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是个大英雄,历史的错觉,都是司马光的私心所致

 昭烈名臣 2022-02-10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和漫长的历史,这其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精彩人生和丰功伟绩,总是被后世称道。
但关于历史,尤其是先秦时代的历史,他的信息来源其实是非常单一的,也就是简单的几本书,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也就《史记》这一本作为史料来源。
司马迁的伟大和史学成就,那是毋庸置疑的,鲁迅有一句对《史记》的评价非常中肯,说他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句我们经常听到的话,实际上里面隐藏的一个巨大的问题,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太史公的伟大理想

《离骚》是什么,离骚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其文辞瑰丽,辞藻铺陈,跟北方的《诗经》并称中国文学的两大源流。
明确了离骚是什么,无韵之离骚意思就很明显,那就是没有韵脚的离骚,因为离骚最初是可以长的,所以读起来都是有韵律的。
这是对《史记》文学性极大的赞美和风格非常准确的评价,但问题就在这里,这话当然是赞美的话,但这话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作为一部史学著作,尤其是作为一部中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史学著作,过高的文学性,其实无形之中会消弭很多历史的客观。

司马迁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他的文字,完全可以当做优秀的散文来读,而且语文教科书上选取过《史记》的文章,本身也是冲着他的文学性去的。
他写的鸿门宴紧张刺激,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写的项羽最后一战,让人看得惊心动魄,扼腕叹息,这些文字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却也隐藏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非常强烈。
尤其是秦汉之交这些历史,司马迁的爱憎分明看得非常清楚,比如说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飞将军李广,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歌颂,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激励了无数热血男儿,而源头就在史记。
但这很明显是司马迁过于偏爱李广的原因,不是说李广不好,而是司马迁很明显的,把李广所有的事迹都写得非常清楚明白详实,对他的不吝赞美之词。

相比之下,你看看卫青霍去病的传记就知道,对于这两个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军功最牛的人物传记,无论是从篇幅还是态度,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司马迁很伟大毫无疑问,但他是人不是神,汉武帝把他处以宫刑,不可能心中没有怨恨,他自己也说,自己之所以苟活,是为了要把史记写完。
这态度表达的已经很明显了,所以他的李广是不吝赞美之词,对卫青霍去病虽然没有故意诋毁,但很显然也没有特别重视,甚至只是轻描淡写。
但幸好卫青霍去病功劳在那摆着,司马迁也是写了功绩的在,怎么着也不会被埋没,但有个人很重要的人物,就比价悲催了,因为司马迁不喜欢他,导致了现代中国人一提到这个人,就是两个字,流氓,他是谁呢?

流氓皇帝

一提到刘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个刘邦皇帝,是个卑鄙小人,这个白手起家,开创了大汉江山的布衣皇帝,居然给后世留下这么一个印象,实在是太冤枉了,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太史公司马迁。
同一件事,出于作者的好恶不同,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作为被互联网各种言论洗礼过的现代人,应该很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觉得项羽是英雄,刘邦就是个小人呢,这就是太史公的厉害之处。
说刘邦不好,从一开始就说他不爱种地,整天瞎晃荡,带着一帮村里乡里的小地痞流氓,到处游手好闲,去嫂子家吃饭还被嫂子嫌弃赶出来,活脱脱一个不务正业地痞流氓做派。

这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但司马迁没有告诉你的是,刘邦心中从小就有一个侠客梦,先秦时代游侠之风盛行,而刘邦心中也有这样一个梦,就跟后世的李白一样。
但可惜的是,刘邦的出身是农民,所以家庭条件不允许,但就算是不允许,他依然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这有什么错吗?
你要说不喜欢种地就是错,那项羽也不喜欢种地,而且从小也是胡想八想,这不学那不学,唯一的区别就是,项羽家是贵族,有条件让项羽实现理想,而刘绑家比较困难。

但刘邦的故事不是更励志吗,一个家里条件不允许,但依然坚持侠客梦的少年,这才是更值得敬佩的,而且刘邦也不是胡闹,他曾经跟过两个大哥。
一个是县里的王凌,这属于刘邦是从乡里,走到了县里,王凌的等级要比刘邦高,刘邦跟着大哥学到不少东西,当时的侠客世界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等级就是战国四公子。
下一等就是四公子门下的那些侠客,再往下就是王凌这种在县里有影响力的人物,最底层的就是刘邦这种,有个侠客梦的小镇青年。
刘邦跟着王凌感觉格局还是太小,于是他去找了张耳,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哥级人物,为什么张耳厉害,因为他曾经是鼎鼎大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的门客。

刘邦心目中的最高人物当然是信陵君,他做了皇帝之后,多次去大梁朝拜信陵君,而且还特意拨出几户人家,免除赋税,让他们时代守护信陵君陵寝。
但可惜的是,当时信陵君已经死了,刘邦就只能去找当年做过信陵君门客的张耳,当时局势复杂,秦国一统天下虎视眈眈,张耳也属于逃亡人员,刘邦敢去张耳那里,足以说明刘邦的胆识。
这些事史记上都有,但都被当做是刘邦流氓无赖的证据,但你换个角度想,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少年,一生追梦的故事呢。

刘邦是个武将

如果历史没有巨变,或许刘邦真的能成为一个历史有名的侠客,但短短几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六国不复存在,一切都跟过去不一样了。
秦国是个法度森严的国度,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禁止百姓随意流动,而且还有保甲制度,在秦国的高压之下,当时的游侠群体基本绝灭,而刘邦也被迫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虽然刘邦的侠客梦碎了,但却给了刘邦另一个天地,因为换了新政权之后,需要补充进去大量的基层官吏,而34岁的刘邦,终于遇到了人生第一个本质性的转折,成了秦帝国最基层的一个亭长。
很多人都知道亭长有点像后来驿站的感觉,这个是没错,但是秦朝的亭长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职能,那就是他实际上相当于最基层的派出所,负责一些简单的缉拿盗贼,维护社会治安的功能,平时也是可以佩剑的,这是刘邦生命的转折,从此刘邦告别了游侠时代,进入了沛县基层公务员的十年生活。

也就是说,刘邦实际上是有武术技能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当这么个武职,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一点,正是刘邦的这种会武术的气质,本质上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有眼光的人。
最有眼光的有两个,一个是吕太后,一个是萧何,刘邦前半生浪荡不羁,顶着贪财好色的名声,但刘邦直到37岁才结婚,40岁才有孩子。
而看上他的正是吕太公,刘邦空手套白狼,随便谎报了一个礼金数额,就能大摇大摆地进去吕太公的酒席,很多人都觉的刘邦这不就是个无赖吗?

但很多人的魅力,是完全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形容了,通过交谈和面向,我们很容易对一些有领袖气质的人产生佩服和亲近,刘邦就是这样的,要知道吕太公可不是他原来那些小弟,对刘邦完全是基于他的气质和气场,才做作的嫁女儿的决定。
第二个被刘邦气质吸引的是萧何,他当时职务比刘邦高,相当于是县里的秘书,有一次刘邦要去咸阳服一年的徭役,临走前大家都来送行,很多人都包了红包,普通人都是三百钱,萧何直接给了五百钱,当时职务比刘邦高的萧何,就已经认定了刘邦绝对不是个普通人。
这就是领袖气质,领导力本质上很难形容,但你只要是见到了,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刘邦就是这样的人。
他会武术,但不是樊哙那样的武夫,他是有胆略的,刘邦骑兵的时候都已经47岁了,这年纪不要说在古代了,就算是放到现代,你让一个47的人,出去创业,他都感觉得压力很大,都是思考很长时间。
要知道当时挑头造反的,下场基本上都不好,但刘邦敢于打出自己的旗号,说明他敢于承担,尤其是前期作战的时候,那必定是大哥带着小弟们一起冲杀,这样在前期的军队中才能树立威望。

不要考验人性

刘邦才应该是很多人的榜样,项羽只能是偶像,他是天才,但刘邦不是,刘邦是洞悉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之后,用社会底层的力量,最终成就自己的人。
很多讨厌刘邦的人,主要集中在两件事上,一个是他推儿女下车,一个是他父亲被俘后说的那些话,用这两件事来黑刘邦的人,跟那个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没什么区别。
人在极端情况下,根本不能用正常伦常来理解,中国历史上,那些为了生存卖儿卖女的多了去了,甚至经常会出现易子而食这样的字眼,在最终的生存面前,没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那个时候,刘邦在逃跑,车太重推女儿下去,也是无奈的选择,要不然落到项羽手里,还不是一样会死。
不要动不动就以道德制高点自居,生死关头刘邦的做法,并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只不过是夏侯婴几次下车把孩子捡回来,只能说明夏侯婴驾车有信心逃过敌人的追杀。

再说他老爹被项羽抓了之后,刘邦说的那句,你要是把刘太公煮了,记得分我一杯羹,这话一直被人诟病,不然呢,该怎么说,跪倒地上求项羽吗,把自己双手绑起来换老爹和妻子回来吗?
怎么可能,那是你死我亡的战楚汉之争呀,你不这么说还能怎么说,刘邦就是从社会底层过来的,明白生存的残酷,想建文帝朱允炆那样文弱的话,刘邦早就死几百回了。
刘邦绝对是那种能屈能伸的人,他比项羽大24岁,当项羽他爹都没问题,可是还和项羽结拜为兄弟,不端架子认清形势,远比迂腐的儒生要强很多。

刘邦防止了复辟

刘邦作为帝王,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顺应了历史潮流,坚决阻止了分封制度的出现,是一件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但这件事也给刘邦带来了不好的名声。
刘邦应该是中国历上,最辛苦的帝王,从他起兵开始,就一直在打仗,开始和秦军打,后来和项羽打,再后来是和他封的那些异性诸侯王大,最后的死因也是因为讨伐英布的时候,受重伤,回到长安没多久就死了。
为什么刘邦要如此辛苦,因为他的理想是做皇帝,项羽就不一样,项羽的理想是恢复到六国的状态,他想做霸王。

东周五百年战乱不断,已经证明了,分封制度肯定会带来不断的战乱,但项羽偏偏还要开历史倒车,结果自杀而亡。
刘邦为了战胜项羽,开始的确是封了很多异姓王,但本质恶人我来做,子孙来享福的原则,刘邦做了八年的皇帝,全部时间都用了和这些异姓王打仗了。
而这些异姓王,要么是被动的,要么是主动的,基本上都反了,最终都被刘邦收拾了,这完全符合时代的规律,至于韩信说的那句著名的,狡兔死走狗烹,也是时代的悲剧。
但有一点一定要说明,韩信不是刘邦杀的,刘邦囚禁了韩信6年,都没杀,说明在面对解除威胁的韩信,刘邦还是念旧情的。
但吕后不答应,她乘着刘邦出去讨伐英布的时候,伙同萧何杀了韩信,刘邦跟韩信之间是有情义的,但是吕后跟韩信之间没有。

整体而言,刘邦用最大的力量,避免了历史的复辟和开倒车,防止了中国再次进入东周那种四处打仗的状态,巩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果实。
尤其是刘邦这个人,他没有很明显的问题,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其实都有明显的大帽子,秦始皇是暴政,汉武帝是穷兵黩武,唐太宗是玄武门之变杀死亲兄弟,宋太祖是乱臣贼子欺负孤儿寡母。
这几个历史上顶级的帝王,都有这样明显的问题,但是这些刘邦都没有,得国最正,对待功臣还不错,杀的异姓王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必须杀的,而不像后来朱元璋那样的滥杀。
结语:项羽是大英雄没错,但刘邦也是大英雄,而且刘邦属于那种我们普通人完全可以学习的榜样,而项羽你学不来,他跟韩信一样,是个天才。

这样的刘邦,你喜欢吗,你对刘邦有什么印象,欢迎留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