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3、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节气诗:“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昼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左河水)

节气养生

宜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节气农谚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重阳无雨一冬干。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寒露霜降麦归土。寒露霜降,赶快抛上。寒露前后看早麦。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白露谷,寒露豆。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寒露三日无青豆。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留种地瓜早收藏,着霜瓜块受冻伤。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节气诗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池上》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宋·陆游

小诗闲淡如秋水,病后殊胜未病时。自剪矮牋誊断稿,不嫌墨浅字倾欹。

《玉蝴蝶》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蝶恋花·早行》宋·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冬至/白昼最短,思念最长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

品读冬至

江南的冬景

  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垭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节选自《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著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习俗

祭天祭祖      许多老一辈人至今依然将冬至祭祖看作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要在这一天向逝去的先人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们在过去一年的庇护。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数九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冬至团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酿酒     苏州地区尤其盛行。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大家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喝羊汤        山东地区较典型的冬至民俗,尤以滕州为盛。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养生“四忌”

      一忌暴饮暴食:冬至正值岁末年初,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

  二忌受寒:冬至时节,身体的抵抗力较差,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大汗: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四忌是非: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不要招惹是非,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