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对语文教学设计有什么误解?

 阿倩歌 2022-02-10
《语文教学设计:优化与重构》
作者:张秋玲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8
页码:376页 ,421000字
阅读日期:3月6日~3月20日
今年读的11本书

加米学姐曾上过北师大张秋玲老师的课,遥记得去年加米推荐过她的书,但碍于准备考试的匆忙,我并没有拜读。

借这一个悠长的寒假,我认真读完,对教学设计的源头和发展、准备和实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是一本很系统的书,从教学设计的教育学理论出发,分析影响因素、选择策略,对教学环节的剖析,还有大量实用且匹配的案例和拓展文章。

读完以后,会有一种被更新的感觉,走出曾经以为的备课误区。

我意识到,设计出对学生有益,对自己专业提升有帮助的一堂堂好课,值得我们用毕生去努力。

问题引入:


  • 语文课教的是知识吗?

  • 语文课上的对话交流应该是怎样的?

  • 怎么看待备课这一件事?


语文课教的是知识吗?

语文和其他学科最与众不同的是,“要借助语言文字符号学习语言,透过他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的结果获取运用语言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好的作品学习语言文字表达,并且如何用具有自己个性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在这个教学与学习的双向过程中,教师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有一项工作格外重要,叫作语言转译。

教师的语言转译有四次:

  • 教材语言转译为教师的内部言语

  • 教师的内部言语转译为教学设计语言

  • 教学设计语言转译为有声的教学语言

  • 有声的教学语言转译为学生的学习语言

对于教材的内容,教师首先要进行吸收和内化,然后根据自己的内化,参考一些资料,最终写成教学设计的书面语言。

写完教学设计之后,要把书面语言转换为课堂上使用的有声语言,表达力求准确、清晰,让学生易于接受。

语言文字就是一套编码,也许你都认得汉字,但是由这些汉字组合起来的句子、段落、篇章,如果没有认真琢磨,联系生活经验,查找相关资料,可能会看得一知半解。

教师如何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都是需要费很大功夫的。

而这些功夫往往在课堂之外,在于教师日常的阅读和写作里,在语文教师对文字一点一滴的欣赏和表达中。

王尚文老师曾说过,“讲究语文品质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作好的文字,什么叫作不好的文字,不会讲、不能讲、不愿讲语文品质的老师不是好的老师,甚至是不及格的语文老师。”


语文课上应有基于语言文字的平等对话。

语文课的本质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脱离了语言文字本身,语文课可能变为历史课或者地理课。

学习语文,如果不能欣赏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之美,不能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语文课的功能也就丧失殆尽了。

而在语文课上,能提升我们语言文字表达的方法就是对话。我们用有声或者无声的语言进行对话,进而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观念。

对话交流为什么这么受重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看问题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个人的集思广益,会让我们站在高处,由此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指导下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多向的不对称性的对话场,教科书的编者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与编者的对话,学生以自己的阅读积累为前提,以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以及教师的自我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等等。”

这么多种对话如何更好地平衡呢?我个人认为师生之间的对话非常关键。

对话,从老师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开始,像一个石子被扔到水面上,激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这些涟漪就是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反馈。

对话,不仅仅是简答的一问一答而已,而是真正地探讨有价值的问题,能引起我们思维的共振和碰撞。

课堂上需要教师耐心等待、学生大胆各抒己见,形成一种独特的语文共同体,用语言进行交流,让思想产生碰撞。

因此,我们特别要注意对话之中的平等,稍有一点居高临下,很多对话就不能得到很好地开展。

“教师的丰富经历与学生的经历贫乏形成鲜明对比,设计教学特别要注意这种师强生弱、看似对话的假对话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对话的直接后果就是抹杀了学生阅读中形成的自我阅读的意识,压抑了学生阅读时文本情感所引起的心理变化


备课不是照搬他人成果,而是系统地创造。

教案与教学设计是很不一样的,“教案撰写是将教科书里呈现出来的教学材料,由教师单方面从教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规定教学步骤,单项线性传递给学生。”

“教学设计是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组成一个有序的教学系统,是由分析、计划、实施、评价、修改等五个环节构成的一个非线性结构。教师通过对各环节中的核心元素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在这个优化系统中得以自由地、最大限度地发展。”

做教学设计应该像做研究课题那样认真,书面的呈现最终须转译成课堂的有声语言,学生易接受的语言。书面呈现的设计没有完成好,接下来的语言转译就会具有随意性和不完整感。

因此,书中提到影响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因素有四个: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室。

了解自身的能力和状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起点、潜力和认知结构,吃透教材的结构和内容,还要关注教室的物理条件。

“系统”要求我们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完善教学设计;“创造”则要求我们告别教参,从文本出发,从自己的经历、学生的经验出发去创设具有个性的课堂。

徐立君老师在《一堂失败的语文课的启示》中总结了自己备课的失败点:

“强调'裸’视教材的可贵性,在看参考资料之前一定要自己认真读课文,认识文章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

郭华在一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再解释》的访谈里强调:

“我不太喜欢看教参......基本上就是拿着教材自己去看,我觉得把教材想通了,你的教法怎么样安排就出来了,我始终认为,不管学习的方式怎么变革,老师你对教材要有更深层次的把握,这样你才能指导学生。”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里面强调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其实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如果不提高教师的素质,谈教学学改革都是空的。



end



以上三个方面只是我对这本书提炼的冰山一角,如果有兴趣可以买来系统读一读哦。

读到这本书的准老师们是幸运的,我们可以在正式就业之前修正自己对教学设计的误解,认真为未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当然,不管什么时候读到这本书,都为时不晚,更重要的是我们行动起来,让之后的课堂充满专属于语文的生机勃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