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

 一言之美 2022-02-10

作者:刘若男

摘要:在我国漫长的书法史中,不乏有杰出的书法大师,然而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字逸少,有“书圣”之称,其在书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改变了汉魏以来的千篇一律的书风,十楷书脱离了隶书与篆书的束缚,创秀逸之姿,更是将行书与草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

王羲之;卫夫人;王廙;书法师承

正文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在全世界上千种文字中,唯有汉字兼具了实用与美观的功效,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是艺术的美,其中也蕴藏着华夏文明的审美意趣,书法文字千百年来层出不穷,能够被后世尊为书圣的唯有王羲之。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

在2010年的嘉德拍卖会上,一幅王羲之的《平安帖》,不过四十一个字,却拍出了3.08亿人民币的天价,可谓一字近千万,更令人惊异的是这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而是唐代时期的摹本,王羲之的字现在已经普遍认为不存于世了,但是就算如此却依然被世人公认为人类艺术的瑰宝。

那么一个书法家,似无片纸真迹传世,影响力却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历久弥新,王羲之的一生经历了风云激荡,世界各地的人们把他奉为华夏文明乃至东方文化的楷模。一位书法家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有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与他的一生历经、生活背景、师承、文学修养、个人喜好、努力等等密不可分,这些原因对书法家书法艺术的形成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王羲之的生活背景

王羲之所在的东晋王朝是一个历经了百年社会动荡后暂时稳定下来的王朝,当时从中原南迁的士族阶级及其制度极为朽败,没落的统治阶级已经无心于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更没有去北伐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动荡的时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混乱的时代之一,魏晋南北朝为中国文化也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

玄学的兴起,为中国哲学迎来了新鲜血液;阮籍、陶潜等大文豪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无可替代;顾恺之的传神画论,为中国绘画艺术精神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身处这个时代,政治上极度混乱不堪和糜烂黑暗,而在文化艺术方面却又是丰富和灿烂的。随着这场动荡,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思想开始走向崩溃瓦解,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开始趋于自由;继而玄学、佛、道的兴盛,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的氛围,积极和消极的世界观在一起碰撞,学术文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老庄思想、佛、道、玄学开始大行其道山。

如果单单从书体演变上来讲,此时是一个多种书体相互交映发展的时期,隶书渐渐没落开始走向崩溃,程式化的隶书在步入末路之时,楷书、草书、行书却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他的裂变转化和交融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经过众多书法家的发展,又经过王羲之的整合、革新。以一种新的面目展现了出来,用笔转折连绵,结构体势富于变化,极具韵致灵动,摆脱掉了书写程式化的刻板。使书法变成了具有审美情趣和寄情意味的艺术开端,使得书法上升到了艺术层面的高度。

王羲之概括、创新的行草书在当时的东晋文人士大夫中形成了一股流行的风潮,被广泛的应用,因其摆脱了前代以来的一些书写程式化的弊端,将之提升到艺术的审美。俊逸流美的书写风格,简约自由、风姿卓绝,被文人士大夫广泛接受后开始盛行。那时的书法在也没有前代“千字一貌”的尴尬局面了,虽仍有弊端,但都能各有所长,千姿百态。东晋行草书的流行,功在王羲之,也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书法史上的贡献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

二、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的王氏家族,当时为西晋时期,王氏家族权势显赫在官场及书法方面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可谓是将相之家,书法名门。

公元309年,一位年仅六岁的孩童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也影响了他的一生,那天王羲之在父亲王旷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东汉蔡爸写《笔论》,王羲之一见《笔论》不禁爱不释手,年幼的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被父亲发现笑着问他“尔何来窃吾所秘?”王羲之笑而不语,王旷表示等王羲之长大后就将《书论》交给他,王羲之马上跪下道“现在学习正是好时候,请今日就传于我。”王旷大喜之下,将《笔论》传于他,不到一月王羲之的书法果然大有起色。

当邻家孩子同龄的孩子,整日在嬉戏玩耍时,年幼的王羲之便懂得了艺成于苦的道理,他每日对着字帖不停的书写,据说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笔山,幼年的王羲之十分喜爱砚台,有着“宁可三天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砚”的说法,每每练完字,他就到门前的池里洗砚台,一池清水竟然都被墨染黑了。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

公元304到317年,五胡乱华,战火连绵不断对中原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王氏家族为西晋王朝提出了南渡江东,保全衣冠的抉策,从此改变了王朝和王氏家族的命运,途中前程难料,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怀着复杂的心情将随身携带的字帖《宣示表》赐予王羲之,年幼的王羲之随家族过江南迁,定居建康,住在乌衣巷。其父再一次北上的战争中不幸失踪,从此无音讯,这给年幼的他极其沉重的打击,受其影响,不善言语。

他的叔父王廙接着教他练习书法,后因叔父要外出做官,临走时把自己珍藏的西晋索靖手书赐予了王羲之让他临摹,还特地请了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做他的书法老师。成年后的王羲之才气过人朝廷多次邀他出仕,因其不愿介入派系斗争而被他拒绝,后经家人朋友多次劝勉才外任做了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但他的仕途道路充满了矛盾,后因病辞官。

三、王羲之的书法师承

王羲之幼年师从卫夫人,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明确记载“晋中书院李义母卫夫人,善锺法,王逸少之师”。卫夫人,与西晋书法世家卫恒同族别支,以正书见长,“善锺法”。卫夫人的书法在当时与索靖齐名,被称为“一台二妙”,《唐人书评》中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后世人也评价其“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穆若清风,”将卫夫人,这位女性书法家的玉树临风的书写特点,总结的一应俱全。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

王羲之刚入卫夫人门下时,她并不急于教王羲之写字,而是给他上了三堂书法课,第一堂课叫做“高峰坠石”,卫夫人首先让他看毛笔蘸墨以后接触纸面所写下的“点”,为了反复体会,卫夫人将他带到了山上体验,感觉高山上石头坠落的力量,体会视觉审美的境界。

第二堂课叫做“千里阵云”卫夫人让王羲之写一个“一”字,让他了解毛笔、水墨与吸水饱满的纸绢的关系,为体会这简单中的深刻,卫夫人让他站在地平线上凝望远处的云层排列,滚动、消散,慢慢的向两边扩张的景象,使之与墨汁在纸绢上慢慢晕染渗透产生联想,在体会与天地对话中去感悟书法的真谛,卫夫人的第三堂课叫做“万岁枯藤”教授王羲之书写“中”字一竖,它将王羲之带到深山里,按照枯老树藤的力量体会笔势,粗藤象征着生命、岁月、个性,赋予了笔画中的“竖”坚定、坚韧、坚强的意味。正是这特殊的三堂课,为日后王羲之成为世人景仰的书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卫夫人算是王羲之书法学习的启蒙老师,王羲之后来师从叔父王廙,在南朝王僧虔的《论书》等都有王羲之师从王廙的记载。王廙在东晋早期书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擅长正书,兼工行、草等。由于王羲之都书法的求知欲,改师王廙也合乎情理。师王廙后,王羲之的书法得到全面发展,后王羲之书法成就极高,善写各体书,卫夫人对王羲之的书法启蒙教育功不可没,王廙对于王羲之的作用与影响更是意义重大。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

在书法学习中王羲之无疑是十分幸运的,两位老师倾囊相授,成就了王羲之,也为中国书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四、王羲之的书学思想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儒家与道家交汇的动荡时代,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道”互补,儒家推崇“中和”之美,道家向往“自然”之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思想是儒道并存,因此,我们看他的书法兼具中和、自然之美。

儒家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富于入室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道家崇尚自然、自由,主张清心寡欲、返璞归真,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崇尚清淡,提倡“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王羲之深受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放荡不羁,同时这种思想倾向也深深地影响着王羲之的书学思想及书法风格。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

研究书法离不开笔法,研究笔法最为关键、最本质的核心,应该是在毛笔笔锋在纸面上运动时,空间、时间的运动形式,以及在纸面上留下墨迹形式的研究。笔锋的流转不是肆意妄为的,笔锋的运动形式,在书写时有各种运动方式,比如提、按、顿、挫、旋转、平动、上下运动等等。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位书法家,研究其笔法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