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先生65岁,自述于2013年发现蛋白尿、血尿,血肌酐上升至157,未系统治疗。2016~2021年...

 朱永林548cr9af 2022-02-10
黄先生65岁,自述于2013年发现蛋白尿、血尿,血肌酐上升至157,未系统治疗。2016~2021年期间多次查血肌酐在170~236,血尿酸升高,还是未系统治疗。近半年来乏力、腰痛、下肢浮肿,仍未系统治疗。去年11月底因症状加重,为进一步诊治,于2021年12月8日就诊于我院。

初诊时,患者自述晨起恶心,无呕吐,时有头晕,皮肤瘙痒,下肢肿,久坐后腰痛加重,乏力,夜尿1~2次,尿中少量泡沫,尿色不深,无排尿不适,大便调,纳差,寐安,舌暗苔白,脉沉。血压170/90mmHg,双肾无叩击痛。查血红蛋白97g/L,尿素氮17,血肌酐414,血钾5.3,双肾B超提示双肾实质弥漫性损害,双肾动脉硬化指数升高。中医诊断为关格。辨证属脾肾亏虚,肾虚血瘀,湿邪困阻。西医诊断为慢性肾衰竭;高血压3级;高尿酸血症。治疗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排毒降浊为主。药用:生黄芪、丹参、川芎、三棱、海藻炭、五灵脂、蒲黄炭、大黄炭、败酱草等药,并搭配西药降压药一起治疗。

昨天患者前来复诊,自述诸症减轻,时胃脘胀闷感,晨起恶心无呕吐,大便日3次,余无不适,舌暗淡苔白腻,脉沉。复查肾功能:尿素氮13,血肌酐316,尿酸420,血红蛋白120g/L,血钾4.3。上方去蒲公英、败酱草、半枝莲,加桑叶、苏叶、枳壳,在补肾活血基础上加强芳香行气化浊之效。因患者血钾偏高,嘱其汤药改为每日1次,并减少高钾食物摄入,继续治疗当中。

按语:慢性肾衰竭为慢性肾脏病迁延失治而致,为虚实夹杂的重症。以虚瘀湿浊为四大病机特点。脾肾亏虚为本,湿浊毒邪留滞为标。病机为久病失治,脾肾衰败,浊毒内蕴。脾虚失于健运,肾虚膀胱开阖失司,水湿停聚。脾主运化水湿,湿困脾土更碍脾之运化,形成恶性循环。湿浊积聚日久,酿生湿热、浊毒,邪气壅滞三焦,气机失畅,则见恶心欲吐、小便不利等症。“新病在气,久病在血”,瘀血阻于肾络则舌暗脉沉。治疗应以补虚为本,辅以活血降浊,加强废物排除,调节新陈代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重用生黄芪健脾益肾,补后天以养先天。五灵脂、蒲黄炭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是针对该病“病症日久,瘀血渐生,瘀血加重肾虚,肾虚致瘀更重”之“虚瘀并存”的病机而设。加大黄、大黄炭,解毒破瘀、祛浊降逆,保证每日2~3次排便,给邪以出路。重用土茯苓、茵陈以化湿浊,加用女贞子、墨旱莲、五味子、覆盆子,补益肝肾、扶正固本。在补肾活血降浊的同时,注重肝脾肾三脏的相互作用。二诊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腰酸、乏力症状明显改善,正气恢复,但似感胃脘胀闷、恶心,苔白腻为湿邪久留,困阻中焦,减去蒲公英、败酱草、半枝莲偏苦寒之品,加用桑叶、苏叶、枳壳芳香化浊,行气化湿,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