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什么人能成为教育家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2-10

和玉雕大师聊天,很有意思。他做师傅,带徒弟;我做老师,教学生。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一类人。

我说,我们做老师的,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总是想方设法要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学生,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但我听说,你们手艺人,师傅都对徒弟留一手,甚至留多手。有意把工序拆分开,一个人只做一个环节。作图的只作图,制坯的只制坯,雕刻的只雕刻,打磨的只打磨,而且相互之间不允许交流。

最近看了吴宇森一部电影《剑雨》,师傅有意给徒弟的剑法中留下四个破绽,就是为了将来对付徒弟,这是为什么呢?

大师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民间的一句俗语。

我问,情况真有这么严重吗?

大师说,情况的确很严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是一句俗语,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当年自己学艺时所遭受的苦难,简直不是文字所能表达。各种防范、各种设计、各种阻隔,甚至有意让其误入歧途,越是优秀聪颖的徒弟越是被针对。

如果一个师傅如此,我们可以归结为人品问题,如果所有师傅基本都是如此,那就不能归为品行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

不妨拿师傅和老师比较一下。老师是知识型的,师傅是技能和方法型的。知识很难垄断,而且更新很快,这地方学不到,别的地方能学到。但师傅所教的技能不同,技能有很多独门绝技,可以形成垄断、私相授受。

我们现在被卡脖子,就是技术上被垄断。芯片理论和发动机,知识理论大家都知道,但技能就不同了。比如美国卡中国芯片,俄罗斯卡中国发动机。俄国为什么也卡发动机技术?因为一旦发动机被我们攻破,我们也会杀师傅,就会在军火生意中击败俄罗斯。

师傅通过产品说话,老师的价值也通过产品说话,但老师产品很特殊,其最重要的产品是学生。其价值主要由学生来衡量,所以有“名师出高徒”之说。如果没有高徒的映衬,名师的成色就很值得怀疑。

老师培养出优秀学子之后,优秀学子从事的大多不是老师的行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弟子所有的成就,都会溯源到老师这里。所谓“桃李满天下”,这里的“满天下”是最重要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学生毕业之后,是要撒作满天星的,是要经历江湖夜雨的。老师会享受学生闯荡带给自己的荣耀。

但师傅呢?师傅和弟子,从事的是同一个行当,都要靠手艺吃饭,两者有直接竞争关系。如果师傅毫无保留,直接把看家本领都传给弟子。那么,随着师傅的精力和体力衰减,尤其是玉雕行业对眼睛的特殊要求,很快师傅就会在竞争中落于下风。一旦竞争处于下风,很可能就会被淘汰出局,这是非常残忍的。

而且大师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玉雕行业,哪怕最厉害的师傅,穷尽毕生的心血,最后自己的精华所得不过寥寥数语,和最笨的徒弟之间只隔一层窗户纸。戳破这层窗户纸非常简单,只要一节课,师傅做一个示范,大多徒弟都能大功告成,从此师傅只能看徒弟的脸色,在徒弟面前讨饭吃了。

是重重的顾虑使得师傅保守了,这不完全是师傅的错,当然更不是徒弟的错。师傅保守是有原因,甚至是有历史沿袭的。江湖门派中,很多功夫师傅都是传子不传女的。连自己的女儿都不传,都信不过,何况是徒弟?

我们都知道叶问的高足是李小龙。但李小龙却是咏春拳的叛徒。当年叶问收徒,有一个习俗,一定要从地板李小龙的画像上踩过去。为什么?就因为李小龙把咏春拳传给外人,破坏了规矩,欺师灭祖。

学艺最重要的是学做人。只重技能,不重人品,根本无法立足社会。只有把人做好了,海纳百川,转益多师,博采众长,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李小龙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就是打破了武术中的门户之见,用自己的一片诚心感动他人,把自己的绝招传给他人,也因而获得了菲律宾棍王、日本空手道大师、美国拳王的悉心点拨,倾囊相授,集百家之长,最终融会贯通,独创了截拳道,成为世界公认的武术大师。

我曾读过汤学春的微型小说《伞》,不妨简述如下。

徒弟学成下山,师傅送他。烟雨蒙蒙,徒弟突然跪下。师傅很不高兴,徒弟跪下,证明徒弟还有所求,但师傅已经把毕生所学都传给徒弟了,徒弟学成了天下无敌的天罡刀法。

师傅说,你已经是天下第一了,还有何求?

徒弟说,天罡刀法可有解法?师傅说,无解。徒弟仍然不起身。师傅愕然。

徒弟说,虽然无解,我是天下第一。但师傅如果传给他人,我仍然不算天下第一。

师傅说,我已老了,风烛残年,不会再收徒弟了。徒弟说,你从这个山崖跳下去,我才信你,我才算真正的天下第一。师傅打了一个寒颤,徒弟下山,适逢下雨,师傅赶过来,乃是为徒弟送伞。

师傅就说,徒儿,你未必断得了我手里的这把伞。徒弟挥刀砍过,那把伞其实就是一把普通的竹伞。徒儿一刀砍过,竹伞支架全部散尽,变成了一把竹匕,说时迟那时快,师傅用这把竹匕把徒儿钉在了石板上……

师傅老泪纵横,这个徒儿他是当儿子养的,可是……山风凄迷,黄叶纷飞。师傅一声长啸,纵身跳下悬崖……

师傅总是很悲惨的。拿师傅和老师相比,特别是要求师傅要和老师一样是过分要求。老师桃李满天下,但如果这个桃李和老师在一个园子里,那么,情形或许就不会太妙。

李昌镐是曹薰铉的徒弟,但随着李昌镐的崛起,曹薰铉一次次被徒弟击败,大量的奖金被李昌镐拿走。这是典型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案例。

现在全国各地名师共同体如火如荼,但产生有影响的名师却很有限。为什么?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呢?有一个著名领衔人告诉我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他说:“大树之下,寸草难生。”

为什么墙里开花墙外香?除非少数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般来说,能香到墙外的花,总归是香的。墙里就算闻到香也不能承认香,甚至还鄙视为臭。为什么?这就是人性。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远方的诗人是诗人,身旁的诗人是疯子。

为什么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道同为一。因为大家都愿意表扬和称赞远方的和尚,你看,这个和尚好帅,光头好亮,经念得多好。但本地的和尚遭遇就不同了。那个秃驴,念的什么鬼东西?秃驴,回去,尼姑等着你。

正因为如此。

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学校的青蓝工程,对于各类的名师工作室和名师共同体,就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毕竟未来都是在一个锅里吃饭。所有的要求不能超越时代,不能超越人性,更不能反人性。

不苛求师傅一定要倾囊相授。倾囊相授是不可能的,但要求师傅在自己的职业规范内,教自己能教的,可以教的,不对老师进行道德绑架。

不苛求徒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凭着自己的从师伦理,尊重自己的老师就可以了,不能无限上升。否则转益多师,一千个师傅,就有一千个父亲,那也太荒唐了。根据物理学科的概念,在时代包容的伦理误差范围内,尊重自己的师傅就够了。

和我交流的玉雕大师非常有情怀,非常可贵。他因为苦于当年自己的求师之苦,痛恨这种弊端,下决心要打破这个陈规陋习。他不但自己亲自授徒,开诚布公,还自己还开学校,把全部的精华都教授给学生。

他最终从小我中跳出来,所以我说他是大师中的大师,他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玉雕大师,还是一个教育家。

教育家是要留在历史长河中的。

如果每个师傅都要留一手,那么永远就只能有那点儿出息。永远是小农思想,封闭保守、自给自足,但自给有限,自足也有限。


作者:王开东,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全国知名高中语文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