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泄泻小妙招

 仙源钓鱼人 2022-02-11

泄泻亦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

如果举例子的话,大概就好像是一道水坝,拦不住大水,水冲过堤坝,泄泻而出。水的泄泻状态,决定在于堤坝的损坏程度以及水的容易与冲击力。这堤坝好比人的脾土、肾等,水是湿邪或者痰饮之类。

泄泻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西医学认为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当摄大量不吸收的高渗溶质,使体液被动进入肠腔时,可导致渗透性腹泻;由于胃肠道水与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制而引起分泌性腹泻;当肠粘膜完整性因炎症、溃疡等病变而受到损伤时,造成大量渗出而形成渗出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当胃肠运动关系到腔内水电解质与肠上皮接触的时间缩短时,直接影响到水的吸收,形成胃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泄泻病名。大便稀薄,甚至水样,次数增多,一般无脓血和里急后重。

一、泄泻概述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的病证。泄与泻其实又是两种不同的病,只不过比较接近:

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

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

只不过实际临床统称为泄泻。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1)感受外邪——以湿为主

2)饮食所伤——伤脾

3)情志失调——诸郁伤脾

4)病后体虚——脾胃虚弱

2、病机:

主要病位在脾、胃、大、小肠。

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肠道清浊不分,传导失司。

病机特点是脾虚湿盛,病理因素主要是湿。

病理性质又有虚实之分。

三、治疗与分型

1、治疗原则

运脾+化湿

(1)寒湿致泻——+化湿+运脾

(2)湿热致泻——清热+化湿+运脾

(3)脾胃虚弱致泻——补脾胃+运脾+化湿

(4)肾阳不足致泻——温肾阳+暖脾运脾+化湿

(5)肝气郁滞致泻——疏肝+健脾运脾+化湿

2、辨证论治

1)寒湿内盛证

主症: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推荐方剂:藿香正气散加减

药物组成:藿香、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厚朴、大腹皮、紫苏、白芷、桔梗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2)湿热伤中证

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分利止泻

推荐方剂:葛根芩连汤加减

药物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车前草、苦参

3)食滞肠胃证

主症: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痛,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推荐方剂:保和丸加减

药物组成: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谷芽、麦芽

推荐中成药:保和丸或大山楂丸

4)肝气乘脾证

主症:腹痛泄泻,泻后痛减,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而作,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

推荐方剂:痛泄要方加减

药物组成:陈皮、白芍、白术、防风

5)脾胃虚弱证

主症: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推荐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桔梗、白扁豆、山药、莲子、薏苡仁

推荐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6)肾阳虚衰证

主症:五更泄泻,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湿肾健脾、固涩止泻

推荐方剂:四神丸加减

药物组成: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干姜

推荐中成药:四神丸

文中涉及方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