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结这些,感觉自己在建房子,而行业研究框架是地基,房子建得好不好,关键看地基是否打好。 内容很优质,希望你认真耐心看完。 光伏行业基础研究框架:聚焦需求、供给、成本三大研究要素。 股价,普世逻辑,关注的是业绩&PE。 E:供需研究,成本研究同样重要。 PE:E的预期,供需预期、空间、格局,空间更为重要,亦受政策预期压制。
需求 光伏需求,就是建设电站的规模。 光伏电站成本相对固定,盈利模式简单易行。 光伏电站成本以折旧、财务费用等固定成本为主,日常运维、材料等费用占比低,从固定资产周转率来看,光伏运营企业周转率明显较低。 由于成本固定,在电价相对确定的情况下,光伏电站现金流确定,类似固定收益。项目投资回报率(IRR)容易计算,从而成为企业投资光伏电站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需求核心研究要素在于政策&成本。 光伏发电的上述属性使得光伏电站投资呈现明显的投资属性,需求研究的关键是:投资的空间与投资动力。 投资空间—能不能建: 光伏发电属于电力领域,一般由政府控制,因此由政策决定。 投资动力—愿不愿意建: IRR为核心,主要是电价与成本;由于过去光伏发电成本较高,因此IRR的关键在于政策补贴支持与电站装机成本。后期在平价模式下,成本的下降核心影响地位将进一步突出。 历史装机情况就是基于下图不断地周期波动:
历史复盘: 全球光伏发展历程,三轮周期波动:
2006年-2011年——快速成长期:年均增速约80%,但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 2013年-2017年——成长中继期:年均增速30-35%,中美日大国驱动。 2019年-2021年——平价新周期:年均增速预计在20-25%,由补贴转向平价,需求将呈现更强持续性与稳定性。 快速成长期 欧洲市场主导全球光伏装机量。
具体对于政策与成本驱动光伏需求周期波动,不同的地区呈现同样的规律,但各国的发展 节奏有所差异。 欧洲市场是行业快速成长期的主要支撑,2006-2011年快速增长主要推动力为德国、西 班牙、意大利各国陆续推出补贴政策刺激。 2013-2017年以后欧洲市场补贴退出;同时双反及最低限价保护等政策导致欧洲市场装机成本高于行业,装机需求进入低迷期。 延续到2018年,2019年之后欧洲放开最低限价保护,产业链进一步降本,进入平价之后刺激装机状态。 成长中继期 中美日支撑全球光伏装机量。
中/美/日市场是行业成长中继期的主要需求支撑。 中国、日本:标杆电价政策;美国:ITC退税延期。 中国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在2017年已经达到52GW体量。 在补贴持续下降的过程中,凭借更大幅度的成本下降,装机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补贴逐步退出。 美国市场:主要在 ITC政策支持下装机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开始ITC退税政策加快退出。 不同于欧洲市场基本实现平价,中/美/日均处于补贴加快退坡逐 步向平价过度的接待。 平价新周期 成本从依赖补贴-〉平价爆发。 2018年之后补贴压力承受不了后出现531新政。产业链价格出现同2012年快速下跌。好处是产业链进一步降本。 过去10年行业光伏发电成本降幅达到90%,长期持续的降本量变逐步促成平价量变,当前全球大部分地区光伏发电成本已与煤电相当,内生经济性动力显著。 与2012年不同处:确实到了平价边缘,政策虽打压了短期需求,但也加速了平价来临。 随着成本全面下降,需求同样呈现遍地开花局面,全球扩容明确。 近年来,全球装机规模达GW级国家数量由2016年的6个提升至2020年的19个。 平价新周期:政策从产业扶持到战略性呵护。 平价新周期需求有多旺盛? 保守测算:2025年全球达到400GW,2030年达到900-1000GW。 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在20%左右。十五五期间年均增速在15-20%左右。
总结: 需求研究要素在于跟踪“政策&成本”,这2个因素决定了我们对需求强度的判断。 平价之后,后续政策逐步弱化,需求跟成本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如果上游能够降本,对于需求的刺激作用会比以往更突出。 比如21年上游价格较高,那么22年价格跌完后,可能刺激出来的装机会出现一个非线性的增长。 供给 供给周期:
光伏行业供给的驱动力,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1、行业层面跟随需求周期。 需求向上过程,订单相对较好,需求旺盛刺激企业扩产,通常供给周期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为跟随者,相比需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企业层面取决于领先程度。 不领先不扩产:技术&成本 一是成本领先,成本曲线陡峭的行业,龙头企业往往主导行业扩产,如2017年的通威股份(通威成本全球最低)。 二是技术领先,具备技术优势的公司,有望更强的扩产动力,如2016年掌握金刚线切割的隆基股份(技术突破后快速扩产)。 跟随需求周期,回顾历史,供给周期三轮大波动:
需求历经快速成长期(2006-2011)、成长中继期(2013-2017)和平价新周期(2019至今)。 各环节在需求向上过程中订单旺盛、盈利良好,刺激产能扩张;反之,产能扩张放缓。 成本&技术领先带来超额利润,刺激企业扩产: 不同于多数传统制造业,光伏产业具有相对清晰的成本曲线。尤其是近年来, 对于成本曲线的跟踪研究是把握产业链价格、企业盈利的关键。 成本曲线越是陡峭,扩产越集中,龙头越容易主导行业扩产。 企业间技术成本差异最终体现在成本上:
成本曲线可以看到企业间的差距。可以看到价格中枢。 对于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凭借更好的产品品质或更高的生产效率,有望享受更高的溢价或者更低的成本,通过超额利润来驱动其进行相对于行业整体的超额扩产。
从产业链整体来看,产能投资从上至下呈现从重到轻,且产能投放周期从长至短,使得供给周期的波动从大到小。
供给趋势1:全球光伏制造中心持续向中国倾斜
中国凭借制造端更先进制造技术、更低的成本,产业不断往中国倾斜,基本到了绝对领导的位置。 供给趋势2:格局持续变迁到龙头强者恒强 11-13年第一批龙头因某些原因后续被颠覆。 过去光伏行业的龙头易主格局持续变迁: 原因1:在于在光伏行业过去发展历史中,企业间产品差异化较小,成本为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资源禀赋变迁等带动行业成本持续下降,也造就了行业过去具有明显后发优势。 原来:硅料08年投一万吨需要大概100亿,现在投1万吨只需7、8亿。如果09-11年投资多晶硅产能,可能面临每年折旧30-40%下降,跟后发者PK肯定有成本劣势。 原来:单线产能占比增长较快,带来非常多的折旧成本降低。10年多晶硅生产1万吨,20年4、5万吨。也会带来后发优势。 为什么近两年硅片环节格局隆基从进攻转防守?主要在于晶盛机电炉子进步非常快。 原因2:在于企业内部,快速规模扩张过程中的管理能力的不匹配,典型表现为供应链管理能力弱,研发投入低等。 上一波企业龙头:管理和战略思路较混乱。 早期倒闭企业:非理性扩张、签非理性的长单(当时签的硅料锁价长单,库存跌价损失非常大),经营上出现问题之后,没有资金去改产线,变成恶性循环。这些企业对行业的前瞻性较弱,经营比较激进,出现问题会比较突出。 后发优势弱化+龙头管理能力提升 随着行业持续规模化,行业后期竞争格局将逐步优化,龙头企业将呈现强者恒强: 后面龙头被颠覆概率较小。长周期来看,现有龙头投资价值会越来越突出。核心原因在于: 1、设备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且逐步接近极限,如对棒技术、拉棒速度、印刷速度等,使得行业后发优势越来越弱; (现在) 2、产能分布日趋优化,资源禀赋差异越来越小。 原来:硅料投徐州,电费4、5毛,现在投在云南,只要2、3毛。电费在硅料里面占比30%+,对后发企业去低电价地方投产,后发优势也会较明显。 现在:低电价资源也被用得差不多了。 3、引领高效化产品竞争力提升: 技术进步曲线相对平缓之后,精细化管理能力就逐步体现出来。龙头优势会慢慢突出。 部分环节还是存在技术变化,比如电池片环节的高效化是个趋势。 产品生产非硅与电站BOS刚性制造成本下降空间受限,行业高效化趋势明确。 在此背景下,如果以更好的良率生产出高效率产品对企业越来越重要,龙头企业长期积累的技术与工艺优势将逐步体现,且龙头企业基于规模优势下的研发能力将更强。 现在龙头的产能不仅能保持,新技术投入与第一批龙头不同,每年研发投入、人员投入,比行业其他企业更高。 不会像第一批比如协鑫,在单晶硅成熟的时候还在坚持多晶硅,这种是战略性的错误,现在龙头企业不存在这种情况。 大概率现在龙头是处于技术引领并突破做到量产。 4、Tier1“门票”已发完: 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产能体量差距扩大,龙头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变大,行业将更倾向于龙头与龙头的 合作。
总结目前行业变化: 龙头设备优势在趋缓、产能资源性优势在缩小。各自精细化管理能力会越来越重要。 在新技术进展来说也是龙头花的经历更多。龙头大概率是能胜出的。 这一波龙头对行业理解、企业经营管理都上了一个档次。 所以从供给趋势来说是逐步向龙头集中的过程。 总结: 需求 行业投资核心是研究需求周期。因为供给周期主要也是跟着需求周期走。 需求周期主要是跟踪政策&成本的变化。 平价之后,成本的变化会显得更为突出。 供给 关注企业的差异性。 龙头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新技术突破&精细化管理上,龙头优势会越来越突出。 优选综合性龙头,把握细分景气环节。 历史行情回顾 基本面&政策面共振 主导光伏板块历史行情。 回顾光伏过去十余年行情,政策面和基本面共同驱动板块行情,基本遵循“相对高补贴装机超预期(股价涨)补贴承压下调产业链价格下跌(股价 跌)成本下降>补贴下调装机超预期 (股价涨)”的整体波动规律。
2018年~531政策:短期降补贴降需求,股价表现较弱,3天板块几乎跌停。 2019年:政策修复,行情恢复突出。 2020年:2020年疫情,但下半年政策上3060目标,行情被点燃,股价表现突出。 2021年:上半年在政策&成本端刺激下不断波动向上。 总结近3、5、10年主要光伏标的涨跌幅:
2011年以来最优秀:隆基(且为三个时间段综合表现最优) 2016年以来最优秀:隆基、大全新能源 2018年以来最优秀:福斯特、阳光电源 2015年进入光伏领域以来最优秀:通威 共性特点: 1、光伏行业景气度: 行业景气向上时,股价表现都不错:17年、20年、21 年。 优选细分赛道:大家都在涨时,涨多涨少略有差异。 差异点:细分赛道相对产业链的需求强度。比如逆变器近两年需求更强,赛道景气度相对更高。 后续:户用、储能占比提升,可能会有同样类似机会。 2、布局新技术方向,享受突破红利。 Perc替代普通单晶时的通威、隆基金钢线切割带来超额收益。 后续:储能、电池新技术的突破,能享受到技术红利。
3、成本具备相对优势(战略、精细化管理)。 如果技术没有变化情况下,看成本优势。 隆基在15-18年,硅片价格保持平稳,靠降本,毛利率持续提升。 通威精细化管理,在行业不好时,靠成本优势赚到超额收益。 板块投资原则: 一是看行业景气度向上时,整个行业都不错; 二是如果要取得超额收益,要选择景气向上过程里有技术红利,或者成本优势的企业。 以上为光伏行业研究框架笔记二。 资料来自长江电新相关内容,侵删,谢谢。 不构成投资建议,非荐股。 不是推荐买卖,仅作为产业学习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点个”赞&在看“,后续还会继续总结,请关注并点击头像加关注->右上角->设为星标,继续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