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婷:开工第一课,你必须掌握的时间管理技巧

 新用户90978993 2022-02-09

开工啦!

开工第一天,婷姐要带你来聊一个让你效率提升10倍的硬核话题:时间管理。

如果你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每天都过得手忙脚乱的,没关系,赶紧把这条视频码住,我将用一条视频的时间,给你解读一个牛人,他的时间管理方法,相信就能让你在2022年的效率10倍提升,让你的时间更值钱。

我要说的这个时间管理大师,是前苏联的学者柳比歇夫。

他一生大概写了70多部著作。相当于哈利波特七卷本全套的4到5倍,而且,比我喜爱的金庸先生一生的著作加起来还要多。

除此之外,他还收集了超过13000只昆虫标本。这个数量,比前苏联的动物研究所,还多出了5倍。利用业余时间,他还每年读70多本书。他对时间的管理堪称是极致。

他的效率不是用不眠不休的“死磕”换来的,他每天至少要睡十个小时,每天只工作5个小时,工作之余,他还参加了不少音乐会和歌剧节。

而柳比歇夫之所以能做到这么高效,这有赖于他坚持了56年的时间统计方法。

他是怎么做的呢?

执行这套方法的第一步叫做:测算

管理学上,有一句奠基的话叫:了解是管理的前提。

管理人和管理时间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在时间上的消耗,不清楚自己在每件事上到底要花多少时间,你就很难谈得上管理。

所以,柳比歇夫总是随身带着一块儿怀表,当时就记下自己的时间花费。这样他在做相似的工作时,就能预估自己花的时间。

第二步叫做:把工作归类

他会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两类,第一类叫中心工作,比如说写书、搞研究这些可以直接带来产出的工作;第二类叫辅助工作,比如开学术讨论会、参加学术分享等等这些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安排。

在柳比歇夫的日记中,我发现,他极度重视中心工作。他记录的也都以中心工作为主。

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掉。我计算的是纯工作时间。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什么叫毛时间,就是你从睁眼工作,到闭眼睡觉的总时间。”

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累死了。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但拿纯时间来说,他们绝对坚持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我们刨去吃饭、休息、闲聊、做跟工作无关的事情,刷刷短视频什么的,他们用在某项工作上的纯时间,就只有毛时间的一半以下了。

换句话说,柳比歇夫只关注能够让自己有产出的高效时间。

第三步是:调整

他的时间管理法有时候也会失灵,会被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所打断或者超支了。

比如,我给你分享几段他在书里的记录。

“我原想着除了应用生物学之外,还想研究分类昆虫学和一般生物学问题。但是没有做到多少,我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去跑商店、去排队买煤油还有其他东西。”

那被打断之后,该怎么办呢?

柳比歇夫会在下一个时间段里,把上一个阶段所耗费的时间重新分配,一定要把这部分时间再给补回来。

比如,“我在路上,看了很多的哲学书,比如康德的三卷本。”这段话的意思是,读书任务没完成,但是不要紧,我在路上把浪费的时间找回来。

康德的三大批判还是比较晦涩的,结果他全在路上给啃完了。

再比如,“我数学研究得相当多,乘电车、坐火车都在钻研,甚至在开会的时候还在演算习题。”攻读数学是他的核心工作,没有时间安排怎么办呢,那就跟不重要的次级工作,挤在一起做。这样就保证了他自己数学的学习进度。

通过这些记录,你能发现,在柳比歇夫眼中,时间并不是无形的,而是有形的。时间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它变成了什么,带来了什么收获,柳比歇夫总能在自己的时间记录本上查出来。

在他的眼中,时间就是资本,比钱都贵重。很多人对钱的预算都不一定能精确到个位数,但柳比歇夫对时间的预算却能精确到“分钟”。

听到这里,你可千万不要觉得柳比歇夫是什么天才。

因为,天才是无法分析的。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之所以能够奏效,这有赖于他常年遵守的五大工作守则。

第一条: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二条: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第三条:一旦累了,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第四条:每天要睡十个小时左右。

第五条:把累人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做。

对标高手,你才能成为高手。

从1916年到1972年他去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柳比歇夫一丝不苟地记下了他的时间支出。

人在一年内能干多少事?

他的年度记录,让我看到了生而为人的真正的潜力。

对于你的精力,如果你能像柳比歇夫一样明智地去利用时间,那么你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对你有帮助吗?评论区聊聊你的时间是如何管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