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为什么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的行为?

 翠竹明月 2022-02-11

孔子为什么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的行为?孔子对弟子们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硁硁然,是敲击石头的声音,引申为固执、顽固,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这是那些浅薄固执、没有见识的小人才会做的事情。

这是不是有违我们的普世价值呢?

孔子为什么把这样品性的人定义为小人?

讲两个孔子的小故事:

故事1:有一次,孔子带领弟子们经过卫国属地蒲邑,这里有位公叔戍大夫图谋叛乱,因害怕孔子是国君派来探听虚实的,就率兵将孔子一行人截住。

没想到遭到其弟子们的猛烈反击,眼见武力留不住人, 公孙戍就和孔子谈判:“你们只要不去卫国都城,我马上放你们走。”孔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还立了盟誓,说我孔子出去之后,绝对不去卫国都城!公孙戍大喜,马上恭送孔子和弟子们出城。

结果,一出城门,孔子立刻带着弟子们驾车前往卫国都城方向,子贡傻眼了,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

孔子一边赶路一边回:刚才我是在胁迫下作的盟约,根本不是我的真实本意,我为什么要对违法本意的盟约守信用? '  

故事2:孔子一行人逃难,在宋国遭遇强盗,强盗头子认出了这位鼎鼎大名的孔子,觉得他影响力太大,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就客气地对孔子说:“咱们井水不犯河水,我这就放你们走,但是你们走了之后,可千万不能报官啊!”,孔子一听,马上双手抱拳:放心放心,你这么讲义气,我怎么可能报官呢。

结果孔子刚脱身没多久,路遇宋国的士兵,孔子就告知了有强盗的事,子贡又傻眼了:老师,您这不是言而无信吗,这以后,谁还敢相信咱们?

孔子淡然摇头说:“如果我不去报官抓他们,今后他们一定会祸害更多无辜的人,虽然我对他们有承诺,但是,对于不符合正义与良知的人和事,我们根本就不必讲什么信用,如果我们对他们讲信用,那就是纵容了恶呀!”

这两个故事里,孔子都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但是却符合他的处世准则,孔子认为: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对于天下事,没有必定要这样做的,也没有必定不这样做的,所做唯求合乎义。)

可见,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以“义”作为处世准绳。这里的义,就是指良知。

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必拘泥固执地守信,一切行为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到底有没有符合我们的良知!

孟子在后来对此有附和: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如果悟到了孔孟的思想,以后不要拍胸脯说自己:言必信,行必果了,尾生也不必抱柱而死了。

孔子: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唯义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