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士先:项羽为何轻敌

 欧雅70 2022-02-11

鸿门宴是刘邦、项羽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楚汉争霸”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但从一定程度已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在鸿门宴上,项羽因错失这次千载难逢的时机,而使得刘邦有喘息的机会,进而重整旗鼓,奋起反击,这也为项羽数年后走向穷途末路以致兵败自刎埋下祸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项羽如此轻敌呢?

一、时代背景。鸿门宴的背景要从刘邦与项羽的约定说起,当时天下反秦烽火遍起,而最有希望率先攻入秦朝都城咸阳的只有刘邦和项羽。发兵之前,二人约定谁先攻入关中,就可以做关中王。结果没有想到实力远远不如项羽的刘邦先入咸阳。刘邦攻进咸阳,并且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对稳定关中贡献很大。当时项羽与刘邦在名义上是联盟,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贸然杀了刘邦,其将会在道义上陷入被动,天下诸侯也不会信服。

二、经历方面。项羽起兵时24岁,刘邦起兵时已是48岁。项羽是楚国贵族,且为将门之后,其甚少接触底层社会,他的战争智慧来源于门第传承和家学熏陶;而刘邦却出身于楚国沛县丰邑中阳里一个普通农家,其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触的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这使得刘邦具有更加实用的市井智慧。在鸿门宴上,项羽年轻气盛且缺乏城府,自然不会把刘邦放在眼里,面对表面低调谦卑的刘邦时,项羽自然会以强者自居。

三、性格方面。项羽性格上的一个弱点是其既想赢得天下,又贪图名利,想为自己留下光明正大、礼贤下士的美名。鸿门宴上他屡次不忍下手,在他看来是想表现自己气量非凡,不计前嫌,实则这般做法无异于放虎归山。他缺乏政治远见,轻视计谋,经别人一番巧言令色就起了恻隐之心。项羽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正是这种性格促使其在鸿门宴上对樊哙的言行听之任之,刘邦逃走后他也不加以阻拦追赶。如此种种也预示着楚汉战争的结局。

图片

来 源 | 《语文报·高一版》

编 辑|智 齿

校 对|小 清

责 编|古 月

副主编|温 鹃 常 璐

主 编|李大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