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熟能生巧中的熟,你是如何理解

 细直紧园 2022-02-09

北宋欧阳修称:“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全”。对于书法中“生”与“熟”的两个概念,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图片书法中的熟你是如何理解的?

书法中的“熟”指的什么呢?

所谓“熟”,是指学书者笔法精通,技法精湛,对书法中的点画、结体均符合书法美学规则,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我们刚学书法很陌生,懂的知识很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之后,就会进入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再下笔的时候,我们写起来比较流畅,慢慢地就达到了一个熟练的境界。

图片初学者生,久习则熟。

任何艺术的学习都是从技术开始的,书法也不例外。高度熟练的技巧技法,是进行书法创作的关键保证。书法中的“熟”,你'是怎样做到的呢?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由生到熟是第一步,熟主要是指熟悉、熟练。在书法中主要是针对技法而言的。这里的技法包含构成书法艺术的多种元素。

图片太熟则媚俗,熟而能生则高雅。

例如,墨色中的浓淡干湿运用中的“熟”,用笔技巧、技法的“熟”,结构造塑中的“熟”,章法、空间距离大小的“熟"等等,常言道:“熟能生巧”。熟是生的基础,不过熟只是第一步,并非最终目的。

图片画到生时是熟时

熟到一定的程度还需要追求“生”。就是指生涩、生拙。通过生拙的东西来破熟。因为熟到最后很容易趋于俗。姚孟起就说过:“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

图片字需先熟后生,画需熟外熟

总的来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通常都是生熟相宜的。由生到熟,熟中求生,生熟有度。从“生”到“熟”是必然,从“熟”到“生”是突破,即由生而熟是继承,既熟能生是创新。

学书法,如何学会用墨

练书法,如何学会用墨?是体现书法艺术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纵观中国书法史,凡是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书法作品,墨色都很精彩,做到了笔精墨妙。所以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可以称之为笔墨功夫,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东方情致和美妙的中华气韵,温润含蓄,变化多端。那又如何学会用墨呢?

图片墨分五彩

字怎样能写出好的墨色呢?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大家参考。

一、掌屋好墨的浓淡。

传统绘画中,墨分五色即焦黑、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由于水分比例的不同,可以表现丰富的层次变化。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墨色变化都是很丰富的。所以说,墨的浓淡适宜,燥润相杂,是书法艺术的关键。

1、浓墨

图片练书法,如何学会用墨?

墨须浓而不疑,因为凝则笔画呆板。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2、淡墨。

墨须淡而不死,因为死则伤神。淡墨可使书法作品气脉通畅,活而有情韵,用得好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给人一种清远淡雅的美感。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

图片淡墨妙法

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墨,控制好墨的浓淡。浓墨作品可以焕发精神,淡墨作品可以别具神采。

二、干笔。

1、干笔亦称枯笔。是指笔墨中含水分量少,由于蘸墨不足,墨汁不能浸满笔画而出现飞白现象,便字显得苍劲古雅,朴拙老辣之感。后人称干笔为一色,枯笔之墨色即为“干”。

图片干笔,如何用墨技巧?

2、湿笔,如果笔中的水墨太多,水墨浸润到笔画以外,就称为湿笔。湿笔写出的点画浑厚滋润而丰腴。但此法难于把握,用之不当,就会见墨不见笔,肥厚臃肿,成为有肉无骨的“墨猪”。

图片湿笔的密诀

书法用墨除了干湿、浓淡之外,润墨和燥墨在书法中各有用场,我们可以领会这两种墨法的奥妙。

三、润墨和燥墨。

1、润笔即笔头所含墨汁较多,书写出来的线条润泽。墨润而轻则字秀,给人以流畅清丽的感觉;墨润而重则字茂。给人以饱满丰腴的感觉。

图片如何学会润笔?

墨色过枯则燥,墨色过润则嫩,两者都不可过度。所以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水太多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则多累,积则不匀。”故用墨要浓淡适宜,燥润相杂。

一件好的作品大约有十分之二三是枯笔,十分之七八是润笔,变化得当,书法作品才精妙。一件作品倘若有十分之四五是枯笔,则整幅作品显得燥。相反,倘若没有枯笔相称。整幅作品就显得墨色单调,缺乏变化,韵味就平淡。燥润手法是书者功力、素养深浅的体现,内中颇多奥妙,运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图片宋金体书法,不火不燥

总之,练习书法,学会如何用墨?还是很重要的。书法是讲究笔墨情趣的艺术,从技术上说是笔墨的艺术。只有骨气神韵俱足,笔情墨趣交融,方能呈现一种和谐、深邃的意境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