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出现过许多位茶王,吴远之或许是其中争议最大的一位。 ![]() 现代茶王吴远之 在他身上最大的标签是“茶叶金融化”,毁之誉之都在于此。 历史上有过哪些茶王呢? 最近的一位或许是天福茗茶的李瑞河。 ![]() 天福集团李瑞河 李瑞河1935年出生在台湾南投,家族世代种茶。李瑞河正是经历了种茶苦、卖茶难而转而从商,自己开了茶叶店。看起来是个小茶店老板,却不被人看得起,经历了三次相亲失败,最终依靠画了一张大饼在26岁娶了老婆。 当时他跟他的准岳父说:““我们家世代种茶,虽然兄妹多,但我打算以后让每个人都开一家茶行,我们9个兄妹一人开一家,那九家茶行就可以组成一个大公司,让你女儿当老板娘······”。 ![]() 采茶人 1961年11月10日,26岁的李瑞河率先在台南市西门路开第一家茶行——“天仁茗茶”。开店成本4万元台币中,有1.2万元台币是岳父交给女儿带到李家的,还有8000元台币是妻子变卖首饰的钱。 14年后,李瑞河果真在台湾开了9家“天仁茗茶”,后来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他的店遍地开花,而且创办天仁茶厂、天仁茶园、陆羽茶艺中心等,奇迹般地创建了资本额逾40亿元的天仁集团。 ![]() 天仁茗茶 1988年8月8日上午8时8分8秒,李瑞河与8位董事一起为天仁证券公司开幕剪彩,让他刻骨铭心的是,那一长串“吉利”的数字并没给他带来好运,而是噩梦的开始。两年后,台湾股市崩盘,天仁证券出现30亿的财务损失。 出事后的连续7天,他几乎瘫痪在家。他辞去一切职务,变卖家产抵债,包括在美国的一幢房子。 1993年,58岁的李瑞河筹借1000多万元人民币来到大陆。由于在大陆是从福建起家,他把公司起名为“天福茶业公司”;打算产茶做外销。 ![]() 天福茗茶 然而新的事业开展并不顺利。生产的第一批茶从东南亚转运回台湾时,因政策原因被海关扣留4个货柜的茶叶,损失1000多万元台币。我查了一下,在当时差不多损失了200万人民币。 李瑞河没有气馁,而是调整经营策略,转型做内销。这时候他用在台湾行销茶业数十年的经验,迅速在福建乃至全国扩张,由点到面。 如在某大都市的闹区设点,在实践中培养服务人员,之后提拔优秀人才为店长,再派他到邻近区域开设店面,一间变两间,两间变四间。“天福”品牌不同于个体经营,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都需要非常讲究。天福的茶叶全都是当年茶,绝不掺杂旧茶。店内五金筒的陈列、品茗桌的摆设、茶壶嘴的朝向都有一定之规。茶针断了、茶盅边沿有缺口都不能继续使用。同时,李瑞河还非常注重培养员工的个人气质。 ![]() 天福员工培训 大陆创业十年间,成功创办了天福集团,并在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设有门市部四百多家,有了“两岸茶王”之誉。2011年,天福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陆茶业第一股。 天福是“茶业界的丰碑”,李瑞河则是茶业界的启明星。 他的“茶王”当之无愧! 每一位茶王,都是一段传奇! |
|
来自: CITSLINC66 >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