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十八梯

 元霄2017 2022-02-10
清晨,淅淅沥沥的雨飘落着,打湿了我的头发,淋透了我的衣衫,却挡不住我游逛重庆老街——十八梯的热情。
  冒雨出发,转公交乘轻轨,几次辗转倒车,终于来到渝中区较场口十八梯老街口。从较场口俯视,绵绵细雨中,街头巷尾,人头攒动,大家拖家带口,三三两两,来到这个重新打造好的风貌街,看风景、拍照片、品小吃、购饰品。
  我走下石板梯坎,边逛边想,边想边寻,这十八梯风貌街,到底有什么魔力这么勾人情怀?是青石板阶梯上时间的痕迹,还是低矮檐口下滴雨的惆怅?是坊间煤炉升起的烟火气,还是穿越街头巷尾的吆喝声?是游人镜头里的韵味,还是市井生活中的日常?
  我们无法定义十八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但十八梯实实在在有它的来历,有它的时光记忆。据传,明朝时,该地曾有一口老井,距离居民住处正好有十八步梯坎,因而逐渐被人们称作十八梯。另一说法是,清朝时,人们为方便通行,于此地修筑小路。由于上下两端坡度较大,阶梯被分为十八段,每段有平台供过往行人小憩,遂有十八梯之名。
  一名源之水,一名源之山,这就是山水之城重庆的十八梯。直到1990年代,这里还是连接上下半城的步行通道,是市民脚下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最坚实的阶梯。
  旧时光里,这里是重庆的大千世界:有坐滑竿的画面,有剪纸、糖关刀、捏面人的场景;有当街修脸面、拔火罐的热闹;有炒怪味胡豆、担担面、油炸粑粑的香味……这一切,并存于坡坡坎坎的两旁。“磨菜刀磨剪子哦”“卖麻糖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阵阵吆喝声,在这片阶梯小巷中回荡。铁桶爆米花惊雷般的响声从不给你赖床的机会。如今这些已悄然远去,梦里花落知多少。
  十八梯的风貌、十八梯的灵魂,而今得到新的展示。
  较场口下半城的“七街六巷”包括十八梯、下回水沟、厚慈街、守备街、凤凰台街、响水桥、花街子、善果巷、轿铺巷、永兴巷、瞿家沟、月台坝和储奇门大巷子,现在新城崛起后,很多街巷已不复存在。
  刚刚修缮完成的十八梯风貌街,是顺着山势由沧桑青石垒砌而起,灰砖青瓦层层铺开,吊脚楼错落其间,远处凤凰台附近,有坡屋顶、女儿墙、小青瓦铺面、砖柱砖墙……我徘徊巡游,沿梯坎寻着小巷子的原景,触摸最本源的重庆、最古老的母城。
  在这里,邓小平踏过梯坎,坐上从太平门开往法国的轮船,踏上求学和革命之路;刘伯承曾在这里经营药铺,药铺是革命人士交换消息的接头处;于右任曾住在厚慈街一小巷的大院内,在此留下诸多墨宝,厚慈街街名正是他修改的;天风古琴社是当时高雅会所中最出名的一个,文人墨客流连其中,在那里可以看到冯玉祥出入的身影……
  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让来到这里的人怎能不驻足停留、频频回望?
  我在此来回上下,主街小巷走了一个遍,看风貌也看历史,看旧颜也观变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