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惯性流产(滑胎)如何调理

 浩源中医书馆 2022-02-09

天赐医草 图片还艾于民

关 注 公 众 号  

 把 健 康 掌 握 在自 己 手 里


图片

图片

习惯性流产

▲ 郭小伟

习惯性流产在现代医学中指连续自然流产三次及三次以上者,且每次流产往往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以阴道出血、下腹隐痛及宫颈口扩张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若不能及时进行处理,还可引发不全流产、休克、大出血等严重后。根据习惯性流产发生的时间可将流产分为早期习惯性流产及晚期习惯性流产,早期习惯性流产系指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晚期习惯性流产指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

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因素有多种,常见的有孕妇自身内分泌因素(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等等)、自身免疫因素、子宫发育异常因素、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因素等。

发生习惯性流产之前,患者通常会有先兆流产的临床表现,例如会有阴道异常出血的情况,有腹痛表现,腹部坠涨感,异常腰痛等等诸多异常表现,并继而发生流产。因此习惯性流产的诊断较为容易。

2.关键症状

有自然流产史后再次怀孕,出现阴道出血、下腹疼痛、妊娠物排出等现象。

3.中医病因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以虚为主,主要是由于脾肾两虚,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充,或者因为纵欲过度尤其是孕后房事不节损伤肾气,使肾精暗耗;或者因劳倦忧思内伤脾土,肾虚则胎失所系,脾虚而无力固摄,胎儿失去承载而导致屡孕屡堕,发为滑胎。中医常从气虚、阴虚、肾虚、阳虚4个方面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导致流产的因素与机体肾脏功能有重要的相关性,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受孕,而在女性成功妊娠之后,肾气所起到的作用仍然不能忽视。《女科经论·引女科集略》中说:“女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所系也,若肾气亏损,便不能固摄胎元。”因此古人中流传“肾以载胎”的说法,充分说明了母体肾气盛衰与胎儿发育之间的相关性。而肾气盛衰除了与自身机体健康状况有关系之外,也可能由于人为耗损使得肾气亏虚,影响胎元,古人认为纵欲伤肾,这是导致发生习惯性流产的一项重要原因,应当加以重视。叶天士在《女科证治》中指出:“保胎以绝欲为第一要策。若不知慎戒,而触犯房事,三月以前,多患暗产;三月以后,常致胎动小产。”这直接指出了在孕妇妊娠期间应当尽量避免房事,无论是妊娠前三个月胎象稳定之前,还是妊娠三个月之后,房事均可使发生流产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发生习惯性流产与肾气不固具有直接相关性,如果不对肾气及时补益调理,会造成屡孕屡堕,这也是习惯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原因。

另外,中医认为孕妇气血亏损会导致胎元有失濡养,使得无法满足胚胎发育需求,造成胚胎发育异常,并可进而导致流产情况的发生。如果是由于该种原因导致的流产,在流产之后不对气血进行调理,再次受孕之后会有很大的流产概率,并逐渐形成习惯性流产。叶天士在《女科证治》中说:“妇人有孕,全赖血以养之,气以护之。”要想保持胎象平稳,促进胚胎、胎儿健康发育,顺利度过孕期,必须要保持气血充盛,且气血应当相互调和。此外,气血赖脾胃以生化和运行,脾气虚弱是导致气血不足的重要因素,而气血不足又会直接影响到胎气,使得胎元失养不固,从而导致先兆流产或流产。经过进行中医理论及经验总结,认为肾气亏损是导致习惯性流产最主要的原因,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其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治疗时应当分清主次,整体调理。

图片


刘老的经验方


刘兴远刘老自拟保胎汤,治以益气健脾、调和阳明经,配参苓白术散化裁(太子参、白术、茯苓、砂仁、莲子等),意在健脾益气,使气血流畅,胎有所养。

处方∶太子参、茯苓、白术、砂仁(后下)、莲子、杜仲、川断、黄芩、川芎、炒白芍、阿胶(烊化)、甘草、山萸肉、菟丝子。

功能∶调补冲任,养血安胎。

主治∶习惯性流产,滑胎,胎动不安。

用法;于准备怀孕起,每2天服1剂,停经后每天1剂,服至第5个月后,改为每3天1 剂,直至妊娠200天。

方解∶砂仁有温胃和中、安胎止呕之功;莲子开胃促纳祛湿;杜仲、川断、山萸肉等补肝肾、固冲任;菟丝子为固肾安胎第一药;黄芩清热,热去胎自安;炒白芍、阿胶养血滋阴;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面;甘草下达血海开瘀通经。治疗本病,首先夫妻双方都要调神养精蓄锐,提高自身抵抗力,节制房事禁烟酒,始终保持有旺盛的精力调整良好的心态。

加减∶阴虚火旺者加生地,倍用黄芩;素体阳虚恶寒怕冷者加仙灵脾、肉桂;气虚小腹重坠者加黄芪、升麻、柴胡以益气升提;血虚腹痛者加当归、黄芪、白芍以补气生血、和营止痛;胎漏下血者加阿胶、地榆炭、艾炭以清热养血止血;恶阻者加陈皮、半夏、竹茹以理气止呕。随症加减,应用此方多年来屡见显效。

病案∶

方某某,女,30岁,缘患者自诉结婚5年中先后流产4次,均在怀孕后3个月无任何诱因自流,即'妊娠而堕'。夫妇双方实感苦恼,于是求用中医药治疗。刻诊∶面色萎黄不华,语音低沉无力,畏寒,月经周期正常,于月经期第1~2天有腹痛,但可忍受,脉沉细,舌淡胖齿痕。

辨证∶脾胃俱虚,气血不足。在治疗前先做怀孕医嘱∶嘱其夫妻双方,调整心态,保持身心健康,禁烟酒,节制房事勿过劳,合理膳食等,有计划怀孕。予以保胎汤化裁。

处方∶太子参30g、茯苓20g、白术15g、砂仁12g后F、莲子15g、杜仲15g、川断15g、山萸肉15g、黄芪 20 g、仙灵脾15g、黄芩10g、川芎 10 g、炒白芍10g、阿胶10g(烊化)、甘草6 g。

在准备怀孕前,先服本方,每2日1剂,第64天已经2个月,改为每日1剂,再服至第4 个月时,因不慎有少许阴道流血,嘱其卧床休息1个月,去川芎,加阿胶20g4化》、地榆炭30g、艾炭15g,经服用7天后血已止,后继服本方,至第5个月后改为每3日1剂,直至第6个月,妇科检查证实胎动胎心正常,彩超证实为一正常胎儿后,停药观察,足月后分娩一健康女婴。

治则


培肾固本,补益气血。

主穴

脾胃俞、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飞扬,阴谷。


配穴:
若伴有肛门坠胀、非经期不规则少量出血等脾气亏虚的表现,加灸脾俞、气海;

若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等肾气不固的表现,加灸百会、肾俞、太溪补肾固本;

气血虚弱加灸膈俞穴。

关元为任脉要穴,位于下腹部丹田之处,主一身之元气,调冲任血脉,充盈胞官气血;维道为足少阳胆经与带脉交会之穴,可维系带脉,固摄胞官;足三里穴是强身健体的要穴,灸足三里可以扶助人体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温补脾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

会穴,补脾之亏虚,兼调肝、脾、肾之气血,三经气血充盛,则冲任调达,胞官以固。

腹忌口和饮食


1.忌食生冷、油腻、辣椒、破气食物,如海带、海藻类及萝卜之类食品。

2.忌食桃仁、山楂、香橼等破血、寒凉、滑胎之品。

本病主要由于肾气不固,气血不足引起,适当的食健脾、固肾、补气的食物,如山药、芡实、木耳、红枣、桂圆、蜂蜜、鸡肉、牛肉、鸽肉、鱼肉、芝麻、桑椹、枸杞子、蘑菇、南瓜、花生、豆及豆制品、蛋类及新鲜蔬菜和当季水果等。

滑胎症与舌诊


舌淡胖苔白∶多为肾虚冲任不固,胎失系载所致。症见屡孕屡堕3次以上,或滑胎后难于受孕,月经初潮较晚或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经量较少,色淡或黯,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精神萎靡,夜尿频多,目眶黯黑,或面色晦暗,脉沉弱。

舌淡苔薄白∶多为气血两虚,冲任不足,不能养胎载胎所致。症见屡孕屡堕3次以上,月经周期推后,量少或闭经,头晕眼花,神倦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脉细弱。

舌红少苔或无苔∶多为阴虚内热,热伤冲任,损及胎元所致。症见屡孕屡随连续3次或3次以上,孕后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小腹坠胀、灼痛,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或形体消瘦,月经量少,色红质稠,脉细数。

舌红少苔或无苔∶多为阴虚内热,热伤冲任,损及胎元所致。症见屡孕屡随连续3次或3次以上,孕后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小腹坠胀、灼痛,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或形体消瘦,月经量少,色红质稠,脉细数。

舌黯或有瘀点、瘀斑∶多为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胎失血养所致。症见屡孕屡堕连续3次或3次以上,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质稠,或有小腹疼痛,腰酸下坠,或小腹有包块,素有瘤瘕,脉弦或沉涩。

陈艾鸡蛋治疗习惯性流产


【干货】

观舌下焦;舌下焦两边凸起,中间凹,且舌苔竖起,整体下焦僵硬不柔软,且干燥。提示女性易患习惯性流产,输卵管堵塞,易便秘。

图片

有夫妇准备要孩子咨询如何备孕?

我问是否准备好不抱怨不生气呢,孩子在肚子里是个小天地,和气才能生万物,现在很多妇女平白无故老是流产,因为子宫经常地震,气得直跺脚,孩子只好逃跑。

按月辩证园地

受胎一月宜补脾。症多出现食少纳呆,脾气不和,治以酸甘,宜四君子汤加五味子,陈皮,莲肉,大枣以补其脾气,增进食欲。

受胎二月宜清肝温胆。此期多见口苦舌燥、呕逆、甚有寒热往来之状,此乃一派肝胆郁热征象,宜四君子汤加柴胡、苏叶、黄芩、竹茹、石斛以治之。

受胎三月宜养心益气。妊娠至三越月,多健中固本。其症常见腰酸,倦怠有力,宜四君子场加桑椹子,枸杞子、大枣、杜仲。

受胎五月宜舒肝理气。随着胎火发育,胞宫被迫,致肝气不得疏泄,症见“子气”“子肿”宜四君子场加砂仁、苏梗、王瓜皮、泽泻。

保育方略:妊娠二月宜养胎;妊娠三月宜安胎;妊娠四月宜助气安胎;妊娠五月宜疏肝培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