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为何没彻底炸掉水门桥?美军战后研究,猜出了实情

 兰州家长 2022-02-10

最近,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在热映,也引发了大家的不少讨论。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主要聚焦了水门桥的位置、意义及周边的战斗,不过不可能面面俱到,有的朋友还是有不少疑问。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比如有网友对比水门桥被炸前后的照片就会发现,志愿军对水门桥的爆破都集中于桥的右侧,而左侧其实也是可以爆破的。

如果将左侧桥面也炸掉,那么对美军修复水门桥来说,必然困难是要更大的,可志愿军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其实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炸药。

美军在战后研究中认为,跟陆战1师战斗的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上跟西线的志愿军差不了多少,主要的差别在与东线志愿军的粮食和弹药补给极度短缺。

美军在作战中发现,西线志愿军在机枪和手榴弹方面几乎是没有缺过弹药的,而且还能看到不断运输弹药的人员。而东线的志愿军由于弹药缺乏,耗尽所携带的弹药后,由于没有持续补给,作战效率便会很快失去。

其实这一点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知道,因为当时东线的志愿军9兵团不要说是粮食弹药了,就是基本的冬装都不齐全,实际战斗力是大受影响的。

文章图片3

这不是说我们后方没有冬装和补给物资,最关键的是受到空袭威胁、道路状况和运输力量的限制。

现在的一些网友总是将补给问题归咎于单个原因,但实际上东线的补给困难是多重因素下综合作用的结果。

比如美军航空兵的存在,使得志愿军在白天的补给很难进行,同时东线道路条件有限,美军航空兵在道路上狂轰滥炸,就严重阻碍了志愿军作战物资的输送。

而且当时我们的车辆有限,同时车辆本身也因空袭损失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后方即便是有粮食、冬装和弹药,真正能输送到前方的也只是一部分。

文章图片4

所以结合后勤因素来看,实际上当时对东线志愿军限制最大的其实是美军的航空兵。

现在一些网友总说什么志愿军是15万人打美军2万人,而对美军在海上的航母和天上的飞机视而不见,难不成这些海空军就不是参战力量了?

所以谈长津湖战役,计算美军实力的时候不要老盯着陆战1师,数目庞大的美军海空军及陆战队航空力量也应考虑在内。

这些航空兵对志愿军造成的直接伤亡是一方面,还应考虑其对志愿军后勤线、炮兵运动的制约,以及反过来讲其对美军自身的补给却是极限加强的因素。

否则,大家能想象美军带着几千名重伤员突围是什么情景?如果水门桥没有空投M2车辙桥组件,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所以说,长津湖战役的基本认识是志愿军轻步兵在跟美军的陆海空立体作战力量在战斗,这一背景不容忽视。

文章图片5

由于前述的综合原因存在,志愿军的补给问题始终未能解决,这就严重限制了志愿军的火力和实际战斗力。

因冻饿直接减员和因冻饿造成的体力下降,是对志愿军兵员战斗力的限制,在对志愿军火力限制的方面主要有:

第一:志愿军野榴炮部队难以运动和参战,甚至山炮和大口径迫击炮也难以参加战斗,志愿军实战中能依靠的炮火主要是82迫击炮和60迫击炮。而由于极寒温度的影响,实战中出现了70%迫击炮打不响的情况,更限制了志愿军的火力。

美军研究志愿军对陆战1师作战时发现,志愿军在6次攻击战斗中有轻型炮兵支援,每次使用炮数不超过2到3门,发炮数也是寥寥数发,这便是东线志愿军火力贫弱的直接表现。

第二:由于志愿军炮兵参战程度有限,实战中主要靠步兵轻武器作战,然而由于补给方面的困难,就连步兵轻武器的弹药供应也并不充足。

文章图片6

如志愿军第20军60师,战役期间内仅得到七九子弹不到4万发,三零子弹500发的补充,主要依靠自身携带的弹药作战。由于跟美军作战弹药消耗大,只靠本部携带的弹药显然是不太够用的。

所以美军不仅未能体会到志愿军炮火的凶猛,其实就是步兵火力对射,东线的志愿军也仅能维持短促火力。

而回到爆破水门桥的问题,想要将桥全面炸掉在技术难度上并不大,关键是炸药够不够用的问题。在前述补给困难的背景下,粮食子弹冬装的补给都不充足,那炸药又怎么可能充足呢?

以志愿军第20军60师为例,战役中得到炸药的补给量为2370斤,加上本部所携带的炸药,在战役中一共消耗炸药为4948斤。

这个量可能乍一看不少,可这可是在整个战役中,一个整师所消耗的炸药量,结合当时第60师所承担的任务,就知道这点炸药根本不够用了。

文章图片7

第60师当时承担的作战任务是割裂下碣隅里和古土里美军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布防在从古土里到堡后庄一线的公路线附近,所担负的是几十公里的破路和作战任务。

请注意,志愿军的破路不仅仅限于是水门桥一处,而是整条线路上的破路,光是桥梁就不止水门桥,而是至少有4座桥。

以具体承担在水门桥破路的第180团为例,该团最初在古土里周边破路,在执行前往黄草岭破路任务前,全团炸药仅剩15斤。

后续180团向南挺进,执行包括破坏水门桥的破路任务时,携带炸药肯定有所补充。但考虑到60师主力在古土里以北布防,且中途还打了德赖斯代尔特遣队,消耗了大量炸药,那么180团手中的可用炸药必然是不多的,而且该团还在补给线的最南端,获得新的补给更加困难。

在炸药不多的情况下,使用炸药爆破只能是在水门桥这样的重点地段,而且不可能孤注一掷地将炸药全部用尽,上来就把桥全部炸掉。

因为以志愿军当时的经验来说,将桥破坏到那个程度已经可以了,在我们之前的对手中,并没有谁表现出了极强的修复能力。

文章图片8

然而美军是一支专业性极强的现代化军队,它的工兵很厉害,而且有大量的机械化装备。

以11月29日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战斗来说,60师主力在下碣隅里和古土里之间也进行了破路、破桥,然而美军坦克以密集阵形互相掩护,抵达一处破桥即掩护工兵进行修复,修复后再行通过,基本并未受到阻碍。

11月30日到12月1日凌晨,美军第31团第2营经黄草岭抵达古土里,在古土里外围我们也有破路,然而依旧未能阻止美军机械化车队的前进。

在志愿军第一次炸坏水门桥后,美军工兵前来很快也将桥面给修复了,这就给志愿军的破路任务造成了很大压力。

由于当时天寒地冻,志愿军手中的工具有限,人力破路的效率不高;而使用炸药的话,又受限于炸药太少。

文章图片9

所以志愿军的策略是使用路障阻挡通道,用少量炸药炸掉最关键的地段。但美军的推土机可以轻易清除路障,其工兵也具备快速架桥能力。

美军战后的研究报告中是这么认为的:

志愿军在陆战1师的主补给线上用上了大量的路障及少数的爆破手段,在一些最敏感的的位置,炸药被有效地用来切断交通。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炸断位于古土里以南、1081高地山脚不远横过发电站水管的工作桥。

这座桥位于一个落差1500公尺的峡谷之上,如果不能修复的话,任何车辆都不能通过向南撤退。

美军虽然早就预料到了这个问题,并通过空投预制桥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即便如此,志愿军还是以少量的炸药造成了最大的障碍。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如果志愿军有足够炸药的话,整个路线上像这样的机会比比皆是,整个主补给线就像是在山壁上开凿的狭窄栈道一样,只要造成几处大山崩,它就会完全损毁无法通行。但是在这里的志愿军虽然占领一个星期之久,却并未采取类似的行动。在这里,以及柳潭里到下碣隅里之间的路段上,志愿军的炸药似乎只够用于几处可以容易地以少量炸药爆破的小型桥梁上。

美军的猜测并没有错,志愿军关键就是炸药太少,只能保证重点爆破。要是志愿军手中的炸药足够多,水门桥肯定能彻底炸掉,甚至如美军自己所说,炸出几处大山崩,那么也会严重阻碍其撤退行动。

这样的设想其实很多研究长津湖战役的人都有过,甚至我们还会想要是一开始集中力量打的是下碣隅里会如何?如果志愿军有一些喀秋莎火箭炮又会如何?如果志愿军冬装齐全又会如何?

文章图片13

但这些设想终究只是想想罢了,在当时那个背景下,志愿军手里的条件就是那么有限。可即便在这么艰难的条件,我们还是坚决打了。

这仗打得公平吗?不公平,要是让现在的网友们去指挥,这仗没法打啊!可志愿军为什么那么坚决去打呢?

我们在看志愿军战后总结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志愿军对美军的能力有多惊讶,反倒是在无比认真地去总结敌军的优缺点,我军的优缺点,反复研究还有哪些环节能够做得更好,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打的问题。

我们根本不怕美军有多难打,全部的精力都在于依靠现有条件如何更好地去打击美军,这种态度和精神也是给留给我们后辈的巨大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