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开始前,念叨几句 从今日开始,我们一起阅读《第五项修炼》,输出便签。 每天,我们将根据拆页的内容和设计的任务,选择1-3个拆页,组合为当天的便签输出任务。每天你可以选择我推送的任务完成,需要的时间大约在30分钟。当然你也可以自行在这本书中选择拆页,书写便签。无论你选择哪一个方式,重点在于阅读本书产生了输出。 「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4期第1天 《第五项修炼》第一章
「拆页一」 来自第一章 《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用一只手撬动世界》P6
P12
「I,重述知识」 拆页中的描述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能够产生学习文化的五项修炼,并说明了系统思考是第五项修炼。阅读中,如果你对某一个修炼特别有感触,那么请用文字记录下你的所思所想。(此便签为选做) 我对“自我超越”这个片段特别有感触。因为我想挑战自己。我的目标是不断地挑战自己。 [WHAT]这个片段说明了什么时候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五项修炼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是我们构建个人学习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石。 [WHY] “超越”一词含有超过、胜过的意思。“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 巧的精熟。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不可能仅仅满足于现状(即使这种现状相对于别人而言 是如此优越),在其心目中必然有一个远远高于现状的远大理想。而这个理想的实现又成为激励其不断学习和进取的动力,这样的人就是自我超越之人。自我超越是一种建立愿景和实现愿景的过程,一种学习、创造和个人成长的过程, 一种终身的修炼。 我们经常思考自超越以及积极主动追寻自我超越时,我们就会产生心流,对自己的成长产生动力,会激发全身心的投入,增强自己的毅力,从而实现自我的突破。 但是我们不这么做的话,我们可能一辈子碌碌无为,得过且过了。所以,你甘心做平庸的人吗?还是说你愿意尝试成为挑战自己的人?这取决于你。 [WHERE]这种情况对于乐观积极的人是适用的。我们看到有阳光心态的人,他们总是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也感觉到开放进取的心态。这种情况对消极懒惰的人是不适用的。 [HOW]那么,你可能要问我了:怎么做呀?泉水宝宝。我想了想,应该这么做: 1、建立个人小目标。 2、制订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行动计划。 3、行动。 4、一周一次小复盘。 A1: 故事:第十期训练营我抢了第一天的作业,做完示范后,我就不写作业了。本来开始信心满满地想不花钱写一期训练营作业,硬生生就是没有实现。 反思: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原因在于自己没有目标。因为没有目标,也不好意思抢学员的第一名作业,动力不够,所以,才导致了自己不能超越自我的惰性。然后,就偷懒了。 A1+:如果可以重来一回,我应该这么做: 1、建立个人小目标:每天用十分钟写一个训练营的作业。 2、制订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行动计划:每天晚上20:30开始坐在桌子边,并用手机计时,强迫自己在10分钟内写完。如果没有完成就罚自己做一个下蹲。完成的话给自己一个巧克力奖励。 3、行动:每天做一次。 4、一周一次小复盘。在周末学员小复盘的时候,自己偷偷地也复盘一下。 A2: 目标:在本周应用本节片段所学内容实现一次对自己工作中间的一次超越。 背景:本周要打二个超级难沟通的电话。 行动计划: 1、建立个人小目标:坚决完成工作任务。 2、制订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行动计划:时间:周二、周三;地点:公司办公室;通过发短信、打电话、设计话术、做好心理失败准备,反复拨打对方电话争取达成目标。必要时用上关键对话的技巧。 3、行动。明天开始行动,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4、一周一次小复盘。周六提交工作计划的时候,采用个人复盘模板对这个任务重点说明交待清楚。 「A1,激活经验」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在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五个方面,投入过哪些,你注意过他们之间的关联吗?有哪些是值得你在这里说的成长。 实际上,在我的成长中,我最早接触的是”系统思考“。因为我一直担任ISO9000的管理者代表,ISO9000是一套非常好的管理工具。ISO9000有八项原则依次为: 1.以顾客为中心;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互利的供方关系。 实际上ISO9000强调的就是系统思维。系统思维非常重要。当你有了系统思维以后,你看事情的观点就会发生变化,你会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会根据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来看问题,根据空间多维立体的角度来看问题,甚至会跳出思维的局限。也因此,你会站在一个整体角度来考虑自我发展、组织愿景、团队建设。也因此,我学会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因此而变得豁达。 「A2,规划运用」 设想一下,本期《第五项修炼》便签结束时,你会获得哪些收获? 人生修炼是一场苦旅。 我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能实现自我的突破,不要自我设限。 以人生的参禅的三重境界来说: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这可能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境界,“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不为物喜,不为已悲,做一个安静的勇敢的自己。 写在后面的话: |
|
来自: 新用户8912qDXv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