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华原为贱民,只能做“猥贱杂役”之类的工作,可他成为海派中坚

 新用户3536Meiv 2022-02-10

《画人传》~第397篇

蒲华原为贱民,只能做“猥贱杂役”之类的工作,可他成为海派中坚

文/卢秀辉

蒲华(1832—1911),原名成,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夫蓉盦、剑胆琴心室等,浙江嘉兴人。

蒲华原为贱民,只能做“猥贱杂役”之类的工作,可他成为海派中坚

蒲华隶籍“贱民”,只能做“猥贱杂役”,如喜娘轿丁之类的工作。蒲华幼时居于舅父家,舅父常训斥其表弟陶模要以蒲华做学习榜样,奋发向上。后表弟陶模竟于同治七年(1868),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一路升至陕西巡抚、新疆巡抚、陕甘总督。光绪二十六年,出任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备极显赫。这件事对蒲华的刺激很大,以后竟“隐讳其年,不之告人”,别人追问不止,则王顾左右而言他,含糊不对。

蒲华的父亲在嘉兴城隍庙内设摊,以售卖祭供城隍庙的“保福饺”为业。幼年的蒲华有时客串“庙祝”,在庙中扶沙盘,替仙人主其事,以判吉凶。蒲华幼时从外祖父读书,深受喜爱。而后十八岁时又师从当地宿儒林雪岩,进一步求学问道,并曾入庠。蒲华《宿林雪岩寿椿先生鞠泉山馆》:

幽梦觉何处,珠山隐者庐。

怪鸱啼古木,饥鼠啮残书。

万斛愁难遣,千秋志恐虚。

挑灯还顾影,搔首一踌躇。

蒲华绘画上的启蒙老师为同乡周闲。周闲字存伯,一字小园,号范湖居士,晚清著名词人、篆刻家、海上画派名家。严迪昌《清词史》称周闲足与鸦片战争时期诗史型诗人贝青乔并驾齐驱。周闲做过新阳令、候补知州同知。同治五年,因事与大吏龃龉,遭革职,隐居吴市,假笔墨以自娱。晚年寓居上海。周闲善画花卉蔬果,远师陈淳、恽寿平、李鱓,近参任熊,笔致雄浑秀腴。与任熊、姚燮、胡公寿为艺文挚友,同蒋春霖、任薰、任颐、吴大澂、吴昌硕、张之万等交游密切。善篆刻,富金石派学养。作品有《任处士传》、《范湖草堂词》等。在海派诸家中,周闲的地位不容忽视。周闲为海派代表人物任熊的好友,二人交谊深厚,任熊在他家专心学画三年,任熊辞世后,周闲对任薰、任预也有帮助,他的人格魅力以及绘画两方面均对蒲华有着深刻的影响。

蒲华原为贱民,只能做“猥贱杂役”之类的工作,可他成为海派中坚

咸丰三年(1853年),蒲华参加秀才考试,由于试卷书写过于个性化,不为考官所赏识,仅仅以“复试四等”得了个诸生身份。考场失意,情场得意,这一年,蒲华与才女廖晓花(昙)结婚,娶了一个能诗善画的娇妻,蒲华的心情十分愉悦,经常与朋友登楼醉饮,题诗作画,意兴盎然。时有豪迈洒脱之气,流溢于笔端。蒲华曾三赴乡试而不售,他希望能够博取一个更高的功名,为祖辈雪耻却始终未能如愿。因其做不到工整誊写,尽管他才思敏捷,甚至在科场规定的时间里,一题作两篇文章,不过书法问题使他屡试不第。廖晓花诗云:

本来我是画儿家,

煅粉调脂善一时。

不绣鸳鸯常弄笔,

桃花无语痴人笑。

1860 年3月19 日,太平军攻克杭州,6月 2 日攻克苏州,6 月15 日攻克嘉兴。太平军起义对于促进历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腐朽的清政府由此越发衰落。蒲华参加过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且曾因此当过乡官职位,享受过天朝的俸禄。只是太平天国兵败后,嘉兴的地方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深究此事。

1863年 11 月2 日,对于蒲华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爱妻廖晓花在上海突然病故,留下一女。妻子的猝然辞世让蒲华悲恸不已,难以释怀,此后他终生未娶,直至客死上海。科举考试的屡次失败,爱妻的突然离去,让蒲华感到世事无常,于是开始寻找摆脱痛苦的人生道路,蒲华由原名蒲成更名为蒲华,字竹(作)英。蒲华作《悼亡》诗道:

履霜凛九月,香草奄忽摧。

美人自千古,魂梦飞不来。

白头有吟咏,唱叹增徘徊。

禀此抱柱信,多君解怜才。

十年结知己,贫贱良可哀。

空羡蓉菊好,桃李容华衰。

药物冷炉火,画奁封尘埃。

遗墨净冰雪,生绡馥寒梅。

玉骨岂速朽,阴雨凄蒿莱。

遐弃悲秋客,亦复忘形骸。

良缘何其短,为问孽镜台。

桃花一万树,仙袂飏天台。

魂兮返斗室,西风吹酒杯。

蒲华原为贱民,只能做“猥贱杂役”之类的工作,可他成为海派中坚

蒲华中岁曾寄宿于诸暨的城隍庙,并由庙祝帮他介绍当地的一些官宦、豪绅之家,以绘画来勉强维持生计。可是,乡下土豪乡绅嫌蒲华在画上的题字写的歪歪扭扭,他们便不看好他,不但锱铢未给,连开饭都未陪同,而是让一个放牛的前来作陪。蒲华无法,只好去往台州、温岭一带,台州、温岭一带民风淳朴,在那里蒲华可以得到温饱,又有同道对蒲华的艺术有充分的肯定。

蒲华橐笔出游,说是游走卖画,其实是游食、糊口而已。从 1865 年 2 月,蒲华在友人的推荐下,在台州太平(今温岭)县署做幕僚,由此开始了所谓“居台三十年”之称。以台州为中心,“橐囊残笔三两枝”,奔走于杭、甬、台、温。开始为期三十年的浪迹生活。从壮年出游到 1894年冬,卜居在上海老城北登瀛里(今汉口路与西藏路之间)之前,蒲华做幕僚只是为了解决生计的问题,读书人大都自视清高,不事产业,而其自身的谋生能力又很差,有着极高的虚荣心,不屑于做一些耕田商贾之事,亦也没有能力去做,但要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活着,就必须有一个衣食的依靠。

蒲华到太平任幕僚之后,自身地位的变化,加上科举之路的断绝,使蒲可以潜心投入到书画之中。他的生活圈子已经是士人和官员了,他在与他们交往过程中,常常吟诗赠画,为了表达雅致,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更愿意向文人士大夫靠拢,他此时的画设色细致清丽,用笔流畅清润,枝干颜色较为清淡,用水较多,更使花卉色彩鲜明。为了使枝节的交错处形成水墨浓淡的效果,画家潜心尝试用画山水的苔点法点在交错处,以增强画面形成的厚重感,使画面呈小写意的状态。画面题字用用秀气的方正行楷,参照以魏碑,大气而不失厚重。

蒲华原为贱民,只能做“猥贱杂役”之类的工作,可他成为海派中坚

1867年六月,蒲华不再辗转各地,居住于台州开始了真正的寄食书画生涯。在当时蒲华绘画的创作量很大,但是由于其性格十分的豪放,毫不矜惜自己的笔墨,凡有人求画都豪爽的答应,不计较所得的锱铢,使自己的生活常常陷入困境。一旦有人磨墨伺候,或置酒款待,他便豪爽的挥写。蒲华绘画从不讲究纸的好坏,逢纸即画,有时竟在糊窗户的纸上作画,因此,落得一“蒲邋遢”的称号。蒲华《题牡丹图》:

称到花王迥不群,引瞻矞采照春雯。

移来仙种三霄露,飞落尘区五色云。

珠箔银屏金曳缕,绮筵宝帐酒初醒。

何须富贵烟霞视,试看晴窗锦绣文。

1874年,蒲华卜居上海时,结识了许多沪上的名家,其中认识了当年才三十一岁的吴昌硕,而吴昌硕在绘画创作上还尚未开始,且无绘画意向。两者最感兴趣的话题是诗,此后才进一步到诗书画。吴昌硕为蒲华的创作所倾倒,聚首谈艺互取所长,互为敬佩,以师友目之,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友谊。吴昌硕学画虽然起源于任伯年,无疑蒲华对吴昌硕画风的形成影响最大,在绘画的实践上给予了基本指点。蒲华生活困窘的时候,吴昌硕不仅为其书画谋求订户,还帮助他找朋友渡过难关,这使蒲华十分的感激。

蒲华原为贱民,只能做“猥贱杂役”之类的工作,可他成为海派中坚

光绪七年(1881年),蒲华东游赴日,为其人生增添了许多传奇的色彩。蒲华的诗友陈曼寿,能隶书和篆刻,喜作诗文,相当有学问。蒲华受陈曼寿的招邀,约蒲华东游卖画。蒲华当时在上海画家生计艰难,大批画家为了寻找出路,不少人橐笔东渡。蒲华很快回国,他在日本实在水土不服。在日期间,蒲华的卖画生涯并不乐观。自日返沪之后,蒲华则寄居在小长芦馆,开始绘画着色花卉,使绘画中的生活气息更加浓厚,更贴近于民众,深得下层人民的喜爱。

蒲华师承陈淳、徐渭、郑板桥风格,借鉴近世浙东画家林璧人(蓝)、傅啸生(濂)、姚梅伯(燮)及赵之谦,曾跟著名词人与画家范湖居士周闲学画。当其声名远扬,乡间旧友来沪探望,蒲华盛情款待,视同至亲。日本来客,每以重金求画,得资便呼朋斗酒,或为青楼女子赎身,竟至垂橐空囊。因而在沪期间,仍为生计所驱,不时奔走于沪宁、沪杭之间。

1911 年的夏天,画家蒲华在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宴会后,大醉而归,直至天明而不起,当别人看到他时,方知他早已因假牙落入喉管,窒息而逝。蒲华膝下无子,仅有一女。只能由吴昌硕等画友出资为其安排后事,吴昌硕特撰写《蒲山人墓志铭》,以寄悼怀之意。

蒲华原为贱民,只能做“猥贱杂役”之类的工作,可他成为海派中坚

卢秀辉有《为蒲华作英歌》一首,诗云:

君风恨不遗,画作万人悲。

白云琴声闻,梧桐文心知。

泣妻顽如石,红莲妙音奇。

凤雏珊瑚月,怀素说禅姿。

橐囊残笔越,诗文谁得思?

病吟无句健,花飞看归迟。

春光芙蓉垫,霜锋娉婷医。

斜书少人观,设色有君随。

秀气盛时浩,参差瑞烟孜。

为善诚哉言,近名窃者奇。

画能入道妙,书亦僧禅思。

残霞流水荡,落鹤绝问谁。

蒲华原为贱民,只能做“猥贱杂役”之类的工作,可他成为海派中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